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俑

侏儒俑

唐代侏儒俑有的發現於皇族墓內,有的出土於達官貴人墳中。 唐朝的侏儒一般由地方進貢朝廷,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貢,號為“矮奴”。 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

(圖)侏儒俑侏儒俑

侏儒俑作為樂舞百戲俑中的一種是四川東漢墓中習見的題材。最傳神的是持鼓侏儒俑,一般多稱為說唱俑,這類俑極為真實地刻畫出當年豪族地主為了享樂,驅使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侏儒,在人們面前故作滑稽姿態供人笑樂的情景。現考古發現10餘件,其中成都天迴山3號崖墓和1963年出土的兩件最為精彩。而到唐朝,唐人似乎對侏儒情有獨鍾,不僅史籍記載比比皆是,更能從考古發現中得到明證。目前陝西與河南地區均有發現。唐代侏儒俑有的發現於皇族墓內,有的出土於達官貴人墳中。可見他們和先輩一樣,或棲身於皇宮內廷,或為官貴之家所蓄養。而更讓唐人感興趣的則是通過進貢、販賣而來的外國侏儒,唐代鄭仁泰墓就出土兩件面相為蒙古人種的侏儒俑。

唐代侏儒俑

(圖)侏儒俑侏儒俑

高18.5cm。此為胡人形象,頭戴圓盆形帽,身穿窄袖翻領束帶齊膝長衣,袒胸露腹,說明身處炎熱的夏季。其一手下垂,一手握拳,手中所持之物已失。從形象上看此俑應為一侏儒。唐朝的侏儒一般由地方進貢朝廷,如道州居民身材短矮,每年都要向朝廷上貢,號為“矮奴”。有些則是國外進貢給唐朝的。從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看,這些充斥宮廷和世族貴胄之家的侏儒,或作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娛樂,或服侍主人,乾一些雜役,或專門充當肉幾,讓主人坐於其身。1949年以後,在陝西、河南等地的唐朝高官貴戚墓中出土了相當數量的侏儒俑,眾多侏儒俑的出土,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

相關歷史

(圖)侏儒俑侏儒俑
唐朝時的道州(今湖南道縣一帶)因水土關係,產矮人,朝廷責令道州每年進貢侏儒,以供王室貴族取樂。刺史陽城一到任,就拒絕供奉侏儒,並最後得到朝廷的恩準。道州人為感謝陽城,給孩子取名必帶個“陽”字。陽城的人性化做法也得到白居易的讚許,白居易在《新樂府•道州民美》中吟喔道:“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餘。市作矮奴年進送,號為道州任土貢。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老翁哭孫母哭兒!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城雲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無矮奴。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於今受其賜,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吳水存說,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侏儒俑”,應該是按照唐代道州矮民的形象雕塑而成,出現的年代亦應為唐中期即陽城出任道州刺史(公元797—805)之前。看看眼前的唐朝侏儒俑的實物,再結合《新唐書》以及白居易的詩歌,我們可以想見1000年前唐朝的奴婢制度、官婢制度,可以想見封建宗法制度對生理缺陷人的殘害,可以想見先賢先達關於人性的訴求,這些都是絕好而難得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