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學名: Hill.):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極短的根狀莖和多數鬚根。葉多數,葉片矩圓狀倒卵形、窄橢圓形或矩圓狀披. 針形,下面被青白色或黃色粉;花葶稍纖細,無毛,近頂端通常被青白色粉;傘形花序頂生,通常多花;苞片多數,狹披針形或先端漸尖成鑽形,花萼鍾狀,裂片卵狀矩圓形或三角形,有時帶紫黑色,花冠淡紫紅色,冠筒口周圍黃色,裂片楔狀倒卵形,雄蕊著生於冠筒中上部,蒴果筒狀5-6月開花。 該種原產歐洲,中國有引進栽培。性喜溫涼,濕潤的環境,不耐高溫和強直射光,也不耐嚴寒。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歐洲報春,花色艷麗,花期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形態特徵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多年生草本,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約10-20厘米,葉片長橢圓形或倒卵橢圓形,鈍頭,葉面皺,基部漸狹成有翼的葉柄;葉基生,長10-15厘米,寬4-6厘米,倒披針形至倒獨卵形,向基部漸狹成翅柄,葉脈深凹,葉面具皺。傘狀花序,花葶多數,長3.5-15厘米,單花頂生,有香氣,花徑約4厘米。花色野生種多淡黃色,栽培品種有有白、粉紅、洋紅、藍、紫、黃等色,一般喉部黃色,還有花冠上有條紋、斑點、鑲邊的品種及重瓣品種。花期1-4月。

產地生境

原產歐洲,國際上大規範栽培,是著名的冬、春季小型盆花。 中國有引進栽培。

生長習性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喜溫涼、濕潤的環境,不耐高溫和強光直射,也不耐嚴寒。夏季要求涼爽通風環境,忌炎熱。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3-18 ℃。除了冬季需要充足日光外,其他季節應遮去中午的強光。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繁殖方法

種子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多採用播種繁殖。種子成熟期5-6月,種子壽命短,氣候適宜的地方應隨采隨播。國內許多地方6-7月正值炎熱的夏季,播種苗常因不適應高溫而枯死,故宜將採收的種子置於5℃左右低溫保藏,到翌年2-4月份春播。購買商品種子應購低溫保藏的新種子。播種採用盆播,基質用細泥炭土和椰糠2:1調配而成,應選用乾淨衛生的材料。播種前先將基質用水淋透,然後在基質上薄薄的撒上一層椰糠,用噴霧器將表面的椰糠噴濕,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椰糠上。種子播後可不用覆土,用浸水法慢慢將盆土浸濕,盆上蓋玻璃保濕,置於半蔭處。保持溫度10-20℃,7-10天后開始發芽,半個月後苗逐漸出齊。出苗期間要注意保濕,但要避免過濕。小苗出齊後移去玻璃蓋,放在蓋有75%遮陽網的塑膠大棚或玻璃溫室內養護,注意保持栽培環境的通風透氣。

當小苗長出1-2片真葉後進行第一次移栽。移栽苗需適當遮蔭,待緩苗後轉入正常養護。每周施—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廣州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進行第二次移栽,小苗度夏時,應營造一個蔭涼通風的環境,晴天遮去60%以上的陽光,同時將種植篩置於蔭涼通風的地面,並向地面灌水降溫,保持盆土漸乾漸濕。每周噴一次保護性殺菌劑。夏季施肥選擇下雨陰涼的天氣,施用0.12濃度的氮:磷:鉀(5:15:15)複合肥水,施肥後過一次清水將沾在葉面上的肥水沖洗,以防病害發生。

扦插

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可以進行扦插繁殖。目前,僅採用分根法對少數低海拔區的品種進行了繁殖研究,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但是,分根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對原生植株的破壞。

栽培技術

栽植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一般作溫室盆栽。當苗長出5-6片葉時先移植入小盆中,待長出7-8片葉時再移入大一點盆,口徑為15-17厘米的盆為宜。盆土選用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河沙1份混合的培養土,再加入適量腐熟的廄肥和熟石灰,栽植不宜過深,否則易爛莖,以根與土平為準。定植時間最遲不遲於其開花期前的第90-100天。苗應選生長健壯、葉色好的苗。栽後澆水,置於陰涼處培養一段時間後再進入正常管理。

光照與溫度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喜涼爽,忌高溫是報春花對溫度的基本要求。適宜生長溫度,白天20℃,夜間5-10℃。在12-22℃均能生長良好。溫度過高植株生長緩慢,在較低溫度下則花色濃艷。在充分生長的條件下,進行10℃低溫處理,可促進花芽分化,在12℃溫度環境中則花朵開放的時間更長。花芽分化後,在15℃溫度條件下,葉只要保證長日照,可提前開花。夏、秋季要進行遮蔭或放在疏蔭處,進行降溫,避免陽光直射,並保持通風良好。冬季入低溫濕室,溫度保持在5℃以上。

澆水與施肥

初植苗要控制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發育。生長期要注意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偏乾狀態,不可過濕。如根缺水出現葉片萎蔫,可先往葉片上噴水,再適量澆水。生長期每月施3-4次稀薄液肥,忌施濃肥,最好多施磷、鉀肥,有利於花多,花色艷麗、施肥時,不要將液肥噴濺到葉上,若濺到葉上,應清水沖洗乾淨。

整形

修剪花凋謝後應及時剪去花梗殘花,摘除枯葉,加強管理,可延長花期。

病蟲防治

花葉病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症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褐斑病

症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灰霉病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症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後,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並腐敗。後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後,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花器被侵染後也成為褐色,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徵。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斑點病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葉斑病

細菌性葉斑病症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病。初期沿葉脈產生水浸狀不規則病斑,以後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乾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消毒;溫室內應及時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病後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黃葉病

缺鐵黃葉病症狀:植株上部嫩葉首先失綠,而老葉仍正常。失綠葉片葉肉變黃,葉脈還保持綠色。嚴重時葉尖出現褐斑,甚至脫落。

防治方法:盆土應選用富含鐵質的壤土。在有機肥中混入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可促使根系發育,增加吸鐵能力。出現缺鐵病狀時,可噴施0.2至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主要價值

歐洲報春 歐洲報春

報春花是春天的信使,當大地還未完全復睡,眾芳凋零,霜雪未盡,它已悄悄地開出花朵、在林緣、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叢,或成片,生氣盎然,告訴人們春天即將來臨。拉丁文 Primula ,亦為早春開花之意。

報春花是人們經常見的一種花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境。

植物文化

花語:初戀、希望、不悔

送花對象:朋友、戀人、情人

贈花禮儀:用素色的大淺盤裝入各種色彩的小盆報春,包上玻璃紙,再將緞帶打成十字花結做配飾。

南宋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留有詞作《嘲報春花》:嫩黃老碧已多時,騃紫痴紅略萬枝。始有報春三兩朵,春深猶自不曾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