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漢文

伍漢文

伍漢文,男 ,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1950年畢業於原湖南醫學院並留院工作至今。從事內科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醫療、教學、研究工作50餘年。 熟悉內科心血管、呼吸、腎臟、消化、血液、風濕免疫等專科疾病的診治,臨床經驗與知識廣博精深。尤精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甲狀腺疾病、代謝性骨病、生長發育異常及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多次出國講學。2019年2月20日,伍漢文教授在長沙逝世,享年94歲。

生平簡介

伍漢文,男 ,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1950年畢業於原湖南醫學院並留院工作至今。從事內科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醫療、教學、研究工作50餘年。

熟悉內科心血管、呼吸、腎臟、消化、血液、風濕免疫等專科疾病的診治,臨床經驗與知識廣博精深。尤精於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甲狀腺疾病、代謝性骨病、生長發育異常及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斷與治療。多次出國講學。

在內分泌及醫學遺傳學領域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部省級9項;另獲國家級榮譽獎勵2項、省級5項。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功1次。入編《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中國大陸名醫辭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等辭書、畫冊、文獻。主篇或參編醫學專著30部,發表醫學論文369篇。

2019年2月20日,伍漢文教授在長沙逝世,享年94歲。

人物生平

青年

原籍廣東台山的伍漢文1925年出生在香港一位“沒有執照的醫師”家裡。母親本是廣東東莞小有名氣的婦兒科醫生,為避戰亂到香港謀生。受家學影響,伍漢文從小就想做個好醫生。香港淪陷後,目睹日軍奸淫擄掠、殺人放火,看到祖國人民家破人亡、貧病交加,“噩夢常留國破恨”的他萌生了“浮生維念振中華”之志。

“只有考上湘雅才有飯吃,不餓死,才有機會報效國家。”懷揣這個簡單信念,伍漢文高中畢業後帶著弟弟忍飢挨餓,爬火車、擠汽車、趕夜路,長途跋涉近兩個月,歷盡千辛萬苦才“追”上了“流浪”至貴陽的湘雅醫學院,並以優異成績得償所願。在發奮學習之餘勤工儉學的他,獲得了張孝騫博士紀念獎和金星獎。學業期滿,正是祖國用人之際,他毅然留在了湘雅。

1950年,伍漢文投筆從戎,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受組織派遣,他到湖南軍區衛生學校任教,亦從事軍隊醫療工作,後又從長沙遷至北京郊區。“大小便只能在露天糞坑解決”,晚上住在距離鐵路數米遠的小平房,當時的環境唯有用“異常艱苦”4個字來形容。生性開朗的伍漢文卻毫無怨言,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救治傷病員無數,培訓數百名軍醫。1953年10月,榮獲軍功的他載譽回到湘雅。

中晚年

“文革”期間,有著海外關係的伍漢文被戴上“資產階級”的帽子,成了“再教育重點對象”。已是副教授、內科副主任的他被取消城市戶口,舉家遷往懷化市會同縣,務農為主,兼做村醫。

伍漢文醫生伍漢文醫生

儘管一家住的是“建在豬圈上的四壁透風的兩間板房”,儘管白天看病、晚上出診,還得兼顧農活,但伍漢文始終堅持“不管工作多么辛苦,不管身處順境逆境,都要做好每一件事。”他經常步行數十里去給鄉民看病,有時一去就是好幾天。山高路陡,阡陌縱橫,他經常半夜三更在山野之間迷路。艱苦的日子一過就是3年,伍漢文卻因此積累了很多農村基礎知識,後來他主編《九億農民健康讀本》,並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就是得益於這段經歷。他也因此深受當地民眾愛戴,《會同縣當代人物錄》詳細記載了他頂風冒雪、跋山涉水為當地人治病的事跡。在他家中,至今珍藏著幾件湘西百姓贈送的銀器,這是苗族同胞向他表達的最高敬意。1980年至2002年間,他又多次赴湘西講學,看到當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頗感欣慰。

