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上海市郊西南松江境內,距市中心30公里,距虹橋機場20公里,北靠318國道和滬寧高速公路,南近滬杭高速公路,西臨5120國道,東依方松公路。公園地跨佘山、天馬、小崑山三個鎮境,包括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北竿山、厙公山、薛山、鳳凰山、東佘山、西佘山、辰山、鍾賈山、天馬山、機山、橫山和小崑山等大小山峰12座,其中天馬山最高,海拔98.2米,佘山居其次,97.2米。綿延長約13公里,山地總面積4.01平方公里。佘山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勝地,已建成並對外開放的景區有東佘山園、西佘山園、天馬山園、小崑山園、月湖等。 1993年5月,國家林業部批准在此建立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首批“4A”級旅遊景區;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風光佘山國家森林公園風光

佘山山脈古稱松江九峰,從西南到東北蜿蜒連綿13公里。解放以來,上海地區已出土的古文化遺蹟共有25處,其中有7處在九峰範圍內。但該地區正式見於史志,卻是 在東漢末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東吳名將陸遜因功封華亭侯,是九峰地區登上歷史舞台的開始。

到元代,來九峰遊覽的名人更多了,如趙孟黃公望倪雲林等人曾常住松江,曹知白、柯九思等甚至在松江定居,特別是曹知白,死後就葬在天馬山。明清兩代,文人騷客們熱衷於在九峰建別業,如董其昌在佘山建有佘山草堂,何三畏在鳳凰山建有拜石堂,王鴻緒購得李逢甲建於明代的別業改建為橫雲山莊等等,一時之間,九峰地區成了文人墨客們的聚集之地。明末大家陳繼儒在東佘山築東佘山居,就曾吸引徐霞客三訪佘山,一些朝庭官員如錢龍錫等也經常來此討教治國之道。

進入20世紀以後,每年春天都有大量的香客去天馬山燒香,到5月,又有大量的天主教徒去佘山朝拜。

1934年,松江實業家殷石笙投資修築了一條松江至佘山的公路,並在東佘山西南建立了車站、商店等設施,算是開啟了佘山現代旅遊的新起點。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1937年,日軍侵占松江,天馬山上峰寺被焚毀,寺中重1.8噸的銅觀音被劫往日本。至解放前夕,除佘山植被未受嚴重破壞外,其餘各山大都荒蕪,有的成了荒山。

1953年6月,市建設委員會和市工務局對佘山地區作了一次較全面的調查,編寫出《擬建佘山風景區初步踏勘報告》。1958年11月,市農村工作委員會批准闢建佘山植物園,市園林管理處遂於1959年初建立佘山植物園籌建處,徵用了佘山、鳳凰山等處土地5630.3畝(375.35萬平方米)。同年,市建設委員會批准籌建佘山風景區。1960年初,市農村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全部12座山都交給植物園籌建處植樹造林。但是接踵而來的三年經濟困難,使得植物園及風景區的許多籌建工作無法展開,只能在植樹造林方面求得進展。通過幾年的努力,東、西佘山的綠化面貌大為改觀,原來完全荒蕪的鳳凰山等5座山頭也披上一層淡綠。據1964年的調查,從1959年以來新植的苗木已成活30餘萬株,新成林2150畝(143.33萬平方米),補種後撫育成林的1550畝(103.33萬平方米)。“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闢建佘山植物園被認為是“修正主義園林路線的產物”,市園林處革命委員會於1968年6月上報要求撤銷植物園。這份報告於1969年1月經市革命委員會批准,松江縣隨即接管了佘山植物園的土地,建立了松江縣林場。

1984年6月,上海市澱山湖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次年10月,該會與松江縣政府聯合調查佘山地區的風景資源,同時又與市規劃設計院聯合組成佘山風景區規劃工作小組,並於是年編寫出《佘山風景資源調查報告》和《佘山風景區總體規劃》。1986年1月,松江縣政府在縣建設局下成立佘山風景區籌建組。1988年4月改在縣農業局下設佘山風景區管理處,並與縣林場合署辦公。1993年2月成立由縣政府直接領導的佘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1993年5月,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包括12座山頭在內的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公園採取與上海市紡織品進出口公司聯合開發的辦法,籌措建園資金1000多萬元,在東佘山修復和闢建景點,東佘山景區規劃由程緒珂、周在春等負責。經過整修後的東佘山園於1994年11月首先開放,與松江縣幾個單位及佘山鎮共同投資建設的佘山客運索道也同時投入運行。1995年5月,與佘山天主教堂、上海天文台等景點組成的西佘山園開放。

