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你在忙什麼》是影響力遍及全球的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近年來赴全球近百所頂尖學府與眾多學子、學者交流,根據交流內容整理而成的系列圖書。以幸福、壓力、財富、情感、快樂為關鍵字,關注當下社會現狀,針對現代人的思想誤區,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世人打開一條光明之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你在忙什麼》 是由影響力遍及全球的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近年來赴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港大……等全球近百所頂尖學府的演講精粹。堪布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本書以幸福、壓力、財富、情感、快樂為關鍵字,關注當下社會現狀,針對現代人的思想誤區,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世人打開一條光明之路。身體的忙碌,根本在心。但願由此你能得到佛教中的寧靜心靈,減少無意義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

作者介紹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唯一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一切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

近年參與舉辦過多次論壇會議,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

對於外界的種種讚譽,他說:“我只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已出版書籍有:《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殘酷才是青春》《能斷》《不離》《有求》等。

目錄

1.禪與財富

2.問佛陀情為何物

3.科技時代的佛法

4.減輕壓力的智慧

5.佛陀眼中的利他

6.佛教的低貪生活

7.心地無私天地寬

8.幸福的根本是心

9.科學怎樣讓人更幸福

10.怎樣面對痛苦

11.快樂的八個秘訣

12.只為一顆心

文摘

前言

曾經有人跟我說,他跟妻子可以兩三天不聯繫,但手機離開一刻就坐立難安。手機比家人還親。他這句話,的確反映了一種時代狀況:人與人的感情越發淡化,對外物的依賴越來越強。

在過去,一個人衣食無憂,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就沒有太多物質上的要求。而今,信息爆炸,各種欲望撲面而來,每個人不僅在外面不停地忙,內心也特別忙,忙了一輩子,最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

因此,尋找讓心寧靜的智慧,此時尤為重要。這種智慧,在佛教中俯拾皆是。

佛教雖然歷史極其悠久,但其智慧並沒有過時,處處散發著鮮活之力,如同穿越千年的靈丹妙藥,功效沒有任何改變。

為了讓更多知識分子了解這種智慧,近年來我去過近百所高等院校,沒有拿任何講稿,直接用心與心交流——交流自己在過去三十年中對佛法的感悟和修證,告訴他們怎樣面對人生的點滴。

不少人聽後,說受益很大,再三勸請我匯集出版。於是,我從以往整理的演講資料中,抽出部分內容重新編輯,以此獻給忙碌的你。

身體的忙碌,根本在心。但願由此你能得到佛教中的寧靜心靈,減少無意義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

索達吉

2015 年1 月24 日

現在大多數人忙忙碌碌,為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快樂。可他們在追求的路上,往往事與願違——生活瑣事多、工作壓力大……一堆說不清的煩惱。這時候該怎么辦?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告訴我們:“禪為清淨水,能洗諸欲塵;禪為金剛鎧,能遮煩惱箭。”意思是,禪就像清淨的水,能洗淨欲望的塵埃;禪又像金剛鎧甲,可以遮擋煩惱的毒箭。

我看到網上有一段話,寫得很有道理:一部高檔手機,70% 的功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 的速度是多餘的;一幢豪華別墅,70% 的面積是空閒的;一屋漂亮衣物,70%是閒置沒空穿的;一生賺再多的錢,70% 是留給別人花的。可見,累了一輩子,爭了一輩子,自己能用上的也不過30%。明白了這一點,趁我們還有掌控錢財的能力時,應將它儘量用在有意義的事上。

什麼是有意義的事?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幫助他人。

——選自第一章《禪與財富》

愛情,是經不起風雨的泡沫,輕輕一碰就會破碎。假如沒有認清它的本質,泡沫破了便失望、絕望,乃至自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在藏地,人們也追求愛情,但不會過分地讚美它,更不會視為生命中的唯一。可是在漢地,人們把愛情渲染得無以復加,原本它沒那么驚天動地,但被虛構的浪漫情節包裹著,不少人就迷惑了,甚至瘋狂了。直至有一天這層包裝被撕開,他們才痛苦地發現:愛情不過如此。

若問佛:“應當如何對待愛情?”佛不會勸所有人出家,也不會讓所有人學佛。佛會說:對情不要太執著,否則一定會帶來痛苦,這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是作繭自縛。《無量壽經》中講:“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我們出生時是獨自一人,死時也是孑然一身,沒有誰能永遠陪伴自己,所以不要認為“沒有他,我就活不下去”。有些人明明懂這一點,就是不願意接受。諷刺的是,越是害怕失去,越有可能失去。

——選自第二章《問佛陀情為何物》

人的天性中,與生俱來就有悲憫心,即使你不信佛,當看到一個眾生被殘害,也會自然流露出不忍。所以,佛陀的慈悲觀很適合人類。縱然科學再發達,也不可能離開它。

我很羨慕寂靜山林里的修行人,他們捨棄了舒適的生活,每天處於覺悟中,享受著心靈的快樂。雖然我們暫時還沒有這種條件,但若懂一點佛陀的教義,譬如利他心的道理,並用於生活當中,就會減少很多執著,遇到什麼都想得開,這也算一生最大的收穫。所以,對每個人來說,了解佛理,都是極為必要的。哪怕以好奇心也可以。有人說:“我現在忙於家庭、事業,暫時沒有時間,等老了再說吧。”但到了那時,你精力不濟、心智糊塗,因緣可能已經消失了。古大德曾諄諄告誡後人:“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這個時代,不少年輕人已開始對佛教感興趣。前不久,我們舉辦了第一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有來自於全球各地的學生參加。其中很多人通過信仰,的確體驗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實。當然,作為一個理智的人,若想認識佛教,光憑這些是不夠的,還應該尋找理論支持,最終達到智慧的提升。

——選自第三章《科技時代的佛法》

後記

現在,好多人都在低頭看手機,走路在看、吃飯在看……他們所謂的“忙”,大多不過如此。這種“忙”得不到自由。賈伯斯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自律,就是嚴格控制自己的時間。”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其實,我們也要學會把控時間,真正做些有意義的事,同時偶爾也要觀觀心,不要整天“忙”不停。

有一首詩我很喜歡,抄錄於此,也許會讓你對“忙”有另一層理解: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你在忙什麼[索達吉堪布圖書]

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索達吉 2015 年1 月24 日

聯合推廣

《你在忙什麼》與百度百科合作,在圖書上印製百度百科二維碼,並進行聯合推廣宣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