經歷過“文革”中被誤解的艱辛歲月,再回到湘雅,伍漢文已將自己與醫院融為一體。儘管他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資格,可以回香港行醫,也有很多機會去國外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是他難捨湖湘,至今仍然奮鬥在臨床一線。他的足跡踏遍了三湘四水:沅江血防、華容救災、湘南醫療、湘東講學……在湘雅二醫院工作超過60年的他時常說,“湘雅二院就是我的家。”他還動員海外親友向醫院圖書館捐贈原版圖書雜誌數百冊,向研究所捐贈貴重精密儀器兩台,折合人民幣百萬元以上。

才華橫溢

除了醉心醫道,伍漢文在人文學、數學、國防建設等方面的才華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一篇《和諧論》曾經在多個領域掀起波瀾。2003年1月,他所著論文《和諧論》發表於《臨床醫學研究》雜誌。該文既屬於醫學也屬於人文學,提出了“人體內外環境和諧就是健康,不和諧就是生病。同理,宇宙、環境、國家及社會都要保持和諧,若不和諧就有災難”的觀點。國內大力宣傳“和諧”是在幾年之後,該文與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吻合,影響深遠,已有30餘種書刊全文登載,被中國醫師協會授予特等獎。

伍漢文攻克數學界世界難題的故事更被稱為傳奇。早在1637年法國人費馬提出“費馬大定理”。300多年來沒有數學家能用普通數學予以證明。1995年美國專家用20世紀的高深數學花了200頁證明,但多數數學家看不懂,故數學界期待有人用普通數學解決此題。伍漢文創造了一個“神話”:讀國中時他就成功破譯了這一數學之謎,後因專注於求學、行醫,這事也就擱下了。2007年1月,他重新拾起這個題目,回憶、理清當年思路,著有論文《費馬大定理用較簡易方法證明》發表於《探索之旅——改革與進步,發現與思考》,立即引起學術界關注,得到全球數學家的贊同與認可,獲“國際優秀科研學術成果探索獎”及“國際優秀論文獎”。

伍漢文的書法伍漢文的書法

他的格律功底造詣匪淺,曾被文藝界與出版界譽為“愛國傑出詩人”。建黨90年時,伍漢文一首《黨旗紅,黨恩深》直抒胸臆,萬丈豪情盪氣迴腸。回望故鄉,他感嘆,“少小離家終不悔,一生事業在長沙”。弘揚湘雅精神,鞭策後輩團結奮進,他寫下“眾人燒炭火常旺,全院同心奔向前”的警示詩句。2005年春節,他曾與超其身高、堆疊成柱的一生著作合影,並寫詩《照片訴一生》:“著作等身非夢幻,紅爐冶煉得純金;難忘昔日受侵苦,永記今朝報國心;千回實驗得真據,萬水千山獲野參;雖已耄耋仍出診,活人百歲福常臨。”

在湘雅二醫院“山水南雅”小區裡有個頗有名氣的醫德教育基地——伍漢文教授個人成果展。雖逾米壽之年,伍漢文依然親執教鞭,為每一批參觀的醫學生講解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展室內,有保家衛國的軍功勳章,有嘔心瀝血的長篇論著,還有碩果纍纍的獎章證書……尤其是那一沓沓泛黃的全英文讀書筆記,重現伍漢文當年學習的認真、細緻。“不為沽名釣譽,只為將湘雅精神薪火相傳。”伍漢文如是說。

“無怨無悔無奢望,做自己應做之事;求真求善求美好,攀人間未攀之峰。”展室外的這副門聯字型蒼勁有力、瀟灑飄逸,更像是伍漢文醫者人生的生動寫照。

醫德高尚,醫術高明

赤誠

在人們眼中,伍漢文是“典型的傳統中國知識分子”,恨不得竭盡畢生所學,為天下蒼生解憂。

建國初期,我國工業建設突飛猛進,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粉塵危害成為“健康殺手”,逐漸增加的職業病引起了伍漢文高度警惕。他深入工廠、礦山實地調查、講學、防治疾病,常寧水口山鉛鋅礦、湘潭錳礦、株洲車輛廠等都留下他研究的足跡。

