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孛經鈔

佛說孛經鈔

《佛說孛經》亦名《佛說孛經鈔》,敘述了佛陀在世時受外道誣陷的整個事件,佛陀並重要講述了過去世,佛陀行菩薩道時,號名為“孛”。詳述其出生、出家,發心修行,刻苦精進。以及入世護世,做國師時遭謗誣陷,放棄國師位,並在後來慈念眾生,還為國師,富國強國的完整故事。

概述

佛說孛經鈔
吳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太子名只,有園田八十頃,去城不遠。其地平正,多眾果樹,
處處皆有流泉浴池。其池清淨,無有 、蜂、蚊、虻、蠅、蚤。居士須達,身奉事佛,受
持五戒:不殺、不盜、不 、不欺、不飲酒。見諦溝港。常好布施,賑救貧窮,人呼為給
獨氏。須達欲為佛起精舍,周偏行地,唯只園好,因從請買。
太子只言:能以黃金布地,令間無空者,便持相與。
須達曰:諾!聽隨價數。
只曰:我戲言耳!
訟之紛紛。
國老諫曰:已許價決,不宜復悔。
遂聽與之。
須達默念:何藏金足?
只謂其悔,嫌貴自止。
曰:不貴也。自念當出何藏金耳。即時使人、象負金,出隨集布地,須臾滿四十頃。
只感念:佛,必有大道,故使斯人輕寶乃爾。
只曰:教齊斯止,勿復出金,園地屬卿,我自欲以樹木獻佛。
因相可適,便立精舍已。各上佛。佛以千二百五十沙門,俱止其中,是故名只樹給孤獨園
也。
其王名卑先匿,舉宮中及人民,皆共事佛,奉諸沙門衣食、床臥、疾藥所宜。
世無佛時,諸異皆興。譬如昏夜,炬燭為明。天下有佛,眾邪皆歇。喻若日出,火復無
光。國中本共事五百異道人,異道眾邪,是時皆廢。諸異道人,乃共嫉妒,謀欲毀佛,
以望敬事。
其女弟子,名孫陀利,曰:師莫愁也,我能令人,不復敬佛,事師如故。便從今始,欲
日日妝梳衣服,往詣佛、諸沙門所。至一月後,可默殺我,
埋只樹間,佯行求索。眾人當言:數見此女,往來精舍。即
詣王告,乞吏搜尋。啼哭出屍,道其 亂,無戒行意。國人
聞是,必當舍佛,來事諸師
諸師言善。
女如其言,往來一月。
師使四人,共殺埋之。
分布求已,詣闕告言:生亡一女,眾人悉見,日日往來諸沙門所,乞吏搜求!
王即敕外部吏與行。
諸師乃佯徘徊再三過,出屍舉載,偏行啼哭。曰:沙門之法,戒當清淨,反 人婦。恐
事發覺,殺而藏之,有何道哉?
國人聞此,多有信者,惟得道之人,知詐偽耳!
佛於是乃敕諸沙門,且勿入城,七日之後,事情當露。
至八日旦,佛使阿難,至巷說曰:妄語讒人,天令口臭;詐誣清白,死入地獄,痴虐自
怨,長夜受苦。
國人聞之曰:沙門必清淨,故佛說此語耳。
王使人微密伺之,見異道家竊相勞賀,共賜四人。
異道人法,知經多者得分多,一人頑 ,得分獨少。怒曰:當反汝事,自共殺人而詐誣
佛,反與我少。
伺人得之,牽將上聞。到以實對,即收謀者。
王與群臣,俱出詣佛,給孤獨氏,諸清信士,及國人民無數,皆行詣佛。到已,作禮畢,
各一面坐。
王叉手白佛言:間聞此謗,莫不惘然,惟佛至真,清淨無量,不識其故,何緣有此?
佛告王曰:誹謗之生,皆由貪嫉,而此久有,非適今也。
王曰:願欲聞之!
佛言:宿命無數世時,我為菩薩道,常行慈心,欲度脫萬姓。
時有蒲鄰奈國,廣博嚴好,人民熾盛。中有梵志,姓瞿曇氏,才明高遠,國中第一
。有三子,其小子者,端正無比。父甚奇之,為設大會,請諸道人,中外親戚,抱
兒示之。眾相師曰:是兒好道,有聖人相,必為國師,因名為孛。
孛幼好學,才藝過人,悉通眾經及天下道術九十六種。死生所趣、山崩地動、災異
禍福、醫方鎮厭。無所不知。能卻 心,消伏蠱道。武略備有,而性慈仁。
瞿曇沒後,二兄嫉之,數求分異,曰:孛幼好學,事師消費,與分當少。
母憐念之,數曉二子,二子不止。
孛見兄意盛,自念人生,皆為貪苦。我若不去者,兄終不息。因自報母,求行學道
,母便聽之。

