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新

何大新

何大新,祖籍山東,1953年出生於遼寧瀋陽,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流通經濟學,現任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曾獲1992年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和2004年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53年生,祖籍山東,生於遼寧瀋陽
西南財經大學流通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1979年至1983年就讀於遼寧大學中文系,2004年至2007年就讀西南財經大學EMBA,獲碩士學位。1996年美國國家教育基金會訪問學者。1991年晉升主任記者(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高級記者(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71年參加工作。歷任新華社遼寧分社記者、主任記者,采編主任、黨組成員,兼新華社遼寧分社《中華第三產業報》社長、總編輯;新華社河北分社黨組副書記、副社長;新華社四川分社黨組書記、社長。2005年8月任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

研究成果

983年至2005年一直在新華社工作,先後擔任記者、記者站站長、部主任、副總編輯、副社長、社長。其間,主要精力用於巨觀經濟和流通經濟調研。20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間,獨創發明並首次發表的“資金體外循環”(1987年)、“裁判不應進場踢球”(1990年)、“金牌不是名牌”(1992年)、“共和國長子”(1992年)等文章用自己提煉的通俗語言形容抽象的社會經濟現象,在《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發表後,經多年傳播已成為國內公眾語言。2001年初,針對國內經濟理論界提出“西南不宜上大水電”的說法和國家有關方面擱置與批准西南大水電項目,連續寫出《從全國大局看四川水電的多與少》等3篇內參,直接促進國家決策部門調整水電政策,西南大水電很快上馬。經濟效益巨大。2004年,“漢源事件”期間,領導新華分社記者全面真實地向高層反映情況,本人直接向中央工作組提出準確把握事件性質的四點建議,為中央高層平穩解決“漢源事件”和制訂新的移民辦法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受到中宣部和新華社通報表彰,社會效益巨大。2007年專著《四川廣播電視發展戰略》,創造提出四川廣播電視在節目製作、信號覆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30多年來,除新聞作品外,先後在《經濟研究》、《中國記者》等雜誌發表論文30多篇,曾獲1992年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和2004年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何大新何大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