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是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被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一幅唐代(公元618~907年)名畫,描繪的是伏羲女媧相擁交媾的景象,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義。人類在1944年由美國人埃弗里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1953年克里克教授繪製出DNA的雙螺鏇線結構圖;1985年萊斯特大學的亞歷克·傑弗里斯教授又發明利用DNA對人體進行鑑別的辦法;DNA自1988年起開始套用在司法方面;1994年7月29日,法國法律規定了使用基因標記的條件……而這張出土於唐代的伏羲女媧交媾圖所描繪的,正是人類DNA的雙螺鏇線結構圖。這是神話與科學的又一次重疊。中國的圖騰是龍,英文發音是long。這幅伏羲女媧交媾圖,比亞當夏娃的傳說,更加形象地呈現了人類的遺傳形式,被記錄了下來。

基本資料

伏羲女媧圖是唐一位不知名作者(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

《乾坤譜》插圖《乾坤譜》插圖

厘米,橫長116.5厘米。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為同類絹畫中交合最長的一幅,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畫幅上下以墨線勾繪日月星辰,象徵整個天體在宇宙中不斷運行。

伏羲女媧圖中,有一副圖共有74顆圓點,易傳中寫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眾人不得其解。後來《乾坤譜》認為《伏羲女媧圖》中就包含著“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這74個點,每個都代表一顆星星,其中除了上面中央1點代表日,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點代表月亮,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12辰外。剩下的50顆星星里有49顆是“實星”,還有一顆“虛星”,就是那顆流星所代表的意義。伏羲女媧圖中的星數安排,一定有著“大衍之數五十”的寓意。“實星與“虛星”的巧妙安排,正是代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

在人類發現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的30年後,一個西方人發現了這張圖上蛇尾的交纏,是雙螺鏇線的結構方式,也是生物的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結構。

作品意義

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圖中男女二人,

均微側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對方腰部,另一手揚起,男手之矩而女執規;男女下半身均為蛇形,互相交繞,男女頭之間上部繪日形,日中有三足鳥,蛇尾之下繪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樹,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圓點,當系星宿,情態生動,線條粗獷,色澤單純,幅面綴以日月星宿之像,不僅有空間遼闊之感,也顯示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崇高意味。整體構圖又似直入雲霄的參天巨木,讓人聯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訓》:“建木在 都廣 ,眾帝所自上下。” 《山海經·海內經》:“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 大暤 爰過, 黃帝 所為。” 大暤者,伏羲是也。

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所謂“丈夫”注重“丈”字,“丈”說的不是長度,指的是拿著尺子的人在丈量,我們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從字形可知,在田裡幹活的人叫“男人”,在田裡幹活,要量有幾畝地,量地的人就稱為男人,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 女媧手裡拿的是規,這是女人拿的。拿“規”是用來研究天象的。中國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媧歷”,也就是用來立法的。女媧補天又有一種說法叫“女媧補天”,不是說天露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們也知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女性正常月經為二十八天,算下來一年十三個月,13乘28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補在了二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