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景

候景 拼音: 解釋: 1.測日影。古代測日影定時刻。景,"影"的古字。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驗於儀象,考數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見真數,成書四卷,謂之《熙寧晷漏》。

基本信息

候景

測日影。古代測日影定時刻。景,“影”的古字。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驗於儀象,考數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見真數,成書四卷,謂之《熙寧晷漏》。”

侯景

(?—552年),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羯族。字萬景,小名狗子(從他這樣的小名看來,他的字明顯是後來發跡後起的)。北魏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南)鮮卑化羯人。少年時就頑劣不羈,橫行鄉里,是當地著名的惡少。成年後身高不滿七尺,但深受邊鎮剽悍好武風氣影響,驍勇有膂力,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穩,但是擅長騎射,因此被選為懷朔鎮兵,後又被提升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級官職。

北魏末年邊鎮各族人民大起義飈起,回響者不計其數。侯景與懷有天下之志的懷朔鎮隊主高歡奸雄識奸雄,惺惺相惜,同圖建功立業。528年四月,爾朱榮乘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后毒死之機,舉兵入洛,發動河陰之變,攫取北魏軍政大權。爾朱榮權勢熏炙,各地豪強紛紛投奔,侯景亦率私兵歸爾朱榮。為開闢前程,又向爾朱榮麾下名將慕容紹宗學習兵法。由於機警敏捷,侯景迅速提高了作戰指揮能力,沒多久連慕容紹宗倒要反過來求教他,甚得爾朱榮器重。

經過河陰之變,爾朱榮掌握了政權,他開始對各地的反抗力量進行爭剿。此時侯景率領自己的部隊投靠了爾朱榮,被爾朱榮任命為先鋒。公元528年8月,爾朱榮與葛榮在滏口展開大戰,侯景俘虜葛榮,起義被鎮壓。侯景因功升為定州刺史。

高歡消滅了爾朱家族,侯景依靠原來與高歡同是懷朔鎮的鎮兵,又都參加過六鎮起義的舊誼,率眾投降高歡。高歡重用侯景,封他為司徒,仍兼定州刺史,擁兵十萬,統治河南地區。侯景對待士兵非常嚴苛殘酷,立下不少戰功。高歡雖然看出侯景的為人,但他深知此時強敵宇文泰在側,正是用人之際,所以他沒有限制侯景的勢力。高歡臨終前特別囑咐兒子高澄要小心侯景。而侯景壓根沒有把高澄放在眼裡,高澄上台後,他立刻叛變。

侯景一開始想獲得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對他心懷戒備。不得已,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他率部投降南梁。由於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給他很高待遇。高澄派大將慕容紹宗進攻侯景,南梁派貞陽侯蕭淵明支援,結果大敗,蕭淵明被俘。

正在此時,東魏提出和解。侯景感到恐慌。梁武帝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繼續與東魏進行談判。侯景假冒高澄寫了一封信,提出以蕭淵明交換侯景,梁武帝接受。侯景大怒,他意識到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叛變。於是,侯景立宗室蕭正德為南梁帝,改元正平。南梁太清三年(549年)攻破建康(南京),梁武帝蕭衍被困餓死,侯景又立太子蕭綱為皇帝,侯景自封為大都督,迫使美貌的溧陽公主嫁給他為妻。台城在久圍之下,糧食斷絕,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進入建康後,「悉驅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殺之,死者三千人」,又「縱兵殺掠,交屍塞路」(《南史‧侯景傳》)。侯景其後陸續派軍在三吳地區大肆燒殺搶掠。551年,廢蕭綱,再立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同年,再命蕭棟禪讓,侯景登極為帝,國號漢,改元太始。

552年,侯景被陳霸先、王僧辯所擊敗。侯景企圖逃亡,被部下所殺。他的叛亂給長江下游地區造成巨大破壞,使南朝士族遭到毀滅性打擊。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 劉禹錫有〈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據顏之推《觀我生賦》自註:“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復滅略盡。”

侯景先投爾朱榮,後加入高歡帳下,高歡死後又叛變投靠南梁,不久又叛變南梁自立為帝。他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在叛亂中度過,是歷史上反覆無常型人物的代表。