其他相關

孛即去,近明師,作沙門。於山中自得四意止:
一、慈眾生,如母愛子。
二、悲世間,欲令解脫。
三、解道意,心常歡喜。
四、為能護,一切不犯。
復得四意,諸佛所譽:
一、制貪 。
二、除恚怒。
三、去痴念。
四、得樂不喜,逢苦不憂。
又絕五欲:
目不貪色。
耳不貪聲
鼻不貪香。
舌不貪味。
身不貪細滑。
能以智慧方便之道,順化天下:
使行十善。
孝順父母。
敬事師長。
諸疑惑者,令信道德。
知死有生。
作善獲福。
為惡受殃。
行道得道。
見憂厄者,為解免之。
疾病者,為施醫藥。
服孛教者,死皆生天。其有郡國,水旱災異,孛至即平,毒害悉除。
時有大國,安樂饒人,王名藍達。所任四臣,專行邪諂、 、盜、奸、欺,侵奪無厭。
民被其毒,王不覺知。
愍傷之,往到城外,從道人沙陀,寄止七日,乃入城乞食。
王於觀上,見孛年少,儀容端正,行步有異,心甚愛敬,即出問訊。
王曰:願道人留住,我有精舍,近在城外,可以中止,當給所須。
孛曰:諾。
王喜曰:意欲相屈,明日已去,日日於宮食。
孛曰:善。
王還向夫人說:孛非恆人,汝明日當見之。
夫人心喜,床下有犬,犬名賓只,聞之亦喜。
明旦,孛來入宮,王與夫人,迎為作禮。與施金床,氍毹(翕毛)(登毛)。孛欲就坐,
犬前舐足王自起行澡水,敬意奉食。已而俱出到外精舍,孛為王說治國正法,王大歡喜
,因請孛留,令與四臣共治國事。
四臣愚怯,不習戰陣,自知貪濁,常恐王聞。
一臣曰:人死神滅,不復更生。
一臣曰:貧富苦樂,皆天所為。
一臣曰:作善無福,為惡無殃。
一臣自恃,知占星宿。
然皆佞諂,不為忠正。
孛性聰明,高才勇健。仁義恭敬,信順寡言。言常含笑,不傷人意。清淨無欲,節色、
少事、其政不煩。預知災異。能役使鬼神、卻起死人。愛民如子,教之以道:不得酗(
酉永)、遊獵畋漁、彈射鳥獸、殺盜 欺、讒罵佞嫉、諍怒妖疑,皆化使善。其為政後
,國界安寧,風雨時節,五穀豐收。眾官承法,不復擾民。
孛體無為,獨貴奉佛。沙門四道,朝暮誦習。及其姊子,亦賢有志,常師仰孛。國好學者
,多依附之。王無復憂,一以委孛。
四臣畏忌,不得縱橫,興嫉妒意,謀欲治孛。
共合財寶,人一億數,伺王出時,以上夫人而自陳曰:臣等至意,奉家所有,及身妻子,
當為奴婢,欲白其事,願蒙聽省。
夫人貪得,受其好寶,答謝四臣曰:便可說之。
四臣對曰:王所幸孛,被服粗陋,似乞人耳!見任過重,不念國恩,日道夫人惡。教王遠
房室。竊念夫人,宜其少壯,當有立子。今若失時,當絕國嗣。願熟思惟,不
除孛者,當後有悔。
夫人恚曰:王信此人,不知其惡,各且還歸,今自憂之,比令明日,使不見孛也!
夫人遺四臣出,即以梔子黃面,亂頭卻臥。
須臾王還,內妓白王,夫人不樂。王素重之,入問再三,夫人不應。
王即怒曰:何人有罪,應誅戮者,汝欲使我罪誰耶?
夫人垂泣曰:王會不用我言耳。
王曰:便說,不違汝也。
夫人即曰:王旦適出,孛來謂我,「今王老耄,不能聽政,國中吏民,皆伏從我,可以圖
之,共此樂也!」今反為此乞人所謀,我故愁耳!
王聞是語,譬若人噎,既不能咽,亦不得吐。不用恐悔,用之恐亂。念孛助我,已十二年
,常以忠正,憂國除患。遠近賴之,此國之寶,不可治也。
