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江

俞江

祖籍浙江省諸暨市。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9年),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2年),博士生導師。職稱: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近代法研究所所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1999年),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2年) ,博士生導師。職稱: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院長、近代法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方向

法律史、民法學。

2003年出版專著《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私權理論》。2008年出版了以《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為題的論文集。

近十年來相繼發表了論文30餘篇,主要包括《繼承領域內衝突格局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5期)、《“契約”與“契約”之辨》(《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論分家習慣與家的整體性》(《政法論壇》2006年1期)等長文。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私權理論》(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二、論文:

1、The Formation of a Conflicting Picture in Succession: The Chinese Custom of Family Division in the Recent Times versus Succession Law Transplanted from Abroad,《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6年夏季號

2、《繼承領域內衝突格局的形成——近代中國的分家習慣與繼承法移植》,《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5期

3、《“契約”與“契約”之辯——以清代契約文書為出發點》,《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4、《清末民法學的輸入與傳播》,《法學研究》2000年6期

5、《兩種清末憲法稿本的發現與初研》,《歷史研究》1999年6期

6、《歷史深處看規則——論規則作為法學研究的中心》,《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1期

7、《論清代的繼子孫責任——以順天府寶坻縣刑房檔為線索》,《現代法學》2007年6期

8、《清代的立繼規則與州縣審理——以寶坻刑房檔為線索》,《政法論壇》2007年5期

9、《論分家習慣與家的整體性——對滋賀秀三《中國家族法原理》的批評》,《政法論壇》2006年1期

10、《清末奉天各級審判廳考論》,《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1期

11、《戊戌變法時期的“民權”概念》,《法律文化研究》(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12、《清末法學書目備考(1901-1911)》,《法律文化史研究》(第二卷),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13、《民事習慣對民法典的意義——以分家析產習慣為線索》,《私法》第五輯(2005年)第1卷

14、《嚴復的民權觀》,《法制史研究》(台北)2005年第7期

15、《民事習慣調查與中國民法典編纂》,《中國法學文檔》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1月

16、《文革前的北大法律系(1949-1966)》,《中外法學》2004年第2期

17、《清末民事習慣調查說略》,《民商法論叢》2004年第30卷

18、《司法儲才館初考》,《清華法學》第四輯(2004年5月)

19、《論中國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私法》第3輯(2004年)第2卷

20、《“民權”小考》,《法制史研究》(台北)2003年第4期

21、《履行不能的分類——兼議債法總則建議稿第97條的代償請求權》,《民商法論叢》2003年第27卷

22、《沈家本的人格平等觀》(第二作者),《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秋季號

23、《近代中國民法中的人格理論》,《私法》第2輯(2003年)第2卷

24、《試論我國違憲審查程式及其障礙》,《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25、《清末<安徽省民事習慣調查錄>讀後》,《法制史研究》(台北)2002年第3期

26、《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私權及其研究》,《北京大學法律評論》第4卷第2輯(總第7輯),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27、《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末憲法草案稿本的後續說明》,《法律史論集》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28、《傾聽保守者的聲音》,《讀書》2002年第4期

29、《關於“古代中國有無民法”問題的再思考》,《現代法學》2001年6期

30、《是“身份到契約”還是“身份契約”》,《讀書》2002年第5期

31、《簡論中國近代法學翻譯與移植》(第二作者),《法律史論叢》第8輯,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

32、《討論的與實際討論的》,《讀書》2001年8期

33、《近代中國法學語詞的生成與發展》,《中西法律傳統》2001年第1卷

34、《思想與制度之間——大陸法史學研究之展望》,《法制史研究》(台北)2000年第1期

35《中華民國暫行民律草案》,《民商法論叢》2000年第17卷,

36《<大清民律草案>考析》,《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8年春季卷。

獲獎情況

1、上海市第八屆(2006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論文類)

2、第一屆(2005年)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金鼎獎”)一等獎

3、湖北省第三屆(2004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類)

4、2004年度華中科技大學十佳青年教師稱號。

5、2004年,被《南風窗》雜誌社授予“為了公共利益之良知獎”

6、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等評選為2003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

7、《楚天金報》評選為2003年度為“湖北十大感動人物”

8、美國“the Gleitsman Foundation”授予“For People Who Make a Difference”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