水口山鉛鋅礦的老工人們至今忘不了,伍教授7次下坑道深井,考察車間的污染,查看採礦現場。發現粉塵中鉛鋅含量遠遠超標,他就給工人體檢,做化驗。在證實爐前工都有鉛中毒時,他心急如焚,夜以繼日地查閱國內外醫學文獻,發現乙亞胺四醋酸二鈉鈣最有療效。但當時此藥奇缺,他和醫院藥劑師連夜趕製藥物,先在自己身上試用,再給中毒工人治病,工人們很快康復。此後,他又研製出治療鉛中毒腸痙攣、腹絞痛的硫酸鎂注射劑,以及防治鉛中毒用口服鈣劑加維生素C的方法,填補了我國職業病防治的空白。

1985年間,因妻子患皮肌炎到湖南寧鄉灰湯療養院治療,前去探望的他被鎮上一位駝背跛腳的村民所吸引。原來,這是一位有多年骨痛、肌肉抽搐的患者,且祖輩均有類似病症。伍漢文由此想到,這可能是一種地方性疾病。第二天,他擠出時間逐戶訪問,後來又帶醫療隊專門到當地深入調查,果然發現了地氟病。由於當地居民常用高到八九十攝氏度的溫泉水洗菜煮飯、泡茶燒湯,而溫泉水氟含量超標l0多倍,導致氟中毒。伍漢文用鈣鎂維生素D治療,很快使氟中毒病人康復。他還引導居民打深井水,改善飲食習慣,成功遏止了困擾當地千百年的“溫泉病魔”氟骨症的蔓延,並據此完成了《地方性氟中毒鈣鎂製劑預防療效研究》,獲得湖南科技進步二等獎。

辛勤探索

伍漢文是我國最早創建代謝內分泌學科和實驗室的學者之一,早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著手籌建湖南省的代謝內分泌學科。他的研究是從糖尿病的鈣磷代謝開始的。當時國內外醫學家徘徊在糖代謝紊亂研究中,對糖尿病人中日益增多的骨折和各種併發症百思不得其解。得知自己敬慕的一位老教授彎腰繫鞋帶時竟發生了股骨頸骨折,伍漢文琢磨,糖尿病人的無機鹽代謝是否正常?於是,他開始嘗試研究糖尿病人的鈣磷代謝情況。

鈣磷代謝的測定相當不易,為了準確了解病人24小時內進食量和大小便排泄鈣、磷等元素情況,伍漢文把病人一周的飯菜都買來存放在冰櫃里,每天均分食用,然後收集病人每天的大小便,加入化學藥物對其中的有機物進行氣化,測定鈣磷等元素含量,以測量病人食入吸收和排泄的鈣磷等元素是否處在平衡狀態。為了給數以百計的病人進行收集、測量,伍漢文鍥而不捨地“與大小便為伍”,頭髮、衣服、渾身上下都弄得臭烘烘的,常被惡臭熏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連家裡人都嫌棄我呢。”笑談當年事,伍漢文自嘲道。

通過對數百名病人和120多名正常人的鈣磷等元素測定分析,他發現所有糖尿病人排泄物的鈣磷丟失遠遠超過正常人,鈣磷無機鹽的大量丟失,導致糖尿病人骨質疏鬆和各種併發症的發生。整整l5年,伍漢文圍繞這一課題,寫了30多篇學術論文,以無可爭辯的科學數據和論證,揭示了糖尿病患者鈣磷丟失的機理和規律,從而在國際上最早創立了鈣磷等無機鹽和維生素代謝紊亂是導致糖尿病骨質疏鬆和發生多種併發症的根本性原因的新學說,並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開創了糖尿病防治的新紀元。1992年,他的團隊研究的《糖尿病無機鹽代謝失衡與慢性併發症的關係》獲國家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這是建國以來我國首次授予糖尿病研究的國家科技獎。

從糖尿病鈣磷代謝研究入手,伍漢文對骨質疏鬆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級和部省級有關骨質疏鬆的研究課題10項。他探討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性腺功能減退、腎上腺功能亢進、氟中毒骨病與骨質疏鬆,以及腫瘤與骨質疏鬆的內在關係,尤其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的診斷、基因重組製備降鈣素、新型雌孕激素合劑和新型鈣劑等課題的深入研究,成績顯著,被公認為全國代謝性骨病學學術帶頭人。2003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骨質疏鬆學術大會上,他獲得會上獨一無二的“骨質疏鬆特別貢獻獎”,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親自頒獎。2011年10月,在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學術會議上,他又被授予“中華醫學會專家會員”殊榮。

