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義務勞動

星期六義務勞動,1919年4月12日是星期六,莫斯科·喀山鐵路莫斯科編組車站機車庫的13名共產黨員和另外2名工人經過一夜義務勞動,修復了三台機車。訊息傳開後產生了巨大反響。莫斯科·喀山鐵路分局的共產黨員決定組織民眾性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活動。 5月10日,共有200多名共產黨員參加義務勞動。 繼共產黨員之後,非共產黨員、各地工人也紛紛用星期六義務勞動來支援前線。列寧高度評價了這一運動,認為它是“偉大的創舉”。

簡介

1919年4月12日是星期六,莫斯科·喀山鐵路莫斯科編組車站機車庫的13名共產黨員和另外2名工人經過一夜義務勞動,修復了三台機車。訊息傳開後產生了巨大反響。莫斯科·喀山鐵路分局的共產黨員決定組織民眾性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活動。
5月10日,共有200多名共產黨員參加義務勞動。
繼共產黨員之後,非共產黨員、各地工人也紛紛用星期六義務勞動來支援前線。列寧高度評價了這一運動,認為它是“偉大的創舉”。

詳介

事件

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下午,所有上班工作的人都回家了。一股股炊煙伴隨著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從城裡各處飄起來,似乎在勸誘著人們,趕緊回家吧!然而,就在此時,莫斯科—喀山鐵路分局一個機車庫裡,卻活動著一些忙碌的人影。只聽見兩台機車旁不時發出“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偶爾還有低聲的談話聲。
原來,這是喀山鐵路分局一個機車庫的黨支部成員和積極分子在進行義務勞動,搶修兩台壞損的機車。這一年,年輕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外國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白匪軍的叛亂,內外夾擊著這個新生的紅色政權。在這危急關頭,布爾什維克黨中央發出號召,倡議全體蘇維埃公民擔負起責任和義務,以革命精神從事每一項工作,共同渡過眼前的難關。這個機車庫的黨支部經過討論,決定在星期六下了班也不回家,繼續工作,以回響黨中央的號召。
經過了一天的工作,大家本已很疲勞了,半磅定量供應的麵包,早已隨著汗水蒸發了出去。肚子餓得“咕咕”叫著,表示“抗議”。然而,眼見兩列軍車因沒有機車而停在車站,車上的紅軍眼巴巴地盼著到前線去,人們又怎么能去理會肚子的“抗議”呢? 深夜12點,兩台機車修好了,軍車在雄渾的《國際歌》聲中緩緩駛出,工人們揮動著帽子,眼裡流下了熱淚。

影響

這件事情很快在喀山鐵路分局傳開了。分局黨委敏感地意識到,這是工人們為了支援前線而作出的又一個重大犧牲,也是人民民眾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次體現。他們決定在全分局推廣這一做法,每星期六下班後繼續進行六小時義務勞動,稱為“星期六義務勞動”。
當時,蘇維埃共和國內憂外患,生產嚴重不足。喀山鐵路分局這一決定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勞動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前線贏得了寶貴時間,這一由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首創發起的、帶有真正共產主義精神的“星期六義務勞動”立刻引起了全社會廣泛的注意。《真理報》、《訊息報》等各大報刊進行了大量報導。年輕蘇維埃共和國的締造者,蘇維埃的最高領導人列寧從報上看到了這一訊息,立刻肯定了這一做法,稱之為“偉大的創舉”。他號召全體青年團員都向喀山鐵路分局的工人們學習,廣泛開展“星期六義務勞動”。並於192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這一天,親自參加了清理克里姆林宮廣場的義務勞動。於是,一個由人民民眾首創發起、由共和國領袖倡導和號召的帶有共產主義奉獻精神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活動在蘇維埃共和國的廣袤大地上開展起來了。

發揚“星期六義務勞動”的精神掃雪鏟冰

今天也是星期六,早上出來加班,看見環衛工人已經在鏟雪了。但是雪實在凍得太瓷實了,看見他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鏟下一小塊兒雪。我想就是全體環衛工人都出動,24小時不停的乾,也解決不了什麼大問題,一旦再下大雪,清除起來就更困難了。我想了“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故事,想起了是共產黨員的現在還躺在床上睡覺的孩子,打電話讓她趕緊起床和院裡的社區負責人聯繫,號召正在睡覺年輕人起來參加“星期六義務勞動”。她帶頭叫出了幾個夥伴先開始鏟雪,然後用喇叭在大院裡喊:“年輕的朋友們、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志們,今天是星期六,大家少睡會兒下樓參加鏟雪吧!”我到了班上以後問孩子怎么樣,她說:“年輕人就怕組織起來,大家一起鬨就都下來了鏟雪了,要不,自己有這個願望,沒人組織怕人家說假門假事什麼的。現在有三十多人在鏟馬路兩邊的冰雪,年輕人就是有勁兒,幹得比環衛工人快多了,可惜社區里只有十幾把鐵杴不夠使的,大多數人只能借用環衛工人的鐵杴幹活,讓他們先歇會兒,好幾年不下這么大的雪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雪,顯然我們準備的還是不足,都住樓房,誰家沒事放一把鐵杴或鎬擱在家裡占地方。”我囑咐孩子最少要幹上兩小時,為掃雪鏟冰出點力,為了交通和行人的安全盡一點自己的責任,同時也鍛鍊鍛鍊身體。面對全球變暖,氣候惡劣將成為一種常態,到時候光靠專業人員去應對恐怕不行,我們還要發揚“星期六義務勞動”的精神, 有組織的去“動員”和“號召”,還可以建立“星期六義務勞動”銀行個人檔案。在評勞動模範、考研究生、博士生、公務員時給予加分獎勵,一方面鼓勵了年輕人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在社會實踐活動得到鍛鍊。比光憑考試、推薦,更有說服力。更重要的有利於加強年輕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文明互助的社會風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