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矯形工程

假肢矯形工程

假肢矯形工程作為健康科學領域中一個新興的複合型、交叉型專業,涉及康復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學、電子學、高分子化學、材料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

專業概況

假肢矯形工程假肢矯形工程

2007年,中國首屆25名假肢矯形工程專業本科大學生今天畢業,填補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育領域的空白。這是首都醫科大學2003年首次招生的全國第一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本科大學生。這批學子經過4年培養學習與專業訓練,成為適應社會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的假肢矯形器製作師與企業管理人員。

假肢矯形工程作為健康科學領域中一個新興的複合型、交叉型專業,涉及康復醫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學、電子學、高分子化學、材料學及人文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許多著名大學均設有從本科到博士學位矯形工程專業教育。首都醫科大學新設的假肢矯形工程專業學制四年,將面向北京、山東、河南、江西、安徽等省、市招生,主要為國家培養在醫、工結合領域較為緊缺的複合型高級假肢矯形工程人才。

主要內容

假肢矯形工程假肢矯形工程

假肢矯形工程是套用現代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為補償、矯正或增強殘疾人已缺失的、畸形的或功能減弱的身體部分或器官,使殘疾人在可能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或代償功能和獨立生活的套用性技術,是康復工程的主要內容之一。

它是一門邊緣性學科,涉及醫學和工程學兩大學科的若干專業,涵蓋了解剖學、人體生物力學、機械學電子學高分子材料科學等學科。

發展現狀

假肢矯形工程假肢矯形工程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殘疾人大國。全國共有各類殘疾人8290多萬,其中肢體殘疾占30%,約75萬人需要裝配假肢或矯形器,但其中74.4%尚未安裝。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事為肢殘人服務的假肢與矯形裝配的專業人員不足,中國假肢矯形行業從業人數不足5000人。
第二、專業技術人員不到1000人,大多數一線技術人員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出來的。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假肢矯形專業人員的培養,先後培養出一批技工、中專、大專層次技術人員,隨著經濟與技術的進步,殘疾人福利及保障事業的發展,技工及大、中專層次的技術人員專業面窄,基礎較差的缺點暴露出來,在實際工作中已不能滿足社會的較高層次的需要。在為肢體殘疾人研究開發和服務領域,高層次人才非常匱乏。
假肢矯形工程高等教育專業在中國舉辦,這是適應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需要,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誌。

假肢矯形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得到國家民政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大力支持。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首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25名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喜人。第二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31名本科大學生於2008年畢業。

就業分析

假肢矯形工程假肢矯形工程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假肢矯形專業人員的培養,先後培養出一批技工、中專、大專層次技術人員。但是,隨著經濟與技術的進步,殘疾人福利及保障事業的發展,技工及大、中專層次的技術人員專業面窄,基礎較差的缺點暴露出來,在實際工作中已不能滿足社會的較高層次的需要。
因此,肢體殘疾人研究開發和服務領域,高層次人才非常匱乏。目前,全國共有各類殘疾人8290多萬,其中肢體殘疾占30%,約75萬人需要裝配假肢或矯形器,然而,其中74.4%尚未安裝。目前,中國從事為肢殘人服務的假肢與矯形裝配的專業人員不足,假肢矯形行業從業人數不足5000人,專業技術人員不到1000人,大多數一線技術人員是以師傅徒弟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據介紹,2003年首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為滿足社會較高層次需要,首次招生第一屆假肢矯形工程專業本科大學生。

就業前景

學生畢業後適合在國內外康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從事與假肢、矯形相關的科研、教學、醫療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發展意義

假肢矯形工程假肢矯形工程

現代假肢矯形器已向生物信息化、智慧型化方向發展,氣壓(或液壓)膝關節、電腦控制假肢、大腦神經控制外動力肌電假手、智慧型仿生假腿、CAD/CAM在假肢矯形工程的套用,都要求舉辦高等教育,培養出高層次套用型和複合型的人才。
確立假肢矯形工程學學科地位是改變中國假肢矯形器行業長期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生產效益低下、產品質量差的狀況,推進假肢矯形工程行業高技術產業,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最重要措施。

高校熱門專業大盤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