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宗

人物簡介奉政大夫侯公光宗傳公諱光宗,號君平,乾隆四十八年生於羅鬼寨,同治四年卒於苗屯,葬侯家營。 光宗公因年事已高,遂命子元欽、孫敦本等帶團參與復城未克,只好回屯據守,常與來攻的號軍激戰。 同治四年初夏,貴州提督趙德昌率官軍前來復黔西城,光宗公聞訊積極配合,命孫敦本等率團奇取了號軍的沙子坡(今金碧鎮劉家寨)大營。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奉政大夫侯公光宗傳

公諱光宗,號君平,乾隆四十八年生於羅鬼寨,同治四年卒於苗屯,葬侯家營。光宗公少時入學,勤奮攻讀,聰明靈利,考入州學深造,獲得廩生。因參加鄉試未取,便在鄉中務業。後便應光職公之聘,隨光職公到廣西陸川、柳城、鬱林諸州縣任中,辦理文書公務。十餘年間,凡經辦之事俱井井有條,深得光職公依重,光職公辭官歸里,光宗公亦隨還鄉,且將家由羅鬼寨遷到黑坡地方,配合光職公,修築黑坡營堡(侯家營),作防衛戰亂之備。

鹹豐四年十月,黔北農民起義軍與本州起義緣軍配合,占據州屬廣大農村,圍攻黔西城四十八日未下,因援城的官兵趕到而撤圍。翌年,年過“古稀”的光職公奉上札飭,與族人和地方士紳多次商議,辦起了南鄉忠義團,訓練團丁,以忠義激勵士氣,強化戶口管理,維護地方治安。鹹豐七年,遵札率團參與進擊據守三節箐的緣軍;次年,受調率團參與收復黔西城之戰;鹹豐十一年,尊札派人參與進攻據守黃坭屯之義軍,同治元年春,受命調子和孫率團到六歸河北岸阻擊太平軍石達開部;秋,大平軍圍攻黔西州,又奉札參與援城戰鬥。在多次戰鬥中,忠義團表現勇敢,光宗公又籌糧八百石支援官軍,獲受軍功六品。

同治三年十月,號軍襲破並控制黔西城,派隊攻取了鄉間許多營寨。光宗公因年事已高,遂命子元欽、孫敦本等帶團參與復城未克,只好回屯據守,常與來攻的號軍激戰。同治四年初夏,貴州提督趙德昌率官軍前來復黔西城,光宗公聞訊積極配合,命孫敦本等率團奇取了號軍的沙子坡(今金碧鎮劉家寨)大營。光宗公鼓掌大笑曰:“賊營不難攻取,州城亦可收復!”因過於興奮而發疾,自知於世不久,便喚諸孫到床前囑曰:“我將不起,諸孫中能接我事者唯敦本,必將各賊屯及州城收復,我去世後,有世界時,爾等當教子孫以耕讀為重,克勤克儉,勿費先業,素所教者,克不可忘,我心安矣”。屬後不久,即同治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卒於侯家營上,並葬於此,享年八十三歲,坤山艮向。

光宗公卒後不足一月,敦本公率領忠義團民協助官軍,於五月份擊敗號軍,收復了黔西州城,同治九年,時為黔西州團務總理,上級和地方人士推薦,封為藍翎五品,候選縣丞的敦本公請求追封祖、父兩代獲準,光宗公及子元甲公,均誥封為奉直大夫,妣皆封為太宜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