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15戰鬥機

俄羅斯蘇-15戰鬥機

60年代的戰鬥機設計師們認為:最大的飛行速度、最高的飛行高度是戰鬥機取勝的法寶, 在未來的空戰中,遠程飛彈的使用將使近距離格鬥成為歷史。因此,能夠攜帶遠程空對空飛彈將比飛機的機動性更加重要。但在越南戰場上,具備這些特點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卻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擊落。美國開始反思這種設計思想,並於1969年開始設計遠距離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15,到1974年,第一架F-15A和TF-15A(後改編號為F-15B)正式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歷程簡史

俄羅斯蘇-15戰鬥機俄羅斯蘇-15戰鬥機
蘇聯一直在關注著美國的研究。當美國正式開始設計F-15時,蘇聯認為有必要研製一種在空戰能力上至少與F-15相當的制空戰鬥機,並在1969-1970年間將設汁任務下達給蘇霍伊,米高揚和雅可夫列夫三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1971年,蘇聯國防部要求未來新型戰鬥機(PFI)的性能必須相當於美國的F-15,軍方對PFI的設計指標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飛機的最大馬赫數在2.35以上;在11000米的最大速度為2500-2700千米/時之間;海平面最大大速度為1400-1500千米/時之間;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為300-350米/秒;實用升限在21000-22000米之間;海平面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1000千米;高高度上不帶副油箱骯程為2500千米;使用過載8-9G;從600千米/時加速到1100千米/時的時間在12-14秒之間;從1100加速到1300乾米/時的時間為6-7秒:起飛推重比為1.1-1.2。另外,PFI項目還提出了詳細的任務與武器要求。總之,未來的新型戰鬥機將在性能上達到美國F-15和尚在設計的F-16的水平。它的典型作戰目標是美國的F-4F-111、歐洲的“旋風”、“美洲虎”和中國的殲-6。

1980年6月,試驗型的T-10-5製造完畢,隨後又製造了T-10-6/7/8/9/10/11。這些飛機被同稱為“蘇-27的T-10-5型”。到了1980年,能參加飛行測試的T-10總共又9架,其中7架裝AL-21F-3AI發動機,兩架(T-10-3/4)裝AL-31FN發動機。T-10-5型在1981年首次裝上了完整的火控系統進行測試。但在1981年9月3日的一次飛行中,T-10-7在進行最大航程測試時,因燃料耗盡墜毀在離機場不遠的地方,試飛員伊留申跳傘成功。不過因為此次事件,主設計師科辛被解職,主工程師雅馬科夫被開除,伊留申也被勒令不得再執行飛行任務。似乎“禍不單行”。

1981年12月23日,剛製造完成、使用了不到l年的T-10-12因為高速飛行時、前機身斷裂而墜毀,試飛員科馬諾夫喪生。

1982年,測試基地又增加了幾名新成員:T-10-14/15/16/17,其中T-10-14被用於T-10-17為第一架正式生產型原型機地面靜力測試。1982年6月2日,試飛員伊沙科夫駕駛著蘇-27的正式生產型T-10-17完成了試飛。接著,共青城飛機製造廠又造出了9架:T-10-18/19/20/21/22/23/24/25/26/27。這些飛機加人試飛項目後,讓設計局進一步掌握了飛機的特性。針對飛行測試中出現的各種事故,蘇霍伊設計局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飛機。終於在1985年,第一批蘇-27截擊機開始在蘇聯空軍中服役。年底,大批蘇-27交付給空軍和防空軍。之後,又根據作戰需要,為蘇27加裝了通訊、協同作戰控制系統。當整個系統調試完畢後,1990年8月23日,蘇聯國防部長批准將蘇-27作為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標準戰鬥機,至此,經過近20年的研製和發展,蘇-27終於成為了蘇聯空軍戰鬥機群的主力。

噴管完善

印度空軍對此大為惱火,他們指出同樣在這些機場使用的米格幻影飛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而且無論IAPO或是Ufa都沒有向印方交付維修這種損傷的特殊工藝設備。另外讓飛行員駕駛著發動機葉片上有裂痕的飛機執行訓練和戰鬥任務簡直是拿他們的生命在開一個“血淋淋”的玩笑!

不過經過前一陣折騰的印度人不願也不敢再和俄羅斯人較真,情願等供應商找出問題所在。IAPO和Ufa也進一步表示將同印度空軍保持緊密合作,而且他們已經發現了導致發動機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並已經向印度的專家提議為戰機發動機的進氣口加裝保護裝置。除此之外,他們已經研究出所需要的特別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且一些特別的工具已經提供給了印度空軍

蘇-30MKI上裝置的法制航空電子系統與俄制平台的匹配問題也體現出來,在飛機起降後發現法制液晶顯示器的表面出現結霧現象,地勤人員往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保證飛機處於“乾爽”狀態。“閃電”中隊的地勤人員稱自己為全印度最無奈的美容師。不過這一情況未出現在印度空軍最新引進的同樣裝置有液晶顯示器的幻影2000上。

另外,作為戰鬥轟炸機的蘇-30MKI到今天也沒有裝置任何精密制導空地武器的跡象,在蘇-30K和蘇-30MKI上裝置的是R-73紅外格鬥空空飛彈和R-77中程空空飛彈,還有一些照片顯示飛機被掛上無控火箭彈和常規炸彈,這使西方觀察家感到迷惑不解,到底印度空軍是把蘇-30MKI作為空優戰機還是當作真正的戰鬥轟炸機使用?俄羅斯方面對此的解釋是,“或許是我們的印度朋友在採購飛機的同時忘記了給武器買單,又或許是他們忘了飛機還有這一能力,反正這種事情我們並非第一次遇到”!

