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E.

伯恩斯坦,E.

伯恩斯坦,德國人,是一個修正主義者,其主要著作《社會主義問題》、《一個社會主義者的發展過程》等。

伯恩斯坦,E.

正文

伯恩斯坦,E.德國社會民主黨人,第二國際的右派首領之一,修正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19世紀70年代曾是E.杜林的擁護者,1878年以前同宣傳改良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右傾機會主義雜誌合作,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因而暫時脫離改良主義立場。1881~1890年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機關報《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做過一些有益工作,但也不斷表現出改良主義傾向。1895年恩格斯逝世後,他立即露骨地全面地開始 "修正" 馬克思主義。他的主要著作有:《社會主義問題》(1896~1898)、《一個社會主義者的發展過程》(1924)。1899年出版的《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一書是伯恩斯坦修正主義的宣言。
在政治上,伯恩斯坦鼓吹改良、同資產階級妥協,反對馬克思關於革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否定科學社會主義的可能性,認為社會主義不過是一種倫理的思想。他提出了"最終目的算不了什麼,運動就是一切"的修正主義公式。在經濟理論上,他反對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企圖掩蓋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
與此相應,他在哲學上全面反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主張用新康德主義來"補充"馬克思主義哲學。他混淆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無產階級世界觀與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根本界限,從右邊承襲了康德哲學中唯心先驗論、不可知論、折衷主義等糟粕。他企圖用庸俗進化論來代替馬克思主義革命辯證法,把黑格爾辯證法同唯物主義辯證法混為一談,把辯證法說成是馬克思主義中的"陷阱"、"叛賣性因素"。他把唯物史觀歪曲為"經濟唯物主義" 和 "宿命論",用折衷主義的"因素論"取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一元論。
伯恩斯坦修正主義是一種背離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傾向,是理論上的倒退。列寧R.盧森堡A.倍倍爾等馬克思主義者對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進行過尖銳的批判。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