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豫瞻

二十二日,峒曾自先人墓塋出發,從南翔到城裡,簇擁、下拜的人連綿不絕。 ”說罷,自沉池中,未死,為清兵俘殺,年55歲。 峒曾母龔太夫人力主抗清,當峒曾赴嘉定守城,罄盡首飾供子犒軍。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翌年二月,廣寧(今遼寧省北鎮縣)為清兵攻陷,北京震動,有士大夫摯財南逃,峒曾以為可恥之極,說;“對這樣的人怎能希望他們吃了俸祿而不逃避國難呢!”天啟五年,中進士,殿廷對策,議論精詳,書法遒勁清麗。魏忠賢、顧秉謙忌其才,把他的名次壓低到二甲二十四名。不久,翰林院挑選庶吉士,峒曾為眾望所歸,因魏、顧當道,不就。次年春季,魏忠賢矯詔派緹騎到蘇州逮捕周順昌(順昌,字寥洲,吳縣人,官至吏部郎中,因忤魏忠賢,被刑斃於獄),峒曾奉父命為周送行訣別,並贈銀作下“詔獄”後的用費。

主要經歷

1634年10月(崇禎七年九月),峒曾任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與徐石麟陳洪謐稱“南部三清”。深慕史可法風節,相與引為平生知己。1638年,峒曾任江西提學參議,秉公執法,不受請託,因罷黜兩名宗生,招致益王不滿。益王責問他:“誤黜了兩個宗生,譴責過職掌文案的屬吏嗎?”峒曾回答:“他們有什麼過錯,他們是如實執行我提學參議遵行的朝廷法令制度呀!”益王進而提出對他這個王是否可以破例,峒曾說:“按律執法,即使皇上也不能夠改變我,更何況殿下!”

甲申(1644年)春,峒曾得知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明王朝瀕臨覆亡的訊息,急急僱船上京。經嘉定葛隆,遭盜劫,見溺斃水中。返回後臥病於盤龍江畔。後福王子南京建立南明政權,召峒曾為左通政’,仍以疾固辭。農曆閏六月,清兵占據蘇州,準備進攻嘉定。時峒曾居鄉,有人寫信問他怎樣處置自己,回覆說:“我雖不是有守土衛民之責的地方官,但也任過微官,今抗擊清兵既無力量,又未遇死難之機,只有藏身祖先墳地,守墓度過餘年。假如強迫我出任新朝官職,那末有龔君賓(漢龔勝,字君賓,官至諫議大夫。王莽秉政、不以一身事二姓,不食而死)和謝疊山(宋末謝枋得,字君直,知信州,與元兵戰敗被俘,元初求人才,逼謝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人稱疊山先生)的先例在。”

1645年(清順治二年)。陳子龍和徐孚遠在泖湖起兵抗清,寫信招邀明總兵吳志葵,夏允彝作他們的謀主。峒曾弟歧曾也從泖湖寫信勸兄去吳部。;峒曾回信說:“運籌帷幄有璦公(允彝號)在,蘇州剛被清軍占領,嘉定形勢極為危急,宜在切近處出力;”密將先保全嘉定再進一步謀恢復明室的大略,寫信告知在嘉定城近郊的兒子玄演、玄潔、玄瀞。閏六月十四日夜,鄉兵與嘉定城中壯士出東門襲清副將李成棟營,焚敵船40餘條。李屯兵吳淞,準備大舉進攻嘉定,百姓驚擾。次日,峒曾即命玄演、玄潔進城,草檄文張貼城門,並捐錢犒勞焚船壯士,賞酒肉給城裡士兵,鼓勵他們上城守御。十六日,清騎兵數十人到城外搶掠,玄演等出城追擊,大敗之,僅脫逃7人。然形勢嚴重,峒曾不顧病重,致函好友黃淳耀,約請一起進城禦敵。二十二日,峒曾自先人墓塋出發,從南翔到城裡,簇擁、下拜的人連綿不絕。進城後,玄演、玄潔作助手,和黃淳耀弟兄率領吏民守城。且置備守城用的器材,疏通糧草來源,約束兵勇,制定防禦條約。峒曾分守首當敵沖的城牆東北面。因胃病,只以漿粥為食,白天沖冒矢石,身先士卒;晚上著短衣,騎馬巡行,撫勉士卒。清將李成棟每天派騎兵衝殺襲擊,城裡嚴陣以待,分道出擊,先後殺死李成棟的一個弟弟和數名副將。清軍驚恐詫異說“破揚州,不過三天,過長江後,不曾遭遇過一次拒斗;木料嘉定這小小的縣城,守城的卻如此勇於作戰。”

七月初一,李成棟放棄吳淞,傾巢而出,撲向嘉定。黎明時擂鼓吶喊攻城,用大炮轟擊東北角城頭。峒曾整飭兵勇,悄然無聲。當半數清軍步、騎兵過北門倉橋時,城門下面的“大將軍”炮突然轟擊,清兵落水溺死的不計其數。清兵不得已轉取婁塘,打通通往太倉的道路。初三日,合太倉清軍攻打東門。攻勢更猛,又不克;兵荷卒背水板挖掘地道,企圖穿越城牆。峒曾燒熱油和人糞灌注地道,士兵用長矛刺洞,殺死許多清兵。初三日清晨到初四五更,峒曾和兩子冒雨日夜率兵守衛,忽然暴風驟雨,平地積水盈尺,城東一角崩陷,城破,清兵蜂擁而入。峒曾左右侍從和鄉兵見勢,護峒曾從西門出城,峒曾嘆息:“我盡力還不能保全嘉定城救活父老子弟,大事不成就死,蓄有此念已久。出去後將再往哪裡?”揮揮手叫他們散開,獨自和玄演、玄潔回寓所後面葉池邊。玄演、玄潔求父出走,以圖再舉。峒曾說:“我死志已決,你們不要再說了!”兩子求同死,峒曾說;“你們隨我而死,並非盡孝,快些走吧。”說罷,自沉池中,未死,為清兵俘殺,年55歲。兩子同為清兵殺害。峒曾首級被李成棟植竿懸於上谷宗祠的高檐上示眾9天。淳耀、淵耀兄弟也都殉難。城破日,侯家一同投水自殺 10餘人。轎夫龔元和門童楊某也不屈而死。清兵入城後縱掠,在侯家只搜覓到峒曾先世留下來的圖書典籍和筆硯衣服。

峒曾母龔太夫人力主抗清,當峒曾赴嘉定守城,罄盡首飾供子犒軍。峒曾守城不支時,歧曾力請年近八旬的老母避居紫堤舊宅,太夫人揮淚說:“我老而不死,倒能看到你為國犧牲!我不久將繼至,我兒,加勉!”

峒曾著作有《江西學政全書》、《納言存稿》等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侯澄刻為《仍貽堂全集》;1930年(民國19年),侯氏後人叔達與上海王培孫、海寧陳乃乾重印,改題為《侯忠節公全集》。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追謚侯峒曾、黃淳耀為“忠節”。民國21年(1932)1月28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