1995年8月,國務院批准建立面積為46.26平方公里的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森林公園占全區總面積的8.7%,是區內重要的旅遊項目之一。

2006年8月31日,經國家林業局批准,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為首批獲得中國國家森林公園專用標誌使用授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8年,公園獲全國農林水利行業五一勞動獎狀。

2012年,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

地理環境

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上海松江的境內,距市中心30公里,距虹橋機場20公里,北靠318國道和滬寧高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速公路,南近滬杭高速公路,西臨5120國道,東依方松公路,占地401公頃。

佘山山脈古稱松江九峰,從西南到東北蜿蜒連綿13公里,使一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現出靈秀多姿的山林景觀。古人把九峰比作“九朵芙蓉”,實際上它不止9座山峰,而是12座,從西南往東北依次是小崑山、橫雲山、機山、天馬山、鍾賈山、辰山、佘山(有東西二峰)、薛山、厙公山、鳳凰山、北竿山。其中天馬山最高,海拔98.2米,佘山居其次,97.2米,厙公山最低,僅10餘米,其餘各山均在30~70米左右。

至於各山山名的來由,明代鄉賢董其昌認為:機山、雲山以本籍晉代名士陸機、陸雲得名,鍾賈山、佘山以本地姓氏得名,北竿山以所產竹箭得名,天馬山、鳳凰山以神話中的鳥獸得名,辰山以位於諸山東南得名。

九峰形成於7000萬年前中生代後期,由於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水充沛。

生物資源

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地區典型地帶性森林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綠化復蓋率達81.2%,植物資源豐富,有低等植物104種,高等植物788種,涉及216科578屬。樹齡百年以上的香樟、楓楊、麻櫟等古樹名木147株,其中天馬山古銀杏有700多年。林茂竹修的環境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據有關資料記載,九峰上的留鳥和候鳥達250多種。

有些在平原地區已經絕跡的植物(如靈芝、六月雪、明黨參等),在九峰仍能尋到蹤跡,有的還保持一定的野生群落。九峰至今還保存著一定數量的野生禽獸種群,如北竿山棲息著白鷺等珍稀鳥類,橫雲山曾有“豹貓”出現,天馬山常有野兔出沒。

地形地貌

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山地地形,境內的山峰形成於7000萬年前中生代後期。包括小崑山、橫雲山、小機山、天馬山、鍾賈山、辰山、西余山、東佘山、薛山、鳳凰山、厙公山、北竿山等12座山峰。12座山峰形態各異,海拔均在100米以下,從西南趨向東北,蜿蜒連綿13公里。

資源情況

截至2013年3月,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典型地帶性森林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綠化覆蓋率達81.2%。植物資源豐富,有低等植物104種,高等植物788種,涉及216科578屬。樹齡百年以上的香樟、楓楊、麻櫟等古樹名木147株,其中天馬山古銀杏有700多年。據有關資料記載,九峰上的留鳥和候鳥達250多種;公園內有名貴鳥類50餘種、5000餘只

景點介紹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已開放的東佘山與西佘山,是佘山的東西兩峰,青(浦)松(江)公路穿越於兩峰之間。佘山古來多竹,筍有蘭花味,又名“蘭筍山”。

在九峰中,西佘山高度僅次於天馬山,海拔97.2米,東佘山以海拔72.4米列於其後。

佘山山地面積約116.7萬平方米,其中西佘山約60萬平方米,東佘山約56.7萬平方米。佘山竹木蔥籠,又有泉石之美,勝景甚多,徐霞客曾五度來游。宋代在山下建三座寺院,明代建的山莊別墅更多,知名的有遂高園、東佘山居、西佘山居、白石山房、白石山莊等。這些古蹟和勝景在清初以後逐漸湮沒。1993年開始修復了部分舊景點,並建了一些新景點。

東佘山園

山體呈東南---西北走向,有南北兩峰,主峰在北,西南山腳臨河。山上原有的木魚石、騎龍堰、沸香泉、眉公釣魚磯、白石山亭等歷史景點已整修,新建觀光塔、森林浴場、仙人洞、騎龍亭、龍潭、滴水觀音等景點,並建造了竹樓、竹迷宮、竹牌樓、竹徑、竹橋、竹亭、竹筒街等,以體現佘山地區的竹文化。

