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賀氏

伊賀氏

到松田元輝、元賢兩代時,主家松田氏的勢力衰退,引發了伊賀久隆的不滿。 永祿十一年(1568),伊賀久隆接受宇喜多直家的調略,背叛主家攻打金川城,松田元賢戰死。 其後不久,就傳出了伊賀久隆內通毛利家的流言。

介紹

伊賀氏伊賀氏
伊賀氏的由來】
 伊賀氏,家紋為三つ藤巴,是藤原秀鄉後裔(藤原氏秀鄉流)。

相關信息

 在日本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創造天地的天御中主神的子孫之一伊賀津臣命,乃是後來的賜姓藤原氏的祖先。古日本六十六國中,伊賀國作為下國,慶長三年時的石高不過十萬石而已,因此伊賀守也只是從六位下的官職。伊賀的苗字來源於鎌倉幕府初期的宿老伊賀守朝光,其父是二階堂行政。
 朝光長子光季任京都守護,承久三年(1221年)5月,在京都著名的承久之亂中因眾寡不敵而自殺;另一個兒子光宗曾任政所執事,甲斐國岩間牧,常陸國塩籠莊、大窪莊,陸奧好島莊,若狹國日向浦、谷田寺,但馬國廣谷莊,備前國則安名、長田保、紙工保等地都有其知行地,並由此分衍出諸多的伊賀氏流派。
 朝光的女兒是執權北條義時的妻子,七代執權北條政村的母親。北條義時死後,她謀劃與四代將軍九條賴經廢藤原實雅,事敗遭配流,世稱“伊賀氏之亂”。
【伊賀氏的子孫】
 伊賀光宗之孫光政曾任引付眾,光宗、宗綱、光泰三代均擔任鎌倉幕府評定眾。
 鎌倉幕府滅亡後的建武二年(1335),伊賀盛光以戰功受賞,他的庶兄貞長建武元年時名列陸奧國引付眾。
 奧州的伊賀光宗子孫,曾經與同族岩城好島莊西方預所職光綱(倒霉的京都守護光季之子)後代爭奪所領。後來,前者世居飯野鄉,自飯野光隆之後改稱飯野氏,一直擔任飯野八幡宮的神官;後者因地名也改稱岩城氏。
 備前國長田莊也有伊賀氏的後裔。南北朝時代的正平十七年(1362),伊賀高光作為備中守護細川賴之的助勢渡過讃岐,攻打南朝方細川清氏的居城白峰城,結果討死。
 這些,應該都是戰國時代中國地方伊賀家的遠親吧。
【戰國的伊賀】
 戰國初期,備前國金川城主松田豐後守元成據有西備前,元成的妻子便是伊賀久時的女兒。這是近百年後松田家重臣、美作津高郡虎倉城主伊賀久隆的先代。
 到松田元輝、元賢兩代時,主家松田氏的勢力衰退,引發了伊賀久隆的不滿。永祿十一年(1568),伊賀久隆接受宇喜多直家的調略,背叛主家攻打金川城,松田元賢戰死。
 城破後,伊賀氏領有津高郡北部、上房郡南部、真島郡南部等地,長期為宇喜多家扼守對陣毛利氏的最前線。這時伊賀家曾和宇喜多家聯姻,直家甚至賜久隆之子伊賀家久以“家”(宇喜多家的通字)字。
 天正二年(1574)二月,久隆與毛利軍在上房郡竹莊、虎倉城西麓激戰,將毛利勢力擊退。同年,備中兵亂,隨同直家出陣,活捉備中松山城主三村元親的嫡子勝法師丸。天正六年(1578)宇喜多家與毛利家聯合攻略播州上月城,伊賀久隆作為宇喜多勢的重要武將出陣,對手是當時稱為羽柴筑前守的豐臣秀吉。此時,宇喜多家逐漸倒向已經極為強大的織田家,與毛利家的關係再次破裂。
 其後不久,就傳出了伊賀久隆內通毛利家的流言。像直家這樣疑心極重的人,再加以久隆早有背叛松田家的前科,自然不會坐視。最終,直家對伊賀久隆下毒,久隆逃歸虎倉城後死去。
 久隆之子伊賀家久(曾受宇喜多直家賜字的那位)娶宇喜多家重臣明石飛驒守景親(明石掃部頭全登之父)的女兒為妻,父親被直家毒死後,在虎倉城籠城對抗宇喜多氏,為義父景親勸說出城,投奔毛利家。天正七年,毛利氏攻擊備中國忍山城,宇喜多勢籠城、直家前來救援,伊賀家久在勝尾山衝擊其陣後未果。
 家久曾攻打直家之弟春家所守的金山城,討取不少敵軍。此後從屬小早川隆景
 天正十年(1582)備中高松城一役後,毛利輝元與秀吉的領地以高梁川為界,家久從小早川隆景處得到備後國神邊三百石的封地。隆景移封筑前國名島時,一同遷往筑前。
 這就是戰國伊賀家的結局。像無根之草一般,在松田、宇喜多、毛利之間輾轉,大概也是戰國中一般人的宿命。所不同的,只是結局而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