伍漢文帶領團隊辛勤拓荒,使得內分泌學科從無到有,一躍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內分泌實驗室也頗具規模,還建立了代謝內分泌研究所,這一切讓國內外同行為之矚目。他本人也是屢受嘉獎。2004年6月他被評為“全國老年衛生科技優秀工作者”。2009年,他先後獲得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和糖尿病學分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

伍漢文不僅在內分泌學科上頗有建樹,其他領域也廣為涉獵、有所造詣。還是青年醫師時,他就在結核、呼吸、心血管、傳染、消化、血液、遺傳、營養等10多個學科領域發表過學術論文。讓人更為詫異的是,1956年他還著手原子醫學研究,並在兩年後成立核醫學教研組,為我國核醫學的進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50年代末,國際醫學界颳起一股否定遺傳學之風,我國的遺傳試驗學研究也受到影響,遺傳學實驗室紛紛關閉。伍漢文卻在臨床上發現了不少遺傳性疾病。有位患有典型的家族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的年輕患者輾轉求醫5年,他的母親、哥哥、妹妹都患此症,通過對此病例的研究,伍漢文在1959年第6期的中華內科雜誌上發表了《家族性嗜酸性白血球細胞增多症一例》的論文,抨擊了否定遺傳學的風氣。之後,他又致力於血友病等其他遺傳性疾病的診療,發表了多篇論文。

伍漢文的工作很快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遺傳學專家的讚揚,湖南醫學院隨即在全國率先恢復了遺傳實驗室。他與我國著名遺傳學專家盧惠霖、夏家輝教授共同研究,從臨床上提供了數以百計的典型的遺傳性病例。曾有一位身材矮小的女孩,經他仔細檢查,發現沒有卵巢,疑為染色體病。最後經實驗室檢驗證實,患者染色體核型為45X(正常人為46XX或46XY),被確診為TURNER綜合徵。改用雌激素治療,病人情況好轉。通過對遺傳性病例的研究,他與合作者完成了論文《人類染色體病的診斷和預防》(獲得湖南省政府授予的二等獎)、《人體細胞遺傳學的研究》(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這些開拓性的工作,為我國第一個臨床與基礎相結合的中國醫學遺傳學研究室的建立和發展打下基石。

現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夏家輝深有感觸:我們的一切,沒有伍漢文教授的支持和指導,都是不可能的,“他是我國當代最早最權威的遺傳學專家之一。”

為師雖嚴亦似父

雖然87歲高齡,伍漢文還堅持每周四出門診,風雨無阻。“老師名氣那么大,在病人面前沒有一點架子。”伍漢文的助手小楊說起在診室發生的一個小插曲,讓記者認識了醫學大家的另外一面。

23歲的小霞來自婁底,因患甲狀腺功能減退10年成了伍漢文的老病號。不久前她準備做媽媽,特來請教懷孕初期的注意事項和服藥禁忌。伍漢文耐心地給她開處方,並針對需注意的細節,工工整整地寫下一大段,並逐個仔細講解。一男子衝進診室質問:“我們都等了好久了,快點好不好啊?”面對該男子“都這么老了,做事就是不利索”的不敬之詞,伍漢文抬起頭平靜地說,“你看看這名婦女,她要懷孕生小孩了,我不給她仔細講,要是出了差錯,可是關係到她一生的大事。”男子啞口無言,悻悻退出。

終於輪到這名男子,病人是他父親,看到伍漢文同樣仔細地給自己父親詳細檢查,男子連連道歉。而伍漢文仿佛剛才的事情不曾發生,仍不急不慢繼續詢問病情。

35歲的周某是這天最後一位病人,她6年前股骨頭壞死,雙腿呈八字狀行走,且搖晃不穩,在幾家醫院做了檢查,都沒找到原因,後經人介紹找到伍漢文,被伍確診是因為嚴重缺磷而導致跛足,幾年治療下來,症狀基本消失。“現在根本看不出什麼異樣了。”複查正常的周某千恩萬謝,伍漢文卻淡淡地說,“如果不是你自己也有這么大的毅力,這么多年能堅持遵照方子吃藥,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你自己也辛苦了。”

