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單孢菌脂多糖

假單孢菌脂多糖,室溫保存,一個月傳代一次,如果需要可2周傳一次。但菌種不宜反覆傳代,必要時需要重新開啟新的菌種。

假單孢菌脂多糖簡介

近年來銅綠假單孢桿菌對氟喹諾桐類抗生素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綜述,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作用的靶位點DNA促鏇酶和拓撲異構酶Ⅳ各亞基的編碼基因gyrA和gyrB基因與parC和parE基因的突變與其耐藥性有關;外膜通透性屏障和主動外排系統的協同作用使銅綠假單孢菌對多種類型抗菌藥物耐藥,在臨床治療綠假單孢菌感染和開發抗銅綠假單孢菌藥物時應綜合考慮多種耐藥機制的作用

假單孢菌的存放


1、室溫保存,一個月傳代一次,如果需要可2周傳一次。但菌種不宜反覆傳代,必要時需要重新開啟新的菌種;

2、-20C以下保存菌液或菌體:方法一是將增菌好的肉湯分裝在凍存管中(1ml/瓶);方法二是將菌體用滅菌濾紙粘下,在凍存管中保存。保存溫度均-20C或以下,每次使用前需要復甦2代。這種方法可以保存菌種1年以上。

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P.Aeruginosa)原稱綠膿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見的細菌之一。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條件是潮濕的環境。
銅綠假單胞菌形態為直或稍彎、兩端鈍圓的桿菌,大小0.5~0.8μm×1.5~3.0μm。有1~3根單端鞭毛,運動活潑。臨床分離的菌株常有菌毛和微莢膜,不形成芽胞。革蘭染色陰性。專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5℃,在41℃也能生長。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大小不一,平均直徑2mm~3mm,扁平,邊緣不整齊,且常呈相互融合狀態。由於本菌產生水溶性色素,使培養基被染成藍綠色或黃綠色。在血瓊脂平板上菌落較大,有金屬光澤和生薑氣味,菌落周圍形成透明溶血環。在肉湯中形成菌膜,肉湯澄清或微混濁,菌液上層呈綠色。培養在pH8.0的鹼性環境中,有自溶現象。
臨床意義
本菌為條件致病菌,是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患代謝性疾病、血液病和惡性腫瘤的患者,以及術後或某些治療後的患者易感染本菌。
經常引起術後傷口感染,也可引起褥瘡、膿腫、化膿性中耳炎等。本菌引起的感染病灶可導致血行散播,而發生菌血症和敗血症。燒傷後感染了銅綠色假單胞菌可造成死亡。
病原
銅綠假單胞菌是假單胞菌屬的代表菌種,在瓊脂平板上能產生藍綠色綠膿素,感染傷口時形成綠色膿液。本菌為無莢膜、無芽胞、能運動的革蘭陰性菌,形態不一,成對排列或短鏈狀,為專性需氧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0C,致病性銅綠假單胞菌在420C時仍能生長,據此可與螢光假單胞菌等進行鑑別,本菌生長對營養要求不高。
菌體0抗原有兩種成分,一為內毒素蛋白,是一種保護性抗原,另一為酯多糖,具有特異性,根據其結構可將銅綠假單胞菌分成12個血清型,此外還可利用噬菌體或銅綠假單胞菌素分型。
銅綠假單胞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在潮濕處能長期生存,對紫外線不敏感,濕熱550C1小時才被殺滅。
【治療】
對銅綠假單胞菌作用較強的抗菌藥物有半合成青黴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為最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中以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的作用較強。其他β-內醯胺類藥物中亞胺配能及氨曲南;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和異帕米星;氟喹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及氟羅沙星等。
建議使用“頭孢他啶”或者“氧氟沙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