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新聞社

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簡稱俄新社,是俄羅斯國家通訊社,總部設在俄羅斯莫斯科市。俄新社的前身是創建於1941年的蘇新社,當時主要負責向蘇聯國內媒體發布戰況和世界局勢的綜合分析。1993年正式更名為俄羅斯新聞社,成為俄羅斯的國家通訊社和信息分析機構。2004年4月正式註冊為俄羅斯聯邦國有企業。2013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關閉羅斯新聞社。

基本信息

歷史

俄羅斯新聞社 俄羅斯新聞社
俄新社的前身是創建於1941年6月24日,直屬 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蘇聯新聞社,當時主要的任務是給廣播、報紙和雜誌編制前線狀況、後方工作和游擊隊活動的綜合報告。1944年蘇聯新聞社建立了專門負責向其他國家進行宣傳工作的部門,通過在23個國家的1171家報紙、523家雜誌和18個廣播電台、蘇聯駐外使館、友誼團體、工會、婦女團體、青年組織和科研機構向全世界介紹蘇聯人民反 法西斯鬥爭的情況,而在戰後向讀者和聽眾介紹蘇聯對內和對外政策。
1961年,在蘇聯新聞社基礎上創建了“新聞”出版社(Novosti Press Agency,APN;中文又名:蘇聯新聞社)。“新聞”出版社的主要目的是向海外傳播關於蘇聯的正面信息、向蘇聯人民介紹國外人民生活和促進國際間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誼發展。
“新聞”出版社的座右銘是“為全球福祉與人民友誼服務”。“新聞”出版社在世界上120多個國家擁有自己的代表處。出版社發行45種語言的60種彩色印刷的報紙和雜誌,一次發行量達四百三十萬份。1989年新聞出版社創辦了電視中心,而後該中心改組為現在的“TV新聞”電視廣播公司。
1990年7月27日,根據蘇聯總統 戈巴契夫 《關於建立“新聞”通訊社》的總統令,在新聞出版社基礎上創建了新聞通訊社。1993年,俄羅斯新聞社成為了國家的信息分析機構。俄羅斯新聞社的信息出版物主要特點是實時性強、客觀、準確和擁有不受政治局勢影響的獨立觀點。
1991年9月創建了俄羅斯新聞通訊社。從2004年4月正式註冊為聯邦國有企業,其全稱為俄羅斯國際新聞通訊社(簡稱俄羅斯新聞社或俄新社,英文簡稱為RIA Novosti)。
俄新社擁有廣泛的通訊網路,在俄羅斯境內、獨立國協和世界上40多個國家設有代表處。俄新社擁有全俄規模最大的圖片資源部,能夠組織海外記者來俄羅斯進行採訪活動、在海外舉辦專題介紹等其他媒體活動,並且對海外新聞媒體發布的信息進行分析。
俄新社的技術力量能夠提供ISDN信息技術服務、在網際網路上直播新聞發布會、組織專題的圓桌會議和其他非正式的活動。
俄新社的客戶包括: 俄羅斯政府、總統辦公廳、聯邦委員會、國家 杜馬、政府部門、各俄聯邦主體行政機關、俄羅斯國內外的實業界、各國駐外機構和社會團體等。

關閉

2013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關閉俄羅斯國有通訊社俄羅斯新聞社。普京將以“今日俄羅斯”來取代俄新社。

俄羅斯歷屆社長

蘇聯新聞社(Soviet Information Bureau,Sovinformburo)時期
· 亞歷山大·切爾巴柯夫(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Щербаков,1941年至1945年)
· 所羅門·羅索夫斯基(Соломон Лозовский,1945年至1948年)
· Y.S. Khavinson
· D.A. Polikarpov
新聞出版社(Novosti Press Agency,APN)時期
· Boris Burkov (1961-1970)
· Ivan Udaltsov (1970- 1975)
· Lev Tolkunov (1975-1983)
· Pavel Naumov (1983-1986)
· Valentin Falin (1986-1988)
· Albert Vlasov (1988-1990).

俄羅斯新聞社中文網站

俄新社總部 俄新社總部
俄新網作為俄羅斯新聞社中文網站,於2006年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和俄中兩國重大活動“中國俄羅斯年”啟動之際正式開放,是俄羅斯媒體界有史以來第一家中文俄羅斯電子媒體。俄新網使用中國的頂級國家域名代碼cn, 而不是象其它語文的俄新社網站那樣使用俄羅斯的國家代碼ru,在俄新網上發布的訊息將會接受中國國內法律的規管。

俄新網主要的支持單位與合作夥伴有俄羅斯聯邦總統辦公廳、俄羅斯聯邦政府、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俄羅斯聯邦文化部、俄羅斯聯邦新聞出版與傳媒署等俄羅斯國家中央機構,俄羅斯各級聯邦主體政府、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