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伊里奇·柳德尼科夫

伊萬·伊里奇·柳德尼科夫

伊萬·伊里奇·柳德尼科夫ИванИльичЛюдников(1902- 1976),蘇聯上將。在俄羅斯2002年軍事學院評定中,在偉大衛國戰爭33個上榜的集團軍司令里位居16。1917年參加赤衛軍。國內戰爭時期為列兵。1939年任步兵師師長,他的師在史達林格勒堅守了100個日日夜夜。獲得近衛稱號,升任軍長後突破了第聶伯河,1944年任第39集團軍司令,橫行德波平原和滿洲大地,1945年晉升上將,任駐旅順基地司令,後來還在德國和保加利亞任職。回國後擔任軍區司令,1976年在莫斯科去世。

簡介

柳德尼科夫,伊萬·伊里奇(1902.9.26,克里瓦亞沙咀鎮,今屬頓涅茨克州新阿佐夫斯克區—1976.4.22,莫斯科),蘇聯軍事首長,上將(1945),蘇聯英雄(1943.10.16)。

經歷

1925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畢業於步兵學校(1925)、伏龍芝軍事學院(1938)和總參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1952)。1917年參加赤衛軍。國內戰爭時期,參加對哥薩克白匪和卡列金、鄧尼金、弗蘭格爾軍隊的作戰,以及肅清北高加索匪徒的鬥爭,當時為列兵。1925年起在達吉斯坦步兵第13師任長和連長,在弗拉季高加索步兵學校任排長和營參謀長。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1938—1939年在工農紅軍總參謀部工作。1939—1941年任日托米爾步兵學校校長。1941年3月任步兵第200師師長
衛國戰爭時期,任步兵旅長、師長和軍長,指揮所屬兵團參加西南方面軍、南方面軍、克里木方面軍、北高加索方面軍、史達林格勒方面軍、頓河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作戰,在羅斯托夫附近,以及在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役中打擊德軍,強渡第聶伯河,解放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指揮所屬步兵第138師在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地區,同數量上占優勢的敵人激烈戰1個半月以上,積極地保衛了史達林格勒的接近地。1942年10—11月在該城內同敵人英勇奮戰。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出色地指揮步兵第15軍。因指揮部隊強渡第聶伯河成功,在戰鬥中表現了英勇頑強精神,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4年5月任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第39集團軍(該集團軍後屬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率領該集團軍在圍殲敵維捷布斯克集團時順利完成作戰任務,在攻占塔皮奧阿倫堡諾爾登堡勒岑柯尼斯堡等城市時戰功卓著。他所指揮的部隊因戰績突出,受到最高統帥13次通令嘉獎。
戰後任集團軍司令。1949年任蘇軍駐德軍隊集群副總司令。1952午起先後任敖德薩軍區司令助理,第一副司令。1954年任塔夫里亞軍區司令。1959—1963年任總高級步校校長。1963—1968年任總參軍事學院系主任。1968年退役。蘇聯二、三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3枚,紅旗勳章5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3枚,二級蘇沃洛夫勳章和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著作

《生活的道路是漫長的》,莫斯科1969年版;《在維捷布斯克城下(1944年6月23—27日第39集團軍所進行的維捷布斯克戰役)》,莫斯科1962年版;《翻過大興安嶺》,莫斯科1967午版;《火島》,伏爾加格勒1971年版;《穿過大風暴》(傳略),頓涅茨克1973年第2版;《伏爾加河上有懸崖……》,載《史達林格勒:歷史的教訓(會戰參加者回憶錄)》一書,莫斯科1976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