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訶補羅

為梵文譯為新加坡,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信訶補羅

梵文譯為新加坡。新加坡古稱淡馬錫(爪哇語“海城”之意)。8世紀建國,歸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

歷史由來

11世紀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王子聖尼羅優多摩因為娶了廖內女王的女兒,便在廖內住下來。有一天,聖尼羅優多摩帶著妻子和隨從外出打獵。當他追趕一隻小鹿,來到一塊岩石上,無意間看到遠處有一片銀白色的沙灘,隨從對他說那地方叫做淡馬錫。於是,聖尼羅優多摩王子便和隨從坐船前往,可是在半途遇到大風浪,眼看船就要沉下去了,他們只得把所有的東西都丟進海里去,但是風浪仍很大,海水不停湧進船內。最後聖尼羅優多摩只好把剩下的王冠也丟到海里去了。很奇怪,這一下子風浪便靜下來了。
他們很高興地把船劃到了淡馬錫的海邊,終於到達目的地。聖尼羅優多摩到達淡馬錫後,先在河口的草地上休息,然後和隨從到附近的樹林裡打獵。忽然間,他們發現一隻頭黑胸白,身體紅色,比公羊稍大,行動敏捷的、極為健壯的怪獸,當怪獸看到聖尼羅優多摩這一群人時,便馬上逃入森林不見了。聖尼羅優多摩不知道這怪獸叫什麼名字,便問隨從,有一位年紀較大的隨從告訴他說:這是一隻獅子(Singa)。聖尼羅優多摩聽了很高興,認為這是一個吉祥的地方便決定留下來不回廖內了。他還把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Singapura)。新加是“獅子”,坡拉是“城”。意思是獅子城。這便是新加坡和獅子城的來歷。
此後,廖內女王派來了許多人民,帶了象和鳥到新加坡來。聖尼羅優多摩便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叫新加坡王國。新加坡王國建國以後,聖尼羅優多摩成為王國的第一任君主,以後這王國一共傳了五位國王。
由於新加坡的地位優越,處在航運的十字路口,吸引了印度中國的商人常來這裡做生意,故新加坡不久也就變成了一個繁榮的港口。中國商人汪大淵在他的遊記里,也曾提到他曾經到過新加坡,並稱新加坡海邊兩塊岩石的地方為龍牙門。這兩塊岩石,一塊被炸掉,另一塊還留在今天的岌巴海港內。
新加坡雖然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可惜這裡的海盜很多,他們利用島嶼的天然屏障,經常搶劫過往的商船。這是當時美中不足的地方。不過新加坡在歷任國王的統治之下,已建立起國防的力量。13世紀末,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兵力很強大,各地的小國都要向他朝貢。只有新加坡的國王不去。滿者伯夷國王便出兵攻打新加坡,雙方相持了一天。由於新加坡軍民勇敢地抗拒外力的入侵,結果強大的滿者伯夷戰敗退兵。
14世紀,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滿者伯夷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鬥爭中,因此其領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新加坡到了最後一位國王伊士廣達沙的時候,首相是蘭山·蘭朱那·多波。由於首相懷恨國王殺了他的女兒,便寫信給滿者伯夷的國王,叫他出兵攻打新加坡。這次滿者伯夷派了幾百隻大船和小船,載了20萬軍隊來進攻新加坡。當他們的軍隊到達新加坡時,首相便偷偷地打開城門,讓敵人進來,結果新加坡人民受到敵人的殘酷殺害,血流成河,首相一家人也在混亂中被殺死。伊士廣達沙被打敗以後,只好帶著剩下的士兵,逃到馬來半島去。滿者伯夷的軍隊,便在新加坡河口留下一塊紀的念碑,搜颳了許多財寶,然後返回爪哇。
新加坡受到這次大破壞以後,又從一個繁榮的港口回復到一個人口不多的漁村了。雖然國王伊士廣達沙從馬來半島回來,但不久就去世了。他的陵墓還留在今天的福康寧山腳下。
當滿者伯夷的軍隊返回爪哇之後,北方大陸的暹羅王國趁機把勢力伸到新加坡來,設酋長來管理這一地區,受暹羅的保護。
這時候巨港的王子拜里米蘇拉也因為不向滿者伯夷國王朝貢,而被滿者伯夷的軍隊趕出巨港。拜里米蘇拉便帶著部隊逃到新加坡來。到了新加坡之後,拜里米蘇拉受到了酋長的熱烈歡迎。但不久,拜里米蘇拉為了占領新加坡,便把當地的酋長刺殺死。這件事立即引起了暹羅的不滿。調派彭享的軍隊攻打拜里米蘇拉,把他趕走。暹羅收復新加坡以後,由於路途相隔太遠,統治不容易,因此暹羅並沒有加以積極經營,新加坡仍舊是個漁村。