侯景投奔梁武帝時,曾向王、謝門第求婚,結果被拒絕。侯景憤恨的說:“什麼門第?我叫他們做我的家奴。”結果後來侯景攻入建康,王、謝門第受到的凌辱最慘,兩個顯赫一時的門第世家深受打擊。

於是侯景決心反梁,把所屬各城的居民都招來當兵,並把百姓的女子都配給將士,大肆進行戰備工作。在建康的梁朝廷對僅500里以外發生的事情竟然渾然不知,侯景在壽陽有什麼需求,梁朝廷都盡力滿足。他要一萬匹錦為軍人作袍,朱異照發,只是用青布代替錦。他嫌朝廷發的武器不好,請求派京城的工匠到壽陽為他造武器,梁朝廷也照辦。養虎已經是一件蠢事,還要不停的激怒它,再給他裝上鋒利的爪牙,豈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其間合州刺史蕭范多次報告侯景企圖謀反,蕭衍不聽。侯景聯結羊鴉仁造反,羊鴉仁不從,還綁了侯的使者去建康報告。朱異仍不以為意,說:“侯景只有幾百殘兵敗將,搞不出什麼名堂!(數字是對的,不過是過去時而已)”梁朝廷甚至還把自以為腦袋一定不保的使者送回壽陽。侯景見狀更是肆無忌憚,反而告羊鴉仁誹謗,還威脅說要率兵渡江,給朝廷一個好看。蕭衍居然讓朱異對侯景的使者說:“尋常窮人家有三五個客人,還招待得很好。朕有一個客人卻惹得他生氣,這是朕的過錯。”還厚加賞賜。

侯景在努力備戰的同時,還暗結早就覬覦皇位的梁前太子、臨賀王蕭正德,密約事成後擁蕭正德為帝。蕭正德天真地應允了。準備就緒後,八月,侯景以誅奸佞驕貪、蔽主弄權而為時人憎恨的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這三個奸臣為名,在壽陽起兵反梁。蕭衍聽到侯景造反的訊息,拈著鬍鬚,豪邁地笑道:“不妨不妨。待我折根竹鞭,抽他一頓就行了!”派出兒子邵陵王蕭綸統大軍討伐。

南梁後期,早已危機四伏。因北魏分裂,無暇顧及江淮,蕭衍見邊境安寧,經濟發展得也不錯,竟沉迷佛教,廢弛朝綱,多次演出捨身出家的醜劇。士大夫上行下效,爭尚空談,不習武事。蕭衍長齋事佛,自奉仁慈,但他的仁慈只對貴族和官吏有效。這些人在他的多方寬縱下,作惡有恃無恐,乃至白天殺人越貨,劫道行兇。地方官殘害百姓,直至搜刮淨盡方肯罷休。

545年,梁散騎常侍賀琛痛陳時弊,言戶口減落,風俗侈靡,官場腐敗,經濟凋敝,一刀刺中要害。蕭衍惱羞成怒,大喊要他拿出證據來(好像現代的某些國家幹部也經常對新聞媒體說這句話,呵呵),最後不了了之。梁朝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自527年至侯景叛亂的548年中,梁朝農民多次揭竿而起,參加者萬人以上的較大規模起義就高達八次。南梁已經危如累卵。侯景起兵,及時準確地利用了南梁社會的尖銳矛盾。他傳布檄文,直斥梁朝貴族和官吏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陳詞慷慨激昂,頗具煽動性(應該也是他的智囊王偉琢磨出來的)。且起兵之初約束軍紀,不使擾民,故而頗受北兗州等地人民的回響。梁宗室諸王見蕭衍年老昏庸,又舍嫡立庶,也不免隱生雄心。侯景南下正好提供了他們借勤王之機,勒兵觀變的機會。

侯景聽說大批梁軍前來征討,與王偉商量,王偉建議放棄壽陽,採取掏心戰術,直取建康,獲得採納。九月二十五日,侯景以打獵為名,出壽陽城,十月初三,奇襲攻下譙州,二十日進兵歷陽,擊斬了名將蘭欽之子蘭夏禮,迫降太守莊鐵。而這一個月間,梁朝大軍居然毫無任何行動。