南大門

為東佘山園的正門,設於南高峰西南的山腳下,門似“山”字,三跨尖拱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4米,寬34米。門內是一片寬敞的水泥地坪,一條寬8米、368級的花崗岩梯道直上南高峰。梯道兩旁林木高大,在近終點的南側有白石山亭,是遊人登梯道後小憩及瀏覽南部山景的佳處。

眉公釣魚磯

位於南大門內東山麓臨河處。明末文學家陳繼儒(號眉公)晚年在南麓築東佘山居,閉門著書治學,攻金石書畫,有60卷《陳眉公全集》傳世。首都故宮博物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均收藏了他的詩畫。陳閒暇時以垂釣為樂,此磯石為眉公垂釣處,故名。

觀光塔

位於海拔65.5米的南高峰頂,為高20多米的原森林防火望塔改建而成。塔圓柱形,觀光平台復蓋塔頂呈蘑菇狀展開。遊人可從塔外螺鏇扶梯登上平台一覽九峰勝景,晴朗天氣可在望遠鏡中見東方明珠塔及楊浦大橋、南浦大橋。

天主教堂天主教堂

沸香泉

位於南北兩峰間的半山麓。泉自石罅中出,清洌可口,而帶溫性,泉旁石上刻有篆文“沸香泉”三字。

騎龍堰、騎龍亭

騎龍堰系沿南北兩峰之間的西山谷越過山口循東山谷而下的石徑,以整齊的塊石砌就,寬約1米,兩旁樹木濃蔭蔽日,西山谷下路旁立“騎龍堰”石碑。石徑跨山口處建混合結構方亭,名騎龍亭,沿山脊而建的聯結兩峰的小路亦穿亭而過。

黃巢洞

位於西面山腰林木深處。民國25年《佘山小志》載:“山有黃巢洞,凡八所,今多崩壞,間存瓮磚,相傳為黃巢之亂避兵者。”現還存有殘穴,每洞可容數十人。

木魚石

位於北峰北面山脊西側,是一堵形若游魚的石壁。古人傳說天陰時倚石聆聽,隱約有木魚聲或歌聲細語,其實是竹林中所發出的竹嘯的回聲。

西佘山園

西佘山園是佘山九峰中環境最好,面積最大最具特色的森林公園,它以秀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宗教文化、茂密的竹林、峻峭的山峰和雄偉壯觀的山頂建築吸引著中外遊客。東佘山園內建有百鳥苑,這是目前最大的一個集科普、觀賞為 一體的鳥類景點。百鳥苑依山矗立20根高達20-40米的鋼柱,近3萬平方米的聚乙烯網復蓋整個鳥苑。苑內鳥類有50餘個品種,5000多隻鳥。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近十種。

天主教堂位於西佘山山頂北部,占地70餘畝,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25年翻造擴建,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從堂基到十字架尖頂高38米,東西長56米,南北寬25米,內設座位3000個,被稱為“遠東第一教堂”,是佘山的標誌。整座建築造型獨特,南長北短,東寬西窄,內圓外尖,內石外磚。大堂融多種建築風格於一爐:拱頂、甬道為羅馬式;廊柱為希臘式;尖頂為哥德式;橄欖形鐘樓為以色列式;東端小圓頂為西班牙式;清水壁、斗角地磚、琉璃瓦為中國式。堂內採光極好,各個空間光差很小,依靠拱頂的回音,不用電聲設備也能使全堂人清晰地聽到布道聲。

佘山天文台位於山頂南部,由耶穌會神甫集資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圓形拱頂及0.4米天文望遠鏡均訂購於法國。解放後隸屬於紫金山天文台,1962年起改稱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1987年在天主教堂西側建新天文台,安裝了國產的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舊天文台供遊客參觀。

佘山修道院位於西南山麓。此地原有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的宣妙講寺,毀於抗日戰爭前,1985年在此建修道院,成為專門培育中國天主教神父的搖籃。修道院占地約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具有哥德式風格,布局合理,環境幽雅清靜。

天主教中堂位於南側山腰部。同治二年始建時僅有五間平房,為傳教士休養憩息之所。以後不斷擴建,現今的中堂重建於光緒二十年,可容500多人,堂前圓形廣場西側有3亭,亭內分別供耶穌聖心、聖母及亞瑟的塑像,合稱“三聖亭”。

佘山地震基準台 坐落在竹樹掩映的西佘山東麓邊的佘山地震基準台,前身是上海觀象台,已有百年歷史。佘山地震基準台屬國家地震局一類台,配有各種先進的觀測儀器和專門人才,為國內外提供高質量的地震資料和數據,曾多次參加過國際地球聯測。