在學生們眼裡,伍漢文既是嚴師,又似慈父,更似朋友。

如今在代謝內分泌學科地位顯赫的廖二元如今也帶學生了,卻始終記得老師當年對自己的帶教。“有一天下午6點多,我正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同事追上我,說老師讓我回醫院。我回去一看,伍老師還在給一位患有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的患者看病。他很激動地告訴我,這種病罕見,一年難碰上一個。”

廖二元還提到自己研究生期間的一個故事。“研究生學習第二年,我做的一項鈣磷代謝方面的課題有上萬個數據,都是用手算出來的。我寫信向在美國進修的伍老師報告,老師回信說,以我對你的了解,我相信,可答辯委員不一定相信,你怎樣證明你算的是對的?”當時的計算機還很少見,廖二元硬著頭皮,連續兩周扎在國防科大“4間房子大”的計算機上,自己編程,錄入數據算。最終,電腦證明人腦算對了,師生都很興奮。

學生許樟榮現在是解放軍第306醫院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主任,28年前第一次隨伍漢文出門診的情形讓他至今難忘。一位正在服用抗甲亢藥物的懷孕患者詢問能不能要這個孩子。許樟榮告訴她,最好不要。伍漢文聽見了,走過來詳細詢問了情況,告訴患者可以要孩子,末了,對他說:“有的婦女懷孕很不容易,甚至一輩子只有一次懷孕機會,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地勸患者中止妊娠,甲亢控制好的患者是可以懷孕的。”

“伍老師很早就關注著糖尿病、代謝性骨病、臨床遺傳病、臨床營養學等方向的發展,並帶著內分泌科的全體同仁和學生努力工作探索。”周智廣教授如今已是我國代謝內分泌領域很有影響的專家,對老師當年的遠見卓識欽佩不已,“回過來看這幾個領域的發展,更能體會到老師的英明。”更讓他感動的是,“老師對我們既關懷備至,每一個關鍵時刻都給予指點,讓我們茅塞頓開,又放手讓我們闖,他將每一個新學科建立並奠定基礎之後,就交給年青人來做,自己又將目標瞄準了另一個新方向。”

學生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近年來,伍漢文培養了內分泌博士研究生14人、內科學博士研究生28人,培養碩士研究生17人,這些弟子們遍布國內外,或成為專家學者,或成為管理精英,甚至不乏某些研究領域“執牛耳”者。這讓伍漢文倍感欣慰。

采寫手記

記者去湘雅二醫院採訪伍漢文教授時,他剛剛看完一整天的專家門診。在他的桌子旁,一杯優酪乳還原封未動地擺著。助手小楊心疼地告訴記者,這還是老師的早餐呢!“快喝,看您嗓子都嘶啞了,整個下午都沒顧上喝幾口水。”小楊倒來一杯水,半懇求半“威脅”地說。

雖是累了一天,但眼前這位老人仍是精神矍鑠,讓記者忘記了他87歲的年紀。查房、門診、審稿、寫論文、著書,或者寫點小詩,甚至周末也不休息,他絲毫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樂趣無窮。

“他就是停不下來。”老伴吳海球的話語裡有些疼惜,也有些抱怨。她還告訴記者一個秘密,她經常會買回兩雙不同尺碼的棉鞋,因為每次坐診後,伍漢文的雙腳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有時甚至一隻腳穿40碼,另一隻卻要穿43碼。

榮譽

伍漢文是我國著名的內科學及代謝內分泌學專家、醫學教育家,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1950年畢業於湘雅醫學院並留院工作至今。從事內科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醫療、教學、研究工作60餘年。專攻代謝內分泌、醫學遺傳學和臨床營養學等。近30年重點研究代謝性骨病,在國內外首次明確了糖尿病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理,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曾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並擔任《中華醫學雜誌》等14種雜誌的編委。

他在內分泌及醫學領域內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成果獎3項,部省級科技獎15項,主編或參編醫學專著57部,發表醫學論文399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