十月十三日,梁朝廷才派出王質率3000兵巡江。歷陽失守後,蕭衍召見都官尚書、名將羊侃,詢問方略。羊侃建議派兵扼守採石,阻止侯景渡江,再派蕭綸襲擊壽陽,使侯景進退失據,部下的烏合之眾自然瓦解。朱異卻不知憑什麼一口咬定侯景不會渡江,蕭衍也迷信天險長江;麻痹輕敵,拒絕這正確建議,放棄了主動攻擊、消滅侯景的最佳戰機。

蕭衍也沒有完全坐以待斃,他做出了一系列的防禦措施,效果卻比坐以待斃還壞:他派已經和侯景勾結在一起的蕭正德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防守長江。蕭正德則徵集了幾十艘大船,供侯景軍渡江。名將陳慶之之子陳昕剛從外地回京師,他擔心王質守不住採石,提議自己帶兵去換防,蕭衍採納。誰知王質不等陳昕抵達就撤走,侯景得知後馬上於十月二十二日率8000餘人渡江,陳昕倉促迎戰,戰敗被俘。他誓死不屈,又意圖起事,侯景將他殺害,小報了自己當年輸給他老子的一箭之仇。陳昕是陳慶之第五個兒子,十二歲就隨其父入洛陽作戰,其間曾親自斬殺魏國大將,是當時梁朝的勇將。

侯景輕鬆越過天險,直撲建康。自從梁建國以來,四十七年中江南承平,罕見兵甲,叛軍猝然出現,引起一片慌亂。蕭衍不知所措,把軍權交給太子蕭綱,命羊侃輔佐蕭綱。此時整個建康的唯一依靠就是羊侃。羊侃祖父在劉宋時曾隨薛安都投北魏,父親也是北魏官員,但一直教育兒子要回歸祖國。羊侃在北魏官至泰山太守,於528年投梁。他文武雙全,愛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又善使一條兩丈四尺長的兩刃矛。

問題是,此時沒人知道蕭正德已經和侯景勾結起來,他仍然擔負著防守建康正門宣陽門的任務。兩天后,侯軍抵建康朱雀桁南,蕭正德大開宣陽門,迎接侯景軍入城,建康守將庾信、王質、蕭大春、謝禧等均不戰而逃。侯景未遇激戰就連下東府城、石頭城,於十月二十四日進圍台城,開始大舉攻城。

台城軍民在羊侃和蕭綱的指揮下奮力抵抗。侯景大造飛樓、撞車、階道車等攻城器具,羊侃見招拆招,一一破解。二十六日,侯景用幾百隻木驢攻城。木驢是一丈多長的六腿木架,上蒙濕牛皮,下藏六名士兵。士兵可以靠驢身掩護城牆,進行破壞城牆的工作。羊侃命令士兵投擲石塊,木驢被砸得粉碎,叛軍多被打死。侯景改用尖頂木驢,石塊打不壞。羊侃就命士兵扎火把,插上箭鏃,塗上油和蠟,點火扔下去。這種武器叫“雉尾炬”,箭插到木驢上,一會就把木驢燒成焦炭。侯景造起十多丈高的登城樓,推到城邊,命軍士從樓上向城中射箭。守軍見狀都很害怕,羊侃卻毫不擔心,說:“車子高大沉重,城邊的壕溝卻填得不牢,到了城邊一定翻車。”果然不出他所料。侯景久攻不下,又損失了很多士兵,於是築長圍以斷台城內外聯絡,採取長期圍困戰術。侯景捉住羊侃的兒子,押到城下逼羊侃投降。羊侃不為所動,說:“儘管殺了他!”過幾天侯景又把他押來,羊侃說:“我以為你早死了,怎么還在!”取弓箭要射。侯景知道這樣沒用,反而沒有殺他。

十一月,侯景立蕭正德為帝,自為丞相,再攻台城。他利用家奴對主人的怨恨心理,宣稱凡是家奴來投,一律解放為自由人。又找來一個朱異的家奴,封為儀同三司的高官,讓他穿錦袍騎駿馬,在城下對朱異大罵:“你做了三十多年官,才混到箇中領軍;我剛跟隨侯王,就當上儀同了!”城中的家奴很快就有千餘人逃了出去。