其他景點

護珠寶光塔俗稱“斜塔”,位於天馬山中峰之右,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由橫山鄉人許文全建,距今已有923年之久。塔七級八面,磚木結構,高20餘米。塔身雖小,但屹立山間,顯得挺拔秀麗。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故時顯寶光。到了清代,天馬山香火仍極旺盛。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現在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有殘木一段,便是明證。後有人在陳磚縫中發現宋代元豐錢幣,遂不斷拆磚覓寶,使塔底西北角磚身漸被拆去,形成約2米直徑的大窟窿。由於地基變動,使塔身逐漸向東南方向傾斜6°51′52″,塔頂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稱斜塔。據《人民日報》報導:護珠寶光塔比義大利比薩斜塔還傾斜1度多,可稱世界第一斜塔。1983年3月,此塔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位於小崑山鎮盪灣村北,整座墓園由牌坊、碑亭、墓基組成,高2米多,占地近3畝。1961年陳毅同志親筆題寫墓碑,1980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活動

蘭筍文化節每年春季是蘭筍收穫季節,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推出挖筍、品筍、賞茶等系列活動,同時舉辦風光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攝影展、挖筍比賽、廚藝大賽、竹藝編織表演、蝴蝶標本製作、鳥類觀賞、登塔觀竹海等系列活動。

國際沙雕節自2001年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連續舉辦了國際沙雕節,配合重陽登高、叢林彩彈射擊等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佘山國際沙雕節在全國已經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尤其是2003年的國際沙雕節,以“文明之光”為主題,創作了9座優秀沙雕作品,同時開設遊客玩沙“DIY”活動區域,吸引國內外遊客達6萬餘人次。

宗教文化節:每年5月,以西佘山聖母月為主,體驗生態宗教文化內涵。

重陽登高節:每年重陽節,以天馬山登高為主,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古樹名木認養活動:佘山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目前尚有樹齡百年以上的楓楊、香樟、糙葉樹、麻櫟等百餘株,掛牌的古樹名木有247株,一百年以上的古樹100株。天馬山有千年樹齡的古銀杏樹,東佘山有百年黃檀等。每年開展“古樹名木認養活動”,為保護古樹名木,喚起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的關注。

榮譽評價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榮獲首批“4A”級旅遊景區;2002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森林公園”;2006年首批獲得中國國家森林公園專用標誌使用授權的國家級森林公園;2008年榮獲全國農林水利行業五一勞動獎狀;2007-2008年度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2008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首批“全國生態文化教育基地”。2011年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

歷史人文

編輯

秀道者塔建乾北宋太平興圈年間(976~984年)。據傳當時有一位名“秀”的僧人在潮音庵附近結廬修行,人稱秀道者。他募化建塔,塔成後引火自焚,故名秀道者塔。該塔附近原有一亭名虎樹亭。據南宋《雲間志》載,太平興國二年(978年),有僧德聰來此地結廬參禪,至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七月圓寂,他養的兩隻老虎亦同時死去,均葬於秀遭者塔旁。後該地長出兩株銀杏樹,有人築亭於其間,名虎樹亭。

護珠寶光塔俗稱“斜塔”,位於天嶼山中峰之右,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由橫山鄉人許文全建。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高宗賜五色佛舍利藏於此塔內,故時顯寶光。清代,天馬山香火仍極旺盛。據清人諸聯的《明齋小識》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戲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燒去塔心木及扶梯、樓板等,塔梯、腰檐、平庵也都毀壞,僅剩磚砌塔身。

夏氏松江人,父子均為南明抗清領導人物。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被南京後,夏允彝在松江起兵,失敗投水自殺。夏完淳14歲隨父從軍,父親死後繼續組織義軍。參加太湖吳易起兵,又告失敗。夏完淳後被捕,解往南京,不屈被殺,年僅17歲。夏氏父子葬於公園小崑山,流水環繞。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於1956年重修,1961年陳毅題寫墓碑。

交通指南

巴士

上海體育場乘游1B線、西區汽車站乘滬陳線、滬佘昆線直達佘山。

南浦大橋、上海體育館、北區汽車站、上海西站有旅遊專線車直達。

松江、青浦、嘉定、金山、奉賢均有巴士直達佘山。

軌道

上海市區、閔行、松江、浦東可乘坐軌道交通9號線至佘山站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