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面學派

供給面學派

供給面學派是現代經濟學派三個分支之一(三個學派:貨幣學派,供給面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主要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派,代表學者是美國經濟學家拉佛爾(A.Laffer),其主張以減稅的方式,提供經濟誘因,刺激私人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的財稅收入不減反增。

定義

供給面學派(英文翻譯:Supply-Sider School,又稱為里根經濟學),也稱為彈性學派、供給學派、供應學派,生產學派,現代經濟學派三個分支之一(三個學派:貨幣學派,供給面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主要在美國興起的一個經濟學派,代表學者是美國經濟學家拉佛爾(A.Laffer),其主張以減稅的方式,提供經濟誘因,刺激私人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政府的財稅收入不減反增。美國前總統里根執政時,經濟施政方針就根據此論點,故又稱為里根經濟學。

特點

1.關心增加生產
認為生產的增長決定於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在生產要素中資本至關緊要。資本積累決定著生產增長速度,應當鼓勵儲蓄和投資。

供給學派供給學派
2.關心生產能力的增加
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和企業提供生產要素和從事經營活動都是為了謀取報酬或利潤。因此,應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能夠使生產要素供需達到均衡和有效利用。
3.強調供給
4.主張減稅刺激生產,在不受干預的市場經濟中,供給能自己創造需求

時間

1970到現今。

學派興起原因和過程

產生背景:因為停滯性通貨膨脹興起此學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凱恩斯主義占據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統治地位,西方國家普遍依據凱恩斯的理論制定經濟政策,對經濟進行需求管理,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凱恩斯主義人為地擴大需求,最後導致20世紀70年代經濟出現停滯,失業嚴重,同時物件持續上漲的局面。於是西方經濟學界紛紛向凱恩斯主義提出挑戰,並研究替代的理論和政策。供給面學派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興起的。
學派形成過程: 該學派的先驅者是加拿大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A.芒德爾(1932~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評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提出同凱恩斯主義相反的論點和主張。1974年他反對福特政府徵收附加所得稅控制物價的計畫,主張降低稅率、鼓勵生產,同時恢復金本位、穩定美元價值來抑制通貨膨脹。芒德爾的論點引起拉弗和J.萬尼斯基(1936~ )的注意和讚賞。拉弗進一步研究並發展了芒德爾的論點。當時的美國國會眾議員J.F.肯普(1935~ )也很重視芒德爾的主張。他任用P.C.羅伯茨(1939~ )為他擬定減稅提案,聘請N.B.圖爾(1923~ )進行減稅效果的計量研究。

70年代後半期,拉弗、萬尼斯基、羅伯茨等利用《華爾街日報》廣泛宣傳他們的論點。肯普也在國會內外竭力鼓吹減稅能夠促進經濟成長。1977年肯普與參議員W.V.羅斯(1921~ )聯名提出三年內降低個人所得稅30%的提案。這個提案雖然未經國會通過,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羅伯茨的論文《凱恩斯模型的破產》(1978)和圖爾的文章《稅制變動的經濟效果:新古典學派的分析》(1980),提出在稅制的經濟效果問題上同凱恩斯主義對立的論點。萬尼斯基所著《世界運轉方式》(1978)被認為是供給學派的第一部理論著作,G.吉爾德(1939~ )的《財富與貧困》(1981)闡述供給學派的資本和分配理論,被譽為是供給經濟學的第一流分析。70年代末,供給學派在美國經濟學界已成為獨樹一幟的學派。
在學派形成過程中,有些倡導者如 M.費爾德斯坦(1939~ )、M.K.埃文斯(1938~ )等在一些論點和政策上同拉弗、萬尼斯基、肯普等人的意見差異很大。因為費爾德斯坦、埃文斯的觀點比較溫和,持論折衷,西方經濟學界稱他們為溫和派,稱拉弗、萬尼斯基、肯普等為激進派。但後者則自稱是供給學派正統派,西方各界通常也把後者作為供給學派的代表。下面所稱的供給學派也是指激進派。
供給學派在美國興起後,英國、聯邦德國等也出現了一些追隨者。不過,西歐國家的供給學派雖然贊同美國供給學派的基本觀點,但沒有強調大規模減稅。

里根與供給面學派

里根總統有一批經濟學家作他的顧問,這些經濟學家由於強調經濟中的供給面而被稱為“供給學派”,與強調總需求的凱恩斯經濟學形成對照。供給學派認為,有效抵禦通脹的方法是移動總供給曲線,因此他們促成了1981年的減稅,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刺激經濟中的供給,從而降低通脹水平。
他們認為,當時的稅務制度削弱了經濟發展動力。工人們工作的越來越不努力,因為他們勞動的邊際所得中被政府拿走的部分越來越大。與此相似,因為稅收的消極作用,企業投資越來越少,居民存的錢也越來越少而不是相反。在減稅的同時,里根政府大幅度削減民用支出特別是社會福利支出。里根政府的另外一項政策措施就是精簡規章制度。
里根執政的前幾年,通脹得到了控制,但是總體來說,通脹的抑制應歸功於需求的變動,而不能將其歸功於產出的增加,實際上產出的增加很少,並且這種抑制是以巨大的經濟衰退為代價的。即使企業由於稅收的減少而增加投資,但在此之前,為投資增加的支出首先對需求方造成了正面的影響,這加劇了通脹。增加產出的實現需要時間,時間過長,通貨膨脹控制有限。
1、供給學派認為,高額的邊際稅率會對經濟產生三方面的負作用:降低人們的工作積極性;阻礙投資,降低資本存量;使得稅收收入下降。
當邊際稅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後,減稅反而會增加稅收收入。這種關係可以用拉弗曲線來說明。
2、(1)供給學派最主要的政策建議就是基於對稅率和稅收量關係的分析,認為政府應該減低稅率,以刺激供給,提高勞動積極性、鼓勵投資。
( 2)供給學派的其他政策建議還包括:
放鬆政府干預,加強市場調節。
降低政府開支,主要是削減政府支出中的福利支出。
執行限制性貨幣政策。
3、供給學派的政策會產生以下問題:
(1)供給學派通過減稅刺激產出增加總供給以抑制通脹的方法,由於減稅,首先是刺激投資的增加,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而產出的增加還要有很長時間的調整期。
(2)供給學派預言,稅率的大幅度削減會加大稅收收入,但實際上,相對於長期趨勢,稅收收入在利率下降後卻顯著下降,導致政府赤字猛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