王曰:今治孛者,後必大亂,為萬民故,且共忍之。
夫人自擲床下,舉聲哭曰:不治孛者,我當自刺,自投樓下,不能見也。
王復曉曰:汝亦知法,此非小事,起共議之。
夫人還坐。
王曰:道人不可刀杖加之,當以漸遣,稍減其餐。明日來者,勿復作禮,擎卷而已。與施
木床,於殿下坐。炊惡廝米,盛以瓦器。如是慚 ,極自當去。
王說此時,賓只不悅。
夫人明旦,即以王教具敕內廚。
孛來入宮,賓只於床下(口崖) 吠之。
孛見狗吠,夫人擎卷,其所施設,即知有謀。自念:我欲無害於人,人反害我。如是,當
避入深山耳!小怨成大,不可輕也!彼以陰謀,我宜慎之。凡人身羸行正為強,今我自有
衣缽、水瓶、革屣、 蓋,漉水之囊,斯足用矣!
孛食已,攝物慾去。
王驚起曰:是何疾也!顧謂夫人,乃使我失聖人之意。即前牽,問欲何之?
孛答曰:為王治國十二年矣,未曾見賓只(口崖) 如今也。是必有謀,故欲去耳!
王曰:實有。今見孛意,覺微甚明,願自(來力)勵,當誅惡人,不須去也。
孛曰:王前意厚,而今已薄,及我無過,宜以時去。
夫盛有衰,合會有離,善惡無常,禍福自追。
結友不固,不可與親,親而不節,久必泄瀆
如取泉水,掘深則濁。近賢成智,習愚益惑。數見生慢,疏則成怨。
善交接者,往來以時。親而有敬,久而益厚。
不善友者,假求不副。巧言利辭,苟合無信。
接我以禮,當以敬報;待我以慢,當以遠避。
有親相愛,回相憎者,愛時可附,憎不可近。
敬以親善,戒以遠惡。善惡無別,非安之道。
人無過失,不可妄侵。惡人事已,不可納前。
人慾疏己,不可強親;恩愛已離,不可追思。
鳥宿枝折,知更求棲。去就有宜,何必守常。
朽枝不可攀,亂意不可犯;人慾相惡,相見不歡。
唱而不和,可知為薄;人慾相善,緩急相赴,言以忠告,可知為厚。
善者不親,惡者不疏。先敬後慢,賢愚不別,不去何待?
夫人初拜,今但擎卷。若我不去,將見罵逐。
初施金座,今設木床;初盛寶器,今用瓦甌
初飯粳(米良),今惡廝米。我不去者,且飯委地。
知識相遇,主人視之。一宿如金,再宿如銀,三宿如銅。
證現如此,不去何待?
王曰:國豐民寧,孛之力也,今棄去者,後將荒廢。
孛曰:天下有四自壞-樹繁花果,還折其枝;
虺蛇含毒,反賊其軀;
輔相不賢,害及國家;
人為不善,死入地獄。是為四自壞。
經曰: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消毀其形。
王曰:國無良輔,實須恃孛,若欲相委,是必危殆。
孛曰:凡人有四自危-保任他家;
為人證佐;
媒嫁人妻;
聽用邪言。是為四自危。
經曰:愚人作行,為身招患;快心放意,後至重殃。
王曰:我師友孛,常在不輕,當原不及,莫相捐棄。
孛曰:友有四品,不可不知-有友如花、有友如稱、有友如山、有友如地。
何謂如花?
好時插頭,萎時捐之。見富貴附,貧賤則棄。是花友也!
何謂如稱?
物重頭低,物輕則仰。有與則敬,無與則慢。是稱友也!
何謂如山?
譬如金山,鳥獸集之,毛羽蒙光。貴能榮人,富樂同歡,是山友也!
何謂如地?
百穀財寶,一切仰之,施給仰護,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