拜里米蘇拉被暹羅的軍隊趕出新加坡後,他便帶領部隊逃到馬來半島,並在馬六甲建立了馬六甲王國。由於馬六甲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最狹處,是各國商船心經的地方,因此,它在歷任的國王統治下,很快就成為著名的商港,政治和清真教的中心地。縱觀新加坡,既沒有天然的高山作為屏障,也沒有大河足以護城,加上海盜出沒無常,防衛困難,使得新加坡無法得以發展。
1511年,馬六甲王國滅亡,他的後代雖然另建柔佛王國及廖內柔佛王國,新加坡被劃入他們的附屬地區,可惜這王國經常和葡萄牙人、荷蘭人、亞齊人打仗,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從事建設國家,新加坡更談不上發展了,只是派了一個天猛公管理就算了。這種情況一直到1819年萊佛士到來以後,才再次開闢成為一個大商港。
1815年歐洲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原來英國代荷蘭管理的海外殖民地也都歸還給荷蘭,英國在東南亞只有檳城和明古連兩個殖民地。181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派萊佛士出任明古連的副總督。可是明古連在萊佛士的努力經營下,商人都不願到那兒去做生意;另一方面,荷蘭人像過去一樣,處處設法阻撓英國人在印尼發展,這使萊佛士對荷蘭人非常不滿。就在這個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總督哈士丁召萊佛士到印度去,商量英國在東南亞的商業發展。萊佛士便向哈士丁提出一項計畫,認為明古連和檳城太偏僻了,無法與荷蘭人競爭,因此心須在馬六甲海峽的南端,找一個新的根據地。哈士丁總督很贊成萊佛士的意見,便派他去找尋新的根據地,由於萊佛士熟悉東南亞的歷史,而且對馬六甲海峽也有較為充分的了解,於是,他選擇了新加坡。
1819年1月28日,萊佛士和他的同伴法古哈乘六、七隻英國船,來到新加坡。他們就在棋樟山附近的海面上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就派船上的華人木匠阿曾志和兩名水手,先到新加坡島上去打聽有沒有荷蘭人在這裡的訊息。
阿曾志和水手們發現島上並沒有荷蘭人,只住了四五百名海人、馬來人和華人,便在山上升起了一面大旗,萊佛士和他的同伴知道島上很安全,便把船開到岸邊來,登入新加坡。
萊佛士登入新加坡時,新加坡是由廖內柔佛王國的天猛公管理的。萊佛士向天猛公表示,英國人想在島上建立一個碼頭和市場,讓各地商人來這裡做生意,希望天猛公能準許他們在這裡建立一個貿易站。天猛公雖然同意萊佛士的要求,但還必須得到蘇丹的正式批准方可。由於廖內柔佛王國的蘇丹是控制在荷蘭人的手中,勢難成功,萊佛士因而感到很為難。不久,萊佛士打聽到現任蘇丹的王位,應該由他哥哥東姑隆繼位才合法,換句話說,是弟弟把哥哥的蘇丹位搶去了。萊佛士知道這訊息後,便利用這機會同天猛公商量,秘密迎接東姑隆來新加坡,擁立他即位做蘇丹,叫做胡申。當天,萊佛士便和蘇丹、天猛公訂立條約,蘇丹答應讓英國人在新加坡設立貿易站,並派一名官員來管理,而英國人每年付給蘇丹五千元,天猛公三千元為酬金。這樣,新加坡沿海一小部分成了英國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就是以這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
到1824年,當地人口已從150人猛增至 10,000人。
1832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植民地的行政中心。
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1942年新加坡被日本占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了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
1946年英國把新加坡劃為直轄殖民地。在50年代,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1958年8月,英國核准“新加坡自治方案”。
1959年6月,被英國統治140年後,新加坡成為自治邦,實行內部自治,英國保留國防、外交、修憲和頒布緊急法令的權利。
1963年9月,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
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宣布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