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結構力

概念提出

《信息化戰爭形態論》(董子峰著)一書中提到,“數位化信息攜帶著戰爭主體的戰爭意志和智慧,奔向戰場的每一個地方,並轉化為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摧毀力量,使作戰單元乃至整個軍隊戰鬥力系統產生了物質、能量要素之外的作戰能力,使戰鬥力出現了質的飛躍。我們把這種基於信息要素的新的整體性稱為信息結構力。”

信息結構力的數學模型

(1)必要假設

第一,在平時,軍隊戰鬥力系統信息化建設周期足夠長,遠遠大於戰爭時間;在戰時,戰爭周期足夠短,遠遠小於信息化軍隊戰鬥力系統恢復時間,而且戰爭潛力轉化為現實軍事力量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軍隊戰鬥力的成長過程可以看成一個連續增長的過程,而軍隊戰鬥力的衰變存在“分岔”等混沌現象,是一個不連續的離散過程。
第二,在網路結構下,平台中介系統(即機械化)的戰鬥力相對恆定。信息結構力的基礎是基於信息平台、數據鏈和信息因子的鏈式運動。就單兵、武器裝備本身而言,信息化的過程就是信息因子的嵌入過程,因此,經信息化改造了的武器裝備和士兵,要比原來有更高的作戰效能和戰鬥力,這是自然的。比如,飛彈安裝了某些感測器而具有更高的打擊精度等。但是,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作戰單元作為質點構成的網路狀態下的戰鬥力飛躍問題,即信息結構力問題。因此,為分析問題的方便,我們把質點化以前的作戰效能折合到相對作戰效能CEV之中,這樣,在網路結構下作戰單元的戰鬥力是恆定的,變成一個常數Pm。

(2)梅特卡夫騰躍

信息結構力是一個獨立的增量,它的大小服從“梅特卡夫定律”。信息結構力是作戰單元充分質點化之後,基於信息平台的網路結構形成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把每一個戰鬥力量子看作網路上的一個節點,考察節點數量、相互之間關係的不同所引起系統結構力的變化,而並不關心節點內部的結構和運行過程。顯然,這一部分增值是超出Pn值的獨立增量,我們稱之為“梅特卡夫騰躍”,由下式表達:
式中,Pn 為戰鬥力量子的戰鬥力指數;T為有效戰場空間內的戰鬥力量子數,即網路節點數,戰場空間取立體空間,上限為衛星到達的高度,即距地表120公里;k為網路結構修正係數(在0-1之間),取決於節點之間的結構,反映的是軍隊信息化水平,在Internet,Web和Grid等不同網路連線方式下,分別取不同的值,並由“綜合集成研討廳”確定。在普遍互通互聯互操作的理想情況下,k的取值為1。

(3)信息結構力

整個軍隊戰鬥力系統的“梅特卡夫騰躍”即為信息結構力,其大小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