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堆

供熱堆

供熱堆,其設備主體為1989年建成的5兆瓦低溫核供熱堆以及1991年建成的發電實驗室和1992年建成的製冷實驗室。發電實驗室裝有200千瓦濕汽輪發電機一台,製冷實驗室裝有20萬大卡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一台。由於次項目難度較大成本過高,至今還未有所進展。

工作原理

5兆瓦低溫核供熱堆是一體化自然循環殼式輕水核反應堆,其熱功率為5000千瓦,堆芯高度為0.69米,堆芯當量直徑0.57米,堆芯功率密度24千瓦/升,共裝有16盒燃料組件,燃料棒直徑10毫米,總數1288根,燃料加濃度為3%;二氧化鈾總裝載量507.8千克,包殼材料為鋯-4合金,反應堆裝有13根b4控制棒。低溫供熱堆共有3個熱工迴路,主迴路壓力1.47兆帕,溫度186/146.6℃,中間迴路壓力1.67兆帕,溫度142/102℃,熱網壓力0.49兆帕,溫度90/60℃。該反應堆設有21個主系統和35個子系統,共含工藝設備319台,電器設備132台以及各種閥門、儀表達千餘件。 5兆瓦低溫核供熱堆具有一體化布置、自穩壓、全功率自然循環冷卻、非能動餘熱排出、採用新型水力驅動控制棒等先進的技術特點。在該堆上先後開展了供熱堆運行特性研究,熱電聯供實驗研究,核能低溫製冷實驗研究,核能海水淡化實驗研究等。

200兆瓦殼式實用供熱堆,但由於這個項目有一定難度和較高的投資,已經過去近10年了,還沒有任何進展。可是清華大學還有另外一個技術方案,它跳過了攻關難點,可以較容易地進入大型供熱堆建設。建成後其安全性、經濟性等各項性能都很好,國內技術專家一致贊成,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就是深水池供熱堆方案。 核能是將貯存於原子核內的能量釋放出來,少量的核燃料就能產生大量的熱能,按發熱量計算,核燃料價格只有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幾分之一或十幾分之一。但由於燃燒核燃料的反應堆比燃燒化石燃料的鍋爐貴得多,通常情況下,核能的能源成本很高。目前只有大型核電站(熱功率在2000MW以上)的發電成本可以和火電成本相競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