十一月二十三日,蕭綸率領的回援兵馬在兜了幾個大圈子,渡江時又碰上風浪損失了一兩成兵馬後,才姍姍來遲。兩軍交鋒,蕭綸先小勝後大敗,數萬人馬只剩下一千多人,倉皇東撤。此時羊侃又突然病死,終年五十四歲,台城中棟樑傾折。侯景乘機猛攻台城,幸虧城中有一個叫吳景的下級軍官,精通對付攻城器具的方法,才頂住了攻勢,殺傷了大量叛軍。十二月二十三日,侯景停止攻城,引玄武湖水灌城,城中積水極深,形勢更加危急。這時各路勤王的軍馬仍在採取觀望態度,蕭衍的第七子、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兵多將廣,卻在十二月十四日才派出兒子蕭方率兵數萬出發。

勤王軍中還是有忠義之士的。韋睿之子、衡州刺史韋粲知道侯景反叛的訊息後,立刻率本部5000人急行軍東進。司州刺史、當時著名的勇將柳仲禮是韋粲的表弟,也率萬餘人馬來到建康。年三十夜,韋粲、柳仲禮、羊鴉仁、裴之高等諸軍先後趕到,共十餘萬人,在秦淮河駐紮,推柳仲禮為大都督。549年正月初一,兩軍在建康郊區的青塘激戰。突然天降大霧,韋粲軍迷路。

侯景見狀立刻揮軍突擊,韋粲力戰不退,和兒子韋尼及三個弟弟韋助、韋警、韋構、從弟韋昂一起犧牲(韋睿、陳慶之、蘭欽這些南梁名將的兒子都死在侯景之手,侯景堪稱名將兒子的剋星)。柳仲禮正在吃飯,聞訊馬上扔下碗筷,前來救援,與叛軍大戰,斬首數百級,叛軍在秦淮河中淹死千餘人。柳仲禮幾乎刺中侯景,但是遭敵將偷襲,在肩上被重重砍了一刀,幾乎喪命。柳仲禮似乎被這次戰鬥嚇傻了,從此拒不出戰。隨後蕭綸收拾殘兵,和蕭方、王僧辨等人也來到建康城下,勤王軍雖然人數眾多,可是沒有統一指揮,軍心渙散,不敢與侯景對抗,而且軍紀極差,使得百姓大失所望。

叛軍圍城日久,台城內糧食耗盡,軍士煮弩弦、皮革制的盔甲、熏鼠捕雀而食。城中飢餓和疫病流行,死者橫屍滿路,後來僅剩二三千羸弱死守。侯景也漸糧餉不支,又聞梁荊州精銳援軍將到,非常恐慌。這時王偉獻計:假稱求和,以卻援足糧,休整兵馬,待對方懈怠,再一舉擊破,獲侯景採納。549年二月,侯景與蕭衍歃血為盟停戰。蕭衍不聽傅岐的勸告,接受侯景的戢兵條件,割江右四州之地(南豫、西豫、合州、光州)予侯景,遣諸路援軍返師,台城守衛也盡收兵甲。侯景及時補充軍糧,繕修器械,休整軍隊。十餘日後,毀盟重新開戰,猛攻台城。三月十二夜,叛軍攻上台城西北角,永安侯蕭確抵擋不住,退回宮中,對蕭衍報告:“台城失守。”蕭衍躺在床上問:“還能不能打?”蕭確說:“沒法再打了。”蕭衍嘆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有什麼遺憾的?”台城陷落,蕭衍和太子蕭綱都被侯景所獲。侯景和蕭衍有一段對話。蕭衍問侯景:“渡江時有多少人?”侯景答道:“千餘人。”又問:“圍台城時有多少人?”答道:“十萬人。”再問:“現在呢?”侯景驕傲地答道:“四海之內,全都是我所有!”侯景在城中大肆搶掠,江南的士族,尤其是王、謝兩家一概受到大規模的屠殺和凌辱。三月十四日,他又用蕭衍的名義發詔書命令援軍解散,柳仲禮居然奉命率軍撤走。侯景懶得對蕭衍動刀,只是不給他供應飲食。五月初二,這位篤信佛教的老頭餓死,終年86歲,遺言是誰也不知道什麼意思的“荷荷”兩聲。他為自己的昏庸付出了代價,本來死不足惜,只可憐江南的千萬百姓也同時為他的昏庸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五月二十六日,侯景立蕭綱為帝(梁簡文帝)。

