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伊籍[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伊籍[三國時期蜀漢官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籍,字機伯,生卒年不詳,兗州山陽郡(今山東金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年少時依附於同鄉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托請劉備照顧。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死,伊籍便轉投劉備,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入蜀幫助劉璋,伊籍亦有跟隨。隨後劉備和劉璋雙方決裂。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任命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其待遇次於簡雍、孫乾等。後升任昭文將軍,並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追隨劉備

三國智原畫-伊籍 三國智原畫-伊籍

伊籍,字機伯,是兗州山陽郡(今山東金鄉縣)人。伊籍與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是同鄉,從年輕時便依附於劉表。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因為遭到曹操的攻打,於是前往荊州(治襄陽,今湖北襄陽)投奔劉表。   劉備在荊州期間,伊籍經常拜訪劉備,托請劉備照顧。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劉表去世   ,伊籍於是轉而投靠劉備,跟隨劉備南渡長江,後來又跟隨劉備進入益州(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創製蜀科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進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伊籍所受到的待遇僅次於昭德將軍簡雍和秉忠將軍孫乾等人。  

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後,升任伊籍為昭文將軍。伊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漢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條列律令都出自這五人之手。  

趣聞軼事

三國智原畫-伊籍 三國智原畫-伊籍

有一次,劉備派遣伊籍出使東吳,吳主孫權聽說伊籍很有辯才,想用言辭挫敗他。伊籍剛進殿入拜行禮,孫權對他說:“你侍奉無道之君很辛苦吧。”伊籍當即回答:“一拜一起,談不上什麼辛苦。”伊籍的隨機應變之敏捷,大都與此類似,孫權對他的回答十分驚異。  

人物評價

三國志12伊籍形象 三國志12伊籍形象

陳壽: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伊籍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中出場,他是位著墨不多的人物,他是劉備的救命恩人。當劉備陷入危難之中時,是他通風報信,數次助劉備脫險。

影視形象

央視三國的伊籍 央視三國的伊籍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分別由劉龍濱、王輝飾演伊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