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國內革命戰爭

俄國國內革命戰爭

俄國國內革命戰爭。1917年11月到1922年,剛剛誕生的社會主義蘇聯為抵抗外國武裝干涉和消滅國內反動軍隊進行的戰爭。十月革命後,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全力支持俄國國內的復辟活動並實施武裝干涉。1918年初,日本和英國的軍艦就開進了海參崴港,3月,英法美三國軍隊占領摩爾曼克,後又占領了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立了白衛軍的“俄國北方政府”,英軍還從伊朗侵入士爾克斯坦和外高加索。5月,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發動叛亂,由於大批白衛軍的加入,叛軍增至6萬名裝備精良的士兵和軍官,他們占領了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及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的西部地區,成立了反革命政權。在北高加索、科爾尼洛夫,鄧尼金和阿列克謝也夫等沙皇軍官組成了“志願軍”,宣布討伐蘇維埃政權。德國也違背《布列斯特和約》,進兵烏克蘭,哥薩克軍首領克拉斯諾夫在德國支持下,糾集大量兵力進攻察里津和沃羅涅什。國內外的敵人占領了蘇維埃國家3/4的土地,包圍了它的中心地帶。但危急的形勢並沒有嚇倒蘇聯人民,紅軍自1918年初建立起,迅速擴大,到當年10月已經發展到80萬人,在東、南、北各條戰線的寬闊正面頑強阻擋著敵人的進攻。

簡述

1917年11月到1922年,剛剛誕生的社會主義蘇聯為抵抗外國武裝干涉和消滅國內反動軍隊進行的戰爭。

俄國國內革命戰爭俄國國內革命戰爭

十月革命後,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全力支持俄國國內的復辟活動並實施武裝干涉。1918 年初,日本和英國的軍艦就開進了海參崴港,3 月,英法美三國軍隊占領摩爾曼克,後又占領了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立了白衛軍的“俄國北方政府”,英軍還從伊朗侵入士爾克斯坦和外高加索。5 月,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發動叛亂,由於大批白衛軍的加入,叛軍增至6 萬名裝備精良的士兵和軍官,他們占領了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及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的西部地區,成立了反革命政權。在北高加索、科爾尼洛夫,鄧尼金和阿列克謝也夫等沙皇軍官組成了“志願軍”,宣布討伐蘇維埃政權。德國也違背《布列斯特和約》,進兵烏克蘭,哥薩克軍首領克拉斯諾夫在德國支持下,糾集大量兵力進攻察里津和沃羅涅什。國內外的敵人占領了蘇維埃國家3/4 的土地,包圍了它的中心地帶。

但危急的形勢並沒有嚇倒蘇聯人民,紅軍自1918年初建立起,迅速擴大,到當年10月已經發展到80萬人,在東、南、北各條戰線的寬闊正面頑強阻擋著敵人的進攻。

1918年夏,捷克軍團和薩馬拉政府的軍隊占領了辛比爾斯克和喀山以後,繼續向莫斯科推進。黨中央分析這一形勢後,確認東方戰線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線,並動員五分之一的黨員奔赴前線。在短短的兩個月里,東線成立了五個軍。10月初,東線司令加米涅夫率領紅軍解放了喀山和薩馬拉,把敵人趕到烏拉爾地區。烏法的五人執政內閣見形勢不妙,逃往西伯利亞。

在南方,史達林領導紅軍於8 月和10 月兩次打退克拉斯諾夫對察里津(1925年改名為史達林格勒,1961 年後稱伏爾加格勒)的進攻。

蘇聯人民還要應對暗藏的敵人不斷製造的顛覆破壞事件。1918 年7 月6 日,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布柳姆金進入德國駐俄使館,刺死德國大使米爾巴赫。當天,左派社會革命黨在莫斯科發動叛亂,組織1800 名武裝分子攻占中央電報局,並宣稱恢復對德作戰。蘇維埃政府迅速平息了這場叛亂。接著又粉碎了雅羅斯拉夫等地方的暴亂。1918 年8 月30 日,列寧到莫斯科米歇爾遜工廠講演。當他準備離開工廠的時候,遭到社會革命黨人開槍行刺,身中兩顆子彈,傷勢十分嚴重。面對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猖獗,蘇維埃政府宣布實行“紅色恐怖”,無情鎮壓一切反叛活動。

1918年9月2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布蘇維埃共和國為統一的軍營,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的口號下,要求把各項工作都轉入戰時軌道。全體公民,不分職業和年齡,都必須無條

件履行蘇維埃政府所賦予的保衛祖國的任務。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來用於戰爭,蘇維埃政權陸續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政府頒布了餘糧收集制法令,要求農民按國家規定的數量交售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政府組織工人征糧隊下鄉,以確保征糧任務的完成。在城市,除大工業外,中等工業也收歸國有,對小工業則實行監督。國家通過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及其下屬的各總管理局對工業的管理、產品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嚴格的集中領導。排斥自由貿易,實行糧食和日用工業品的配給制。對全國成年人實行勞動義務制。所有這些應急措施,後來統稱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8年11月,德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蘇俄政府於11 月11日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命令紅軍收復德軍占領的土地。蘇維埃力量不斷增大。

德國投降後,協約國利用世界大戰結束之機向蘇俄增派了大量干涉軍,很快就在俄國南部集結了13 萬軍隊,並同俄國的白衛軍一起向北推進。但是,干涉軍在布爾什維克的宣傳影響下發生分化,很多士兵拒絕作戰。1919 年4 月,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的法國艦隊水兵舉行起義,反對武裝干涉蘇俄。協約國看到自己軍隊內部不穩,被迫撤走大部分干涉軍。

