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行業

信用行業

信用行業(Credit industry) 信用行業是專門從事信用信息採集、整理和加工,並提供相關信用產品和服務的產業總稱。一個國家的信用狀況和信用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其信用行業的發育狀況和市場化程度。信用行業的誕生源於社會信用的缺失,信用行業的發展壓縮了失信者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信用行業是市場經濟自身的規範力量,是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產生髮展

信用行業的產生和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市場經濟由於其固有的信息不對稱特徵

信用行業信用行業
,需要一批承擔信用調查、評估、報告、諮詢以及擔保等功能的市場化社會化管理和服務機構。這些管理和服務機構通過記錄和處理各經濟主體的信用信息,向市場傳送信號以減少信息不對稱,達到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目的。從19世紀中期起,歐美國家就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徵信公司,這些徵信公司在初期主要為貿易雙方提供對方的背景資料和信用信息諮詢服務。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徵信公司的業務開始超出傳統的信用信息徵集範圍。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歐美國家徵信公司的實力變得十分強大,擁有許多覆蓋市場主體的大型信用信息資料庫和大量訓練有素的信用管理人員,能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各種信用產品和服務。

類別

(圖)信用行業信用行業

信用行業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按照信用產品和服務的不同特點,信用行業可分為資信調查、市場調查、資信評級、國際保理、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商賬管理與追收和信用管理諮詢等分支行業。按照信用信息的內容和服務對象的不同,信用行業可分為企業信用服務和消費者個人信用服務兩大類,其中企業信用服務類包括企業資信調查、企業資產調查、市場調查、資信評級、國際保理、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商賬管理與追收和信用管理諮詢等分支行業,消費者個人信用服務類包括消費者個人資信調查、消費者資產調查和消費者信用管理諮詢服務等分支行業。
在歐美國家,信用行業分為企業資信調查、消費者個人資信調查資產調查市場調查資信評級保理信用保險、商賬追收、信用管理諮詢和票據電話查詢等十個行業分支,它們分屬於信用信息服務和信用管理諮詢服務兩大類,其中前五個分支屬於信用信息服務類,後五個分支屬於信用管理諮詢服務類。
在中國,對信用行業的稱呼不盡一致,有徵信業、信用管理業、信用評估業、資信調查業和信用信息服務業等多種稱謂。中國的信用專業機構以經濟主體信用活動為基礎,以公共部門、企業和個人為主要客戶,經營和銷售信用產品,提供專業化和社會化的信用服務,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從整體上看發展較為緩慢。

管理模式

關於信用行業的管理模式,中國存在不同的爭論,一方認為需要有政府管理,即成立專門的信用管理局或指定某個現有的部委來歸口管理;另一方認為按國際上通行的做法,遵照市場經濟規律和《行政許可法》確定的精神,由行業協會進行自律管理。作為國際信用機構的行業協會,應該採用行業自律的管理模式。

關於信用行業的管理,國際上普遍的做法是:以自願加入為基礎的行業自律管理。也就是說由信用公司自願組成或加入信用協會,然後制定並遵守自律規則。這裡,本方案強調它的自願性,因為行業自律規則的強制力本身源於自願性。

特點

信用機構之間的“共生共贏”關係是信用行業的最顯著特點,幾乎沒有哪一個行業比其更加顯著。大部分行業內的各從業機構之間“你消我長”、“我贏你輸”的激烈競爭以及對短期利益的過分追求,使人們幾乎忽略或直接否定了其相互之間可能存在的“共生共贏”關係。但是在信用行業發展過程中,信用機構之間“共生共贏”的依存關係早已被業內人士所認識。
“共生共贏”的依存關係產生的根源在於:信用機構向社會提供服務的主要基礎是信用信息,然而信用信息是無限的,並隨著社會經濟的實際變化而變化,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信息是完整的。面對一個客戶的委託,最大的信用公司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信用信息是充分的,最小的信用公司也同樣可能擁有對該客戶具有重要價值的信用信息,所以信用機構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加客觀和更有價值的信用報告,需要同其他信用機構進行信息的共享化。
後來,信用行業對商賬追收業務的擴展,使信用機構之間更加重視和維護這種“共生共贏”的依存關係,信用行業從事商賬追收業務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這種相互無保留的合作,使欠賬者的欠賬記錄可以迅速傳遞到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最終迫使欠賬者履行還款義務。信用機構對商賬追收業務的開展,大大加速了信用機構之間信用信息的共享化。
“共生共贏”的依存關係是信用行業的顯著特點,也是信用行業一百多年來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它使信用機構之間最大限度地共享了各自的資源,加速了信用信息的傳遞,及時為客戶提供了有價值的信用報告,並大大地增加了信用威脅與信用懲罰的力度,實現了信用行業存在的社會價值,又反過來刺激了社會對信用服務的需求。
這種“共生共贏”的依存關係,使得信用機構之間的競爭變得十分理性與公平,在國際信用行業發展過程中,鮮有信用機構之間相互攻擊或用不正當競爭試圖擠跨對手的現象發生。

