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稙宗

伊達 稙宗(だて たねむね)、為陸奧國的戰國大名。伊達氏第14代當主。

基本信息

時代 戰國時代
出生 1488年(長享2年)
死亡 1565年7月16日(永祿8年6月19日)
官位 從四位下 左京大夫
父母 父:伊達尚宗、母:積翠院(上杉房實之女)
改名 高宗→稙宗
妻 正室1:上杉眞實(定實?)女。正室2:泰心院(蘆名盛高女)側室:中條定資之女、亘理宗隆之女
子 晴宗、大崎義宣、伊達實元、伊達玄蕃丸、伊達宗澄、桑折宗貞、葛西晴清、梁川宗清、村田宗殖、極樂院宗榮、亘理綱宗、亘理元宗、大有康甫、伊達七郎

生涯

長享2年(1488年)出生、為第13代當主伊達尚宗嫡長子。一開始的名字為高宗。永正11年(1514年)、因為父親死去而繼承家督成為第14代當主。永正14年(1517年)、為了祝賀第11代將軍足利義稙的上洛(前往京都),進貢了大量的物品,而經由擔任管領的細川高國那裡獲得了左京大夫的官職。[1]同時他也提出“一字拜領”(戰國時代常見的一種賞賜,從將軍的名字中選取一字作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忠誠)的希望,把名字改成了稙宗。大永2年(1522年)被任命為陸奧守護,天文元年(1532年)時把居城從梁川城移到了西山城。
至於其他的內政與外交方面,不斷的重複與最上氏、葛西氏、岩城氏等抗爭,擴大了其勢威。但是在天文11年(1542年)時,因為三男・伊達實元將送到越後守護・上杉定實當養子與相馬顯胤要求割讓伊達家領地等事件,與長男・伊達晴宗跟其家臣團產生了對立,而被晴宗幽禁在西山城。後來經由小梁川宗朝的幫忙被救出之後,開始徹底的跟晴宗對立,也引起了招致奧州全體混亂的天文之亂。父子之爭一開始是由稙宗獲得優勢,但在天文16年(1547年),因為同一陣線的蘆名盛氏背叛了晴宗,戰況急轉直下,在天文17年(1548年)9月,晴宗投降,結束了這場父子之爭,不得不把家督的位置讓給晴宗而隱居於丸森城。
永祿8年(1565年)6月19日於丸森城死去。享年78。[2] 遺骨葬於位作山的陽林寺。戒名為知松院殿直山圓公大居士。

人物・逸話

是一位優於智謀的人物,使用巧妙的外交手段獲得了伊達氏代代都想獲得的陸奧守護一職。另外,稙宗擁有14個兒子與7個女兒,以婚姻或養子形式與附近的大名取得了親戚關係,巧妙的擴大了勢力。(但是、只是送養子而該大名家滅亡時,當然不可能吸收其領土,伊達氏的領地領也沒有擴大。)
天文5年(1536年),制定了多達169條的分國法塵芥集’,打穩了伊達氏發展的基礎。
天文之亂不只是與晴宗的父子對立,也含有對於家臣團領主(伊達家當主)的不滿,以及守護自身權益的要素。

備註

^ 左京大夫、是本來的奧州探題大崎氏所世襲的官位。而伊達氏能夠獲得此官位,就代表於名於實都已經取代了大崎氏。稙宗也利用此點,使自己的家格上升。(小林宏‘伊達家塵芥集の研究’創文社 1970)
^ 小梁川宗朝在墓前殉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