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岐曾

侯岐曾(1594~1646),字雍瞻,號廣線,明贈太常少卿侯震暘三子,紫堤村(今諸翟鎮)人。11歲為縣學生員。常夜讀不輟。兄峒曾叮囑他不宜過於刻苦,岐曾回答:“弟即使閱讀不已,恐怕總追不上你。”峒曾說;“我不過年齡長你三歲罷了。”岐曾道:“人生能活多少歲,哪裡差得起二三年時間的學習呢!”進入太學後,才學口增,聲名日盛,與兄一起執掌文壇,成為數

侯歧曾半身像侯歧曾半身像

十年中江南名教的宗主。1645年(清順治二年),峒曾在嘉定殉難,清軍濫行屠殺,岐曾不甘束手就縛,亟圖繼起,奉母避亂紫堤村。1646年,松江府城被清兵攻下後,上海縣學生員謝允文秘密往來於浙江舟山與松江間,聯繫江南反清力量與舟山南明魯王(朱以海),歧曾托謝將陳子龍書信,送達在舟山的明將黃斌卿處,顧鹹正、夏完淳等人給魯王及隆武帝(朱章鍵)的表疏,也由謝轉致。途中,謝在漴闕(在今奉賢縣)因酒醉泄露,被清柘林游擊陳可擒捕,並連同所有書疏解送提督吳勝兆處。吳與黃斌卿有聯繫,準備起事,只將謝監禁府獄以掩飾耳目。後吳起事失敗,書表奏疏都被清巡撫土國寶搜出,顧、夏兩人因此被拘,陳子龍逃匿歧曾處。風聲日緊,子龍、岐曾又分頭逃至顧鹹正子天逵處和廠頭恭壽莊。清吏自嘉定直至紫堤,追蹤陳子龍,因家奴告密,陳被捕投水而亡。岐曾也被拘,上桎核押至清軍中審訊,不肯下跪,向南箕踞坐地。第三天,土國寶委人送酒肉說;“湖(陳子龍泖潮起事)海(張煌言海外來攻)兩方都沒有你名姓,等你通了家信,可不問死罪。”岐曾道:“我已沒有家,還通什麼信!”第二天,又被帶去見土,岐曾用吳語斥詈土,被殺害於松江西門“雲間第一橋”。庭訊時,岐曾家僕劉馴爭說:“藏匿陳黃門(子龍官兵科給事中,故稱)的是我,乾主人什麼事!”結果也慷慨就義,夏完淳、顧鹹正同時被殺。

著有《雍瞻詩文書稿》、《疁城救時急務》及《日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