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曲園紀念館

俞曲園紀念館

俞曲園紀念館,坐落於杭州市孤山南麓,西泠橋南側,原為晚清名重一時的樸學大師俞樾故居,俗稱俞樓。它依山傍湖,間以修廊短籬,四時花木雜蒔其中,以其所蘊含的誠摯動人的師生情誼和濃郁的文化蘊味而顯得格外耐人品讀。1999年2月向遊人正式開放。

基本信息

(圖)俞曲園紀念館俞曲園紀念館

俞曲園紀念館座落於杭州市孤山南麓,西泠橋南側,原為晚清名重一時的樸學大師俞樾故居,俗稱俞樓。它依山傍湖,間以修廊短籬,四時花木雜蒔其中,以其所蘊含的誠摯動人的師生情誼和濃郁的文化蘊味而顯得格外耐人品讀。1999年2月向遊人正式開放。

概述

俞曲園紀念館以珍貴實物和大量圖片全面介紹一代樸學大師的生平、成就、影響和他留跡西湖、對湖山風光與人文的卓識與貢獻,既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又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可看性,同時還突出了名人紀念館與西湖山水名勝的內在聯繫,在西湖人文景觀建設上作了新的探索。

1907年俞曲園辭世後,俞樓一時閒置湖畔,人去樓空。1920年,俞曲園的外孫許引之重建俞樓。抗日戰爭後,俞樓一度被出租用作開辦飯館,又為西湖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租為教職員宿舍,後任藝專校長的國畫大師潘天壽就曾在此居住過。1998年5月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的大格局,將這座房齡達119年之久的名宅,按舊時風貌重新修建。現俞樓為仿古磚石結構,重檐歇山頂,兩層三開間建築,灰牆、黛瓦、褐柱。樓後又建聯廊,與重修的西爽亭、伴坡亭相連,再現俞樓昔日清麗、幽雅的書卷氣。此後,在這裡闢建俞曲園紀念館,於1999年2月向遊人正式開放。

俞曲園的玄孫、俞平伯之子俞潤民得悉俞樓建館後,將家中一批珍藏多年的俞曲園手稿、墨寶、著作、碑帖、圖片以及同時期相關名人許乃普、譚鍾麟等的手跡捐贈給俞曲園紀念館作為藏品展出。其中俞曲園給女兒俞繡孫手札冊頁、俞曲園西湖山中題名刻石手稿、俞曲園《預撰自輓聯》原件、《臨終留別詩》手稿、俞曲園及俞平伯《剃頭詩》手稿和許乃普、譚鍾麟題贈俞樓楹聯原件、申石伽《俞樓請業圖》卷等,均為難得一見的珍品,一併在俞曲園紀念館陳列供遊人觀賞。1999年11月25日,俞樾的玄孫女、俞平伯長女俞成,專程從北京飛抵杭州,向俞曲園紀念館鄭重捐贈俞氏歷世珍藏的曲園老人《春在堂日記》手稿兩冊以及俞陛雲《小竹里館吟草》、《小竹里館詩錄》手稿。

館藏珍品

基本陳列
《俞曲園紀念館陳列》
 以珍貴實物和大量圖片,全面介紹一代樸學大師俞樾的生平、成就、影響,以及他留跡西湖、對湖山風光與人文的卓識與貢獻,既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又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可看性,同時還突出了名人紀念館與西湖山水名勝的內在聯繫,在西湖人文景觀建設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珍貴藏品

(圖) 俞曲園剃頭詩橫披卷 俞曲園剃頭詩橫披卷

俞曲園元旦試筆橫披卷 紙本,寬200厘米,高32厘米,行書,書法精練凝重。“元旦試筆”亦稱“再入翰林”。

俞曲園剃頭詩橫披卷 俞曲園書,紙本,內芯為淺黃色毛邊紙,寬40厘米,高36厘米,行書。前後有俞平伯題跋,宣紙,白色,直排5列。總寬100厘米。

《楓橋夜泊》詩碑拓 俞樾書,紙本,高140厘米,寬70厘米,行書。

《春生堂全書》,是俞曲園先生的著作匯集,包括《群經平議》、《諸子平議》、《曲園雜纂》、《俞樓雜纂》、《茶香室叢鈔》、《曲園自述詩》、《右台仙館筆記》等500卷。這套書在“俞曲園先生紀念館”中陳列著,供遊人觀摩。

俞樾

俞樾(1821一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縣烏中山陽南埭村人,清道光三十年進士,以“花落春仍在”一句,得主考官曾國藩賞識而入翰林院,授庶居士。35歲時擔任國史館協修,同年聘任河南學政。清同治四年(1868)受浙江巡撫的聘請,擔任杭州西湖“詁經精舍”掌教(即山長),先後共31年,還曾出任過浙江書局總辦,建議江、浙、揚、鄂四書局分刻《二十四史》,為浙江杭州的文化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著名學者吳大徵徐花農章太炎吳昌碩均出其門下。他的遊蹤遍及湖山名勝,撰作了為數可觀的與西湖山水有關的詩文、楹聯、隨筆以及題刻等。

俞曲園學識淵博,經學、史學精深,在詩詞、音韻、訓詁、文字、書法、佛學、傳記、小說、戲曲、雜文等方面也很有造詣,多年執教於西湖詁經精舍,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餘卷。

參觀指南

博物館地址:杭州市孤山路32號
市內交通:K850路西泠橋站,K7路、K27路、K81路公車
開放時間:8:00-17:00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郵政編碼:310007
聯繫電話:0571—8796852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