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太翠玉

佘太翠成因及定名
佘太翠形成於18-24億年前海底矽質沉積,後經多次地質構造運動和含鉻熱液滲入,形成了含鉻為主的石英岩,呈淡綠色到白色、半透明、質地堅硬緻密、拋光後細膩溫潤、色澤亮麗、令人賞心悅目。
民間早有傳聞,佘太翠很有靈氣,得之有福,有“得了佘太翠,家和有福氣”的說法。
佘太翠成名傳說:
佘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佑二年(949年)與楊業成婚。歷史資料,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佘德扆女。”
佘太君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她少年時便與普通的大家閨秀不同,她研習兵法,頗通將略,把戍邊御侵、保衛疆域、守護中原民眾為己任,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楊府”。夫君邊關打仗,她在楊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楊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但因受奸臣潘美的陷害,於公元986年不幸殉國。
宋仁宗時,西夏大軍進犯,忠勇的楊宗保率兵迎敵,結果中箭身亡,其子楊文廣也被困於絕地。噩耗傳來,已經100歲高齡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請纓,率領楊門女將出征,在內蒙十二連城與西夏大軍展開激戰,一舉擊敗西夏大軍,班師回朝。後人在激戰地點發現玉礦,因其曾經是佘太君力抗外敵入侵的戰場,人們為了紀念佘太君,遂為此地出土的玉定名為“佘太翠”。自此,佘太翠被賦予:堅強、忠貞、熱情、美麗、成功、吉祥的象徵。

佘太翠歷史傳記
1. 開採歷史。具有歷史依據的最早年代為西漢年代,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廢楚王韓信,封少弟劉交為楚王,建都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劉戊作為楚國第三個諸侯國王,當時文景之治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楚王劉戊大肆修建陵墓,後對景帝不滿回響吳王發動“七國之亂”,兵敗自殺,匆忙下葬,身穿金縷玉衣。後經考古學家研究確定,楚王劉戊所穿金縷玉衣為佘太翠玉片編織而成。
2. 祈福辟邪招財功能。
每一塊佘太翠都有一個傳奇,在中國的大地上,吸收天地精華,只有承載了厚重歷史的國度才能將這億萬年的頑石點化,佘太翠含蓄沉穩的風格深深的植根於華夏民族的內心深處,千百年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竭盡所能的歌詠玉石,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可見國人對玉石的瘋狂迷戀。
佘太翠形成於18—24億年前,吸收天地精華,實為通靈翠玉,祈福、旺財、辟邪,帶給佩帶者平安、幸福、財運。喜歡佘太翠,是一種緣分。
佘太翠的物理特性

1、顏色:玉石行家對顏色非常重視。顏色不僅是評價玉石質量優劣的重要標準,而且也是劃分玉石種類的主要依據。佘太翠的顏色雖不是各種玉石中的佼佼者,但它特有的豐富的顏色同樣倍受珍視。
佘太翠的顏色與國內外其它地區的硬玉相比,色調較多,自成系列。佘太翠玉有白色、青色、翠色等三種基本色調,還有一些過渡色,如青白色、灰白色、豆綠色、墨綠色、等等.業內人傳說佘太翠中的白玉有賽和田白玉之說.翠玉有遜翡翠之談.是極為珍貴的高檔玉石,.
2、硬度:硬度是鑑定佘太翠的重要標誌之一。礦物的硬度是礦物抵搞其它物體侵入的一種力學性質。通常硬度有兩種:
(1)相對硬度,或稱摩氏硬度,是一種刻劃硬度。
( 2)絕對硬度,亦叫壓入硬度。是根據礦物表面上能夠承受的重量來測定。佘太翠的摩氏硬度為6.9~7.2之間,不同品種略有區別。一般來說白玉硬度稍大於翠玉。珠寶業中一般把硬度作為劃分寶石和玉石的一個重要標誌。寶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3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2度,佘太翠硬度大,拋光性好,便於保存,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3、密度:密度是玉石單位體積的重量。佘太翠的體重經用小體重樣測定,為2.65~2.85。不同品種略有差別,白玉為2.85,青白玉為2.65,翠玉為2.75。
  4、透明度:透明度是玉石允許可見光透過的程度,這主要與玉石對光的吸收強弱有關,礦物學上一般分為透明、半透明、微透明體、非透明4種.佘太翠屬於微透明體,在一般進取度下,能透過光,但看不清透過物像.
5、光澤:光澤是玉石對光反射的能力。佘太翠光澤屬玻璃光澤。這種光澤不強也是不弱,即沒有強光的晶靈感,也沒有弱光的蠟質感,柔潤細膩,油光可鑑

佘太翠物理性質
1. 摩氏硬度7.1
2. 密度:2.6
3. 折射率:1.54
4. 放射性3---5R(安全標準為40R)
5. 光學性質:透明—半透明
6. 顏色:淡綠色---白色
7. 抗酸鹼腐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