侯景自壽陽起兵,奇襲建康至攻陷台城,歷時僅七個月。他率不善水戰的少量北軍,越過長江,長驅直入,短期內一舉摧毀梁朝,實屬驚人。他的成功與蕭衍昏庸愚蠢密不可分,但也反映出侯景戰術靈活,判斷準確、工於心計的指揮才能。侯景所以敢以處於劣勢的少量軍隊,大膽攻敵,關鍵在於善於用奇。他料敵正確,充分利用敵人的弱點,抓住宗室偽飾勤王、頓兵不戰和援軍將帥懼戰自保、互相猜忌,梁軍士氣泄沓、沒有正面打硬仗的戰鬥力等有利條件,集精兵銳卒,攻敵要害,速戰速決,化弱為強,未戰已先勝敵一籌。建康之戰充分體現了侯景戰術靈活、用兵詭譎的特點。

侯景自為大都督、錄尚書事、使持節、大丞相、王如故。掌握梁朝廷大權。他廢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六月,乾脆殺了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蕭正德。他準備除梁諸藩後篡位,派叛軍東進浙東州郡。549年十二月,侯軍攻陷會稽,盡有三吳。550年,侯景自為相國、漢王;十月,別出心裁地自封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簡文帝蕭綱已經成了他砧板上的一塊肉。

侯景出身行伍,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養成了反覆猜忍、殘酷凶狡的性格。他有野心而無政治才能,生性暴戾嗜殺,不能真正收取民心,難於在南方站穩腳跟。故軍雖銳勇,不能持久。他初至建康,軍令尚嚴,後來久攻不下,人心漸散,糧草將盡,開始縱兵掠民。城破後,將病人與死屍堆在一起焚燒,慘不忍睹。還在石頭城立大舂碓,有人犯了他的法,就投進裡面舂死。又禁止低聲說話,犯者株連妻族和母族。侯景遣軍攻浙東時,公開提倡鼓勵諸將燒殺搶掠和屠城,以揚威名,故其將領專務焚掠,殺人如草。沒東西可搶時,叛軍就擄掠人口,販賣到北方。南方人民仇恨叛軍暴虐,都奮起反抗。

叛軍在建康和浙東肆虐,長江中上游蕭梁荊、郢、雍、湘、益諸方鎮卻火併正盛。尤以湘東王蕭繹為甚,他聯結西魏翦除兄弟子侄,為自立清道。551年閏三月,侯景留王偉守建康,自己率軍西向進攻蕭繹等梁的親王軍隊。從此時起,侯景在戰術上犯了以己之短擊敵之長的嚴重錯誤。

荊、郢多為水路,叛軍以北方人為主,不善水戰;侯景早已盡失民心,脫離建康根本,驟然難於駐足。侯景又輕視梁的荊州精銳,他兵分五千守夏首,再分一萬趨巴陵,另有一路指叩江陵。兵分勢散,各路又未能有效協同。叛軍前鋒任約軍被蕭繹擊敗,侯景率兵救援,四月,在西陽被長於水戰的徐文盛打敗。梁軍的頹勢開始扭轉。侯景急遣輕騎三百襲陷郢州,擒刺史蕭方諸。徐文盛等軍心大亂,奔歸江陵。王僧辯受命拒侯景,在巴陵沉船靡旗,偽裝將遁。侯景中計,晝夜猛攻巴陵,數旬不克。叛軍損失慘重,糧草缺乏,疾疫蔓延,戰鬥力大損。六月,赤亭大戰中,梁將胡僧佑和陸法和擊敗並生擒任約,斷侯景一臂。侯景只得放棄經略江漢,退歸建康。梁豫州刺史荀朗在途中邀擊,擊破侯景後軍。梁軍士氣大振,轉入戰略反攻。

侯景率領幾千殘兵回到建康後,和王偉商量要稱帝,王偉認為這樣可以顯示權威,表示贊同。九月,侯景廢簡文帝蕭綱,殺太子蕭大器等宗室二十餘人,立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十月,命王偉以祝壽為名,將蕭綱灌醉,然後用土囊壓死。十一月,通過傳統的加九錫和禪讓的方式,廢蕭棟自立為帝,改元太始,國號漢(一個羯人卻以漢為國號,可以和當年劉淵一個匈奴人卻以漢為國號交相輝映)。王偉提出要立七廟,侯景不懂,王偉告訴他:“皇帝必須祭祀七代祖宗。”侯景想了半天才說:“我就知道我父親叫侯標,而且他埋在朔州,靈魂怎么會跑來這裡受用?”最後就由王偉幫他的祖宗七代起名了事。

