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內戰

1920年俄國白軍2月初,紅軍將鄧尼金白軍主力殲滅。 1920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反擊波蘭軍隊,占領白俄羅斯。 1920年7月5日,日本與遠東共和國簽署協定,日軍撤出外貝加爾。

戰爭開始

蘇德停戰條約簽訂之後,英、法派軍隊占領前俄羅斯帝國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支持的主要由原帝俄的捷克奧匈帝國戰俘組成的捷克兵團三萬餘人譁變,7月,控制了從貝加爾湖烏拉爾山脈西伯利亞鐵路。11月18日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政府被原帝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政變推翻。高爾察克自稱“全俄的最高統帥”。
主要戰役在1920年基本結束,但直到1922年才徹底停止。其間紅軍白軍波蘭第二共和國、不列顛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大日本帝國等14國的派遣軍展開了一系列的戰鬥。戰爭的結束導致1922年蘇聯的成立。內戰期間吸納了約有五萬中國人加入紅軍。

戰爭進行


日期

參戰軍隊

東線戰線

南線戰線

西線戰線

1919年

俄國白軍

3月高爾察克在西伯利亞調集40萬白衛軍越過烏拉爾山,侵入伏爾加河流域。日本干涉軍在海參崴登入。

英法聯合艦隊進入黑海,法國海軍陸戰隊在敖德薩登入,英國干涉軍占領巴庫。高加索的鄧尼金得到美國10萬人的武器裝備和200名英國軍事顧問開始北進。6月底占領察里津,7月向莫斯科進軍。10月占領頓巴斯地區和基輔

英國艦隊入侵波羅的海尤登尼奇白軍於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發動進攻。

1919年

蘇俄紅軍

4月伏龍芝率領紅軍轉入反攻,紅軍第25師師長恰巴耶夫(即夏伯陽)在其中。6月攻占烏法,8月占領烏拉爾,擊敗捷克叛軍。11月14日,攻占鄂木斯克,年底在伊爾庫茨克活捉高爾察克。

11月,布瓊尼的第一騎兵集團軍進攻鄧尼金的後方。

6月下旬轉入反攻。波羅的海艦隊擊退英國艦隊。11月,尤登尼奇白軍被擊潰,退往愛沙尼亞

1920年

俄國白軍


2月初,紅軍將鄧尼金白軍主力殲滅。鄧尼金逃往國外,沙俄男爵弗蘭格爾率殘部逃往克里木半島。6月,弗蘭格爾殘部回到烏克蘭南部,進攻頓巴斯

4月,畢蘇斯基的波蘭第二共和國74萬人的軍隊入侵烏克蘭,5月攻克基輔。

1920年

蘇俄紅軍

1922年10月,占據遠東部分地區的日本干涉軍被逐出蘇聯國土。

1920年9月,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面軍司令員。10月,圍殲白軍10萬人。11月,攻占刻赤,控制整個克里木半島。弗蘭格爾流亡國外。

1920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反擊波蘭軍隊,占領白俄羅斯。7月逼近華沙。8月在華沙戰役中慘敗。10月停戰。

協約國干涉的動機

1917年3月,發生了許多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進程的事件。隨著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皇帝尼古拉二世的退位和俄羅斯臨時政府的成立,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因此美國參戰,反對新成立的蘇共政府,而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保證繼續在東部戰線與德意志帝國戰鬥。為了使俄國臨時政府能夠完成其繼續同德意志帝國戰爭的保證,美利堅合眾國開始向其提供經濟和技術援助。
東部戰線,俄國軍隊被證實不是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的對手。1917年6月18日俄國人的攻勢被德意志帝國軍的反攻壓倒性地擊敗。士氣受挫的俄國軍隊,深受兵變和士兵逃跑的困擾,東部戰線迅速崩潰。
1917年10月,十月革命推翻了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5個月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正式在東方戰線結束了戰爭。這使得德國人可以重新部署軍力,調往西部戰線,在那裡耗盡了英國和法國軍隊,當時尚未得到美國遠征軍的支援。

協約國武裝干涉(1918–1919)

1918年8月,協約國軍隊開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入。日本派遣了7萬軍隊參加此次行動,數量之多引起了其它協約國的驚疑。英國、加拿大軍隊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向西挺進以打通與捷克軍團與高爾察克白軍的聯繫。日本拒絕了像英軍那樣在貝加爾湖以西的進軍。美軍也拒絕遠離符拉迪沃斯托克。到1918年11月,日軍控制了俄國遠東的所有港口,以及西伯利亞鐵路自赤塔以東的沿線城鎮,並扶持沙俄將軍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維奇·謝苗諾夫組成“外貝加爾地方臨時政府”,在日軍操縱下控制了從貝加爾湖到滿洲里。

協約國撤軍(1920-1922)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俄國境內腹地作戰的捷克軍團,士氣潰散,士兵急於擺脫沒有盡頭的殘酷戰爭回到祖國過和平生活。同時,由於歐戰結束,協約國有了精力與大量戰爭剩餘物資可以支援俄國白軍的反布爾什維克的內戰。1919年4月,高爾察克的白軍在伏爾加河沿線特別是喀山城下的總攻被擊敗,從此一蹶不振,被蘇俄紅軍一路追擊退向遠東。
1920年6月,美國、英國與其它盟友從符拉迪沃斯托克撤出了干涉軍。1920年7月5日,日本與遠東共和國簽署協定,日軍撤出外貝加爾。1920年11月,謝苗諾夫白俄政權倒台。但日本繼續支持在阿穆爾河到太平洋沿岸的白俄政權——阿穆爾沿岸臨時政府(Provisional Priamur Government)。隨著蘇俄紅軍的進攻,以及英國美國對日本覬覦西伯利亞領土的擔憂,以及日本國內經濟與人力難以支撐,1922年10月日軍全部撤出俄羅斯遠東,蘇俄紅軍收復符拉迪沃斯托克。

進軍俄國的外國軍隊

以下數量的外國士兵進軍俄羅斯:
  • 50,000 捷克斯洛伐克
  • 28,000 日本 (後來增加至70,000)
  • 24,000 希臘
  • 40,000 不列顛帝國
  • 13,000 美利堅合眾國
  • 12,000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 12,000 波蘭第二共和國
  • 4,000 加拿大
  • 4,000 塞爾維亞
  • 4,000 羅馬尼亞
  • 2,500 義大利
  • 2,000 中國
  • 150 澳大利亞

影響

戰爭的結果是紅軍擊潰了蘇俄領土上的所有反對力量的軍隊,統治了全俄國,取得了俄國內戰的勝利;在俄國內戰結束前後,列寧成立了特務組織契卡並發動對所謂“反革命份子”的全面搜捕與屠殺,進而影響了後來成立的內務人民委員部克格勃古拉格等機構。
俄國在此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連續7年陷於戰爭。在此7年期間,兩千萬人死亡,還有30萬人投降波蘭。其中內戰時期,1千5百萬人死亡,包括至少100萬紅軍和50萬以上白軍。國家經濟陷入崩潰的境況,再加上1920年和1921年的旱災更是雪上加霜。疾病也橫行,僅1920年就有3百萬人死於斑疹傷寒。更有數百萬的平民死於雙方的互相屠殺。
在此期間有一百萬人逃離俄國,到俄國的遠東或者波羅的海諸國,他們被紅軍稱為白俄。這些人又有不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
在戰爭結束的時候,由於連年戰爭,工業產量只有1913年的1,7,農業只有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