最令印度方面感到惱火的是,他們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推力矢量控制技術(TVC)也出現問題。雖然裝置有推力矢量噴管的蘇-30MKI能夠做出“弗羅洛夫酒盅”這樣的超機動作,但印度人在感到歡欣鼓舞的間時卻發現了另一大問題。俄國人曾聲稱AL-31FP上使用的這種噴管的壽命是250小時,並將最終延長到500小時。而實際上這一相當複雜的技術並未達到可大量使用狀態,一般在使用20多個小時後就必須更換,而且極易出故障。對於印度方面的抱怨俄羅斯人的解釋是任何新技術在使用初期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需要時間來完善。俄方還要求印方提供更多的資金,以用於矢量噴管的完善工作。

戰機行動

俄羅斯蘇-15戰鬥機俄羅斯蘇-15戰鬥機
1978年4月20日,大韓航空902號班機(波音707),從法國巴黎飛往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 在距離北極點780公里處,加拿大航空管制員告知韓國飛行員飛機已偏離預定航線。飛行員未能正確執行操作,反而將飛機偏航至白令海上空,而此處恰恰是蘇聯領空。蘇聯防空雷達起初認為是一架波音747,並派出蘇15戰鬥機進行攔截。當戰鬥機接近波音707後,韓國飛行員請求著陸並開啟了著陸燈。然而,蘇15戰鬥機已接到將其擊落的命令。根據美國情報局資料顯示,蘇聯飛行員曾多次試圖讓上級相信這只是一架民用飛機並且請求取消攻擊指令。最終,蘇聯飛行員不得不服從命令,發射出兩枚P-60飛彈。第一枚飛彈幸運地錯過了目標,但第二枚飛彈擊中了客機的翼,使左翼嚴重受損。飛彈彈片擊穿了機體,導致兩名乘客因為機艙氣壓劇烈降低而死亡。韓國飛行員將客機緊急下降至1500米高空。密密的雲層使得蘇聯戰鬥機失去了目標,保護了客機。飛行員控制客機繼續在低空飛行至科拉半島上空,並且努力尋找可降落地點。隨著夜幕的降臨,在經過多次努力後,飛機終於安全降落在科皮亞維湖(LakeKorpijärvi)的冰面上。除兩名遇難乘客,其餘人員均被俄羅斯直升機所營救。

新型替換

俄羅斯蘇-15戰鬥機俄羅斯蘇-15戰鬥機
蘇-2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主要任務上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股役。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

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4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按靜不穩定設計。該機主要是針對美國的F-16和F-15設計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蘇-15和圖-28P/128截擊機,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完成的“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動作顯示出了其優異的飛行性能操縱性能,以及發動機良好的加速性能,飛行性能要高於第三代戰鬥機,但其機載電子設備和座艙顯示設備相對來講要落後許多,且不具隱身性能。該機有多種改型,包括蘇-27P單座陸型、蘇-27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7K艦載戰鬥/攻擊型、蘇-27KU並列雙座戰鬥轟炸型、P-42(由蘇-27專門改裝的飛機,創造了31項官方世界紀錄)等。至1992年,獨立國協國家已裝備了300多架蘇-27飛機,目前生產的飛機
主要用於出口。

動力裝置2台留里卡設計局的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靜推力77千牛,加力推力可達122.6千牛。帶有數字式燃油調節系統。主要機載設備相干脈衝都卜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2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尋/跟蹤感測器雷射側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箔條/干擾條投放設備等。

武器機身右側機翼邊條上方裝有1門30毫米GSH-301機炮,備彈150發。該機最多可以拾10枚空空飛彈,包括R-27R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R-271短距紅外空空飛彈、R-27ER長距半主動雷達制導和R-27ET紅外空空飛彈、以及R-73A和R-60、R-33近距紅外空空飛彈等。對地攻擊時可帶機炮吊艙各種炸彈、火箭發射巢等。尺寸數據機長(不含空速管)21.935米,機高5.932米,翼展14.70米,機翼面積62.0平方米。重量及載荷空重160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225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0000千克,內載燃油9400千克,最大武器載荷6000千克。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高空)M2.35,(海平面)M1.1,失速速度200千米/小時,滾轉率270*/秒。起飛滑跑距離450-650米,著陸滑跑距離620米-650米。實用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航程3680千米。限制過載(實用)+9.0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