蕭繹知道蕭綱的死訊後,於552年三月,派梁江州刺史王僧辯、東揚州刺史陳霸先(後來的陳武帝)征討侯景。梁軍一直沒遇到什麼抵抗,直到三月上旬,抵達姑孰時,才遇到叛軍將領侯子鑒,梁軍戰勝,三月十二日抵達建康城郊外,侯景率軍堵塞秦淮河口迎戰,陳霸先奮勇當先,渡過北岸,築起營寨,梁軍其他各部也陸續過河。十九日,兩軍交戰,侯景率萬餘步兵,八百鐵騎先後八次猛攻,都不能得逞。此時石頭城中的守將開城投降。侯景又親自率百餘騎兵,棄長矛持短刀突擊陳霸先軍,仍然不能取勝,叛軍士氣盡失,大批潰散。侯景率部下數十人逃往吳郡。王偉逃往京口,被擒殺。侯景收拾殘兵,有船兩百艘,兵數千人。四月,他又在松江被擊敗,只剩一條船,幾十個人。他在滬瀆下海,準備逃往北方。

當初侯景在建康時,強娶南朝梁簡文帝蕭綱之女溧陽公主為妻,又霸占羊侃之女為妾,卻用羊侃之子羊鵾為官。羊鵾把仇恨埋在心底,表面上裝得忠心耿耿,經常跟隨在左右。他乘侯景睡著的時候,命令水手改變航向,轉往京口。侯景睡醒後見狀,大驚,這時羊鵾帶著幾個人沖了進來,指著侯景說:“今天要借你的腦袋取富貴!”侯景本想跳水逃走,可是去路被封,只好跑到船艙里,想用刀砍開船底逃走,被羊鵾趕上,一矛刺了個對穿。身殘志堅、一直致力於背叛事業的侯景結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羊鵾割開侯景的肚子,塞入大把的鹽,以防腐爛,然後將他的屍體送到建康。

王僧辯將侯景的首級送給江陵的蕭繹,其餘部分在建康示眾,片刻就被百姓撕得粉碎。侯景之亂至此結束。十一月,蕭繹在江陵稱帝(梁元帝)。梁朝親王們的奪位鬥爭仍在進行,而西魏、北齊也在乘機不斷蠶食梁的領土,江南人民的苦難遠未結束,不過這些就不是本篇範圍以內了。

侯景之亂使得江南經濟文化遭到巨大損失。梁都建康所在地揚州和鄰近的東揚州向來富庶繁榮,為南朝財政所本,在這次災難中被摧殘殆盡。城市被焚掠後都滿目瘡痍,殘如荒郊。550年江南又旱蝗相繼,發生特大饑荒。百姓流入山谷,以草根木實果腹,餓殍遍野。富豪人家有錢沒處買食物,只能坐懷金玉餓死。江南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堆,一二十年後都沒能恢復元氣。

蕭梁文人學士喪命者甚多,大量藏書亦於戰火中毀佚。南朝文化受到空前浩劫。江南士族大多聚居於建康和揚州,因此在侯景暴風驟雨般的掃蕩中被屠戮略盡。皇室蕭氏更是難逃滅頂之災。僥倖身免的士族逃往江陵投靠荊州刺史蕭繹,喘息未定,又逢蕭繹被宇文泰的西魏軍擊敗,大批被擄入關,淪為仆隸。南朝士族自此一蹶不振。南方土豪酋帥也趁機起兵。他們憑藉私人武裝,參與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鬥爭,成了後來平定侯景的主力,登上了南朝政治舞台。在侯景作亂的時候,東西魏也沒有坐失良機。東魏及取代東魏的北齊乘機不費一矢,坐得全淮。西魏也不甘示弱,先取襄樊,再占益梁,長江上游盡入掌握,在軍事、經濟力量上優勢陡增,為以後北周滅北齊和隋統一南北打下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