1918年11月,前沙皇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鄂木斯克發動軍事政變,解散執政內閣,逮捕社會革命黨領導人阿夫克森齊也夫。此後,廣大農民日益離開社會革命黨,轉而在蘇維埃領導下,同地主資產階級復辟勢力展開生死搏鬥。

高爾察克自稱是“俄國的最高執政者”。他得到協約國的大力支持,用外國槍炮裝備了自己的25 萬軍隊。1919 年3月4日,他指揮白衛軍從烏拉爾山一帶向西進攻。紅軍在敵人優勢兵力壓迫下,被迫後撤一百多公里,退到伏爾加河流域。這時,高加索的鄧尼金和波羅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也發起進攻。在這緊急時刻,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發出“一切為了東線!”的號召。大批黨團員和工人加入紅軍,後方工人決心以加倍的勞動支援前線。1919 年4 月12 日星期六下班後,莫斯科—喀山鐵路機車編組站車庫的黨支部發起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大家放棄休息,不要報酬,自覺為支援前線而忘我勞動。列寧高度評價這一運動,稱它為“偉大的創舉”。 1919 年春,紅軍兵力增加到150 萬。4 日,東線南路軍在伏龍芝指揮下發起反攻,解放了烏法。7 月,加米涅夫改任紅軍總司令後,伏龍芝負責指揮東線。紅軍乘勝追擊,越過烏拉爾山區,解放了西伯利亞大部地區。1919 年底,高爾察克全軍潰敗。高爾察克被活捉,1920 年2 月7日在伊爾庫茨克被槍斃。協約國和白衛軍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被粉碎了。

高爾察克潰敗後,英國陸軍大臣邱吉爾在1919 年8 月誇口說,要組織14 國進攻蘇俄。但是,這一計畫未能實現。協約國仍把顛覆蘇維埃的希望寄托在白衛軍上。英、美、法給鄧尼金運去幾百門大炮和幾十萬支步槍,派去幾百名軍事顧問。1919 年夏,鄧尼金的15 萬軍隊發起總進攻。他依仗優良的武器和剽悍的騎兵占領了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10 月13 日,又攻占了奧廖爾,逼近圖拉,直接威脅莫斯科的安全。俄國資本家宣布,將給第一個衝進莫斯科的團隊以百萬盧布巨獎。蘇維埃政權處境萬分危急。列寧發出“大家去同鄧尼金作鬥爭!”的號召。幾萬名黨團員奔赴前線。南方戰線司令員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史達林指揮紅軍於10 月中旬轉入反攻,解放了奧廖爾、哈爾科夫、基輔。1920 年初,進而攻占察里津、羅斯托夫。鄧尼金主力被擊潰。鄧尼金逃亡國外,其殘部由弗蘭格爾率領逃到克里木半島。

當高爾察克和鄧尼金髮動進攻的時候,盤踞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於1919 年5 月發動進攻,占領楊堡,威脅到彼得格勒的安全。黨中央從其他戰線調來軍隊,加強防務。8 月底,把尤登尼奇趕到愛沙尼亞邊境。但是,當鄧尼金進攻莫斯科時,尤登尼奇重新發起進攻,在英國坦克的掩護下,10月中旬攻抵彼得格勒城下。10 月21 日,紅軍開始反攻。11 月,被擊潰的尤登尼奇部隊退到愛沙尼亞境內,當即被愛沙尼亞當局解除了武裝。1920 年2~3 月間,紅軍解放了北方重鎮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協約國和白衛軍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又宣告失敗。

1920年春,協約國又組織了第三次進攻,其主力為波蘭軍隊及鄧尼金殘部弗蘭格爾。4 月25 日,波蘭軍隊侵入烏克蘭,5 月6 日,攻陷基輔。以圖哈切夫斯基為司令的紅軍西方方面軍牽制了大量波軍,布瓊尼和伏羅希洛夫指揮的騎兵第一集團軍突破波軍防線。6 月2 日,即收復基輔;7 月,收復明斯克、維爾紐斯,隨即進入波蘭。8 月,紅軍進逼華沙。在協約國的大力支持下,波軍展開反攻,紅軍受挫,被迫後撤。10 月,蘇波簽定停戰協定。

1920年6月,弗蘭格爾也集結15 萬軍隊發動了攻勢,由克里木向北進攻,至7 月占領了烏克蘭南部,迫近頓巴斯。8月,紅軍強渡到第聶伯河左岸,占領了卡霍夫卡。從8 月到10 月,弗蘭格爾投入精銳部隊,配有坦克和大炮掩護,多次猛攻卡霍夫卡,均未奏效,紅軍再次建立了由伏龍芝領導的南方戰線。至10 月底,對波戰爭結束,紅軍得以全力對付弗蘭格爾。弗蘭格爾退守克里木。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在11 月解放了克里木半島,殲滅了弗蘭格爾的軍隊。

到1920年底,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基本上結束了,只有遠東地區仍被日本干涉軍和白衛軍占領。蘇俄為了避免同日本發生直接武裝衝突,決定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建一緩衝國家。1920 年4 月,遠東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農蘇維埃國家,而是勞動人民的民主共和國。它接受俄共中央遠東局的領導。遠東共和國成立後,把紅軍和游擊隊改組為人民革命軍。1922 年2 月,布留赫爾率軍攻克伯力,肅清濱海省的白軍。10 月25 日,人民革命軍開進海參崴,把最後一支外國干涉軍趕出國境。1922 年11 月,遠東共和國併入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說明

蘇聯紅軍在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依靠民眾的支持,克服了重重困難,雖歷經挫折,但終於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勝利的保衛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