作用

1、及時揭示和傳播經濟活動主體的信用風險,提高經濟活動主體防範和處理信用風險的能力
信用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的不對稱性。一般來說,授與信用的一方是信息的弱勢方,接受信用的一方

信用行業信用行業
則是信息的強勢方,由於存在著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在市場交易中,信用風險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信用信息服務行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過及時徵集、評價和廣泛傳播經濟活動主體的信用風險信息,幫助相關各方及時了解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大大降低信息不對稱水平,從而有利於經濟活動主體防範和控制信用風險。
防範和處理信用風險也可以通過信用擔保、信用保險和應收賬款保理等手段加以實現。專業的信用服務機構利用其在各自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為客戶提供信用風險管理相關服務,也有助於提高經濟活動主體信用風險防範和控制能力。
2、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活動主體產品銷售和融資能力
首先,藉助於信用行業的專業化服務,經濟活動主體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風險信息,從而大大降低了相關各方蒐集和評價其客戶或合作夥伴信用狀況的成本和費用支出;其次,專業的信用服務機構通過客戶提供國際保理、信用擔保、信用保險服務,有助於經濟活動主體及時回收應收賬款,減少壞帳損失,同時提高資金周轉速度,擴大融資渠道;再次,有著良好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更容易取得商業契約和優惠的銷售條件,也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取得貸款和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從而提高其產品銷售和融資能力。
3、推動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信用行業服務於信用交易的全過程,有助於信用交易的正常開展和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將使一個國家市場總體規模成倍,甚至幾十倍放大,從而帶動生產規模和就業水平的增長,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4、促進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形成
信用信息的徵集、評價和廣泛傳播是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失信懲罰機制形成的基礎。隨著信用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企業和消費者個人徵信服務的普遍開展,缺乏信用記錄或信用記錄歷史很差的企業將很難在業界內生存和發展,而信用記錄差的個人在信用消費、求職等諸多方面將會受到很大制約,從而極大地促進企業和消費者個人信用意識的提高,有利於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形成。

競合格局

信用行業的競合格局是必然的。過去單兵作戰、相互競爭的模式,在促進行業成熟與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確立行內“政府推動,市場操作”的大格局上,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隨著用戶對信用產品的使用習慣越來越成熟,對產品越來越了解,尤其是當用戶本身所處的行業競爭日益加劇,他們對信用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中國的信用基礎還比較差的事實前提下,從業者在信息採集、信息加工技術、評估結論與其他評定系統的通用性方面,都受到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實際上影響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越來越多的信用服務供應商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實現行業戰略合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企業競合就需要形成一個大的供應平台,這個平台不是信網一家企業所建造的這個“唱戲”的平台,而是包含“舞台”和“演員”在內的整個演出場地和演出班子,就是需要由傳統服務機構和信網這個“超市”共同組成。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需要高度的戰略眼光和高度的信任之外,資金成了必不可少的支柱。信網的最大優勢在於有雄厚的資金運營這個超市。在過去,一個常規的信用服務機構,20-30萬的條件下就可以開張,有調查素材和充滿智慧的腦袋,就可以做出企業信息服務的最原始產品。但是當相同內容報告價格下降,當員工工資從1000元上漲到5000元;當一個客戶需要30天取得報告變為要求1-2天取得;當越來越多的客戶頑強地要求自己能夠定製的時候,20-30萬的小作坊就無法生存了。當今網際網路成為信用行業發展推廣不可缺少的平台,所以網路的運營,信用體系的發展都需要有充沛資金保障下進行。在國家設立信用行業發展扶植基金還不太可能實現的前提下,企業自救,進行資本市場與中國信用行業整合協作的必要性就顯而易見,其前景也不言而喻,值得期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