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攝影家協會

攝影精品攝影協會成立以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攝影逐漸成為當地叫得響品牌。 同時,注重在活動中鍛鍊隊伍,不但自己組織了大量的攝影展覽和賽事活動,而且積極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的各類攝影比賽,通過賽事活動發掘攝影精品、培養攝影新人。 開發攝影文化產品和創建攝影成果相結合,力推新人新作,探索出一條藝術市場化的路子。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任丘市攝影家協會是一支充滿激情的創作隊伍,立足冀中腹地、華北油城。風光秀美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給大家創作的靈感,方興未艾的城鎮建設是大家創作的動力,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和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的需求拓展了攝影工作者創作的空間,對於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是任丘攝影人不竭的創作源泉。
有嚴格的組織機構和沿革制度、嚴格的會員審核、民主選舉和管理程式、透明公開的財務賬目和協會章程等,是一個規範、健全的群文組織。
從89年成立至今,十多年辛勤耕耘,碩果纍纍。任丘攝影家協會在上級領導和全市攝友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立足基層實踐、謳歌時代精神、創作文化精品、培養攝影新人”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攝影賽事,深入開展攝影創作活動,精心培養攝影新人,取得了可喜成績。近年來,先後舉辦了18期免費攝影培訓班,培訓人員波及周邊縣市,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組織大型攝影展、比賽60餘次,輔導並培養攝影愛好者296人,其中有12人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70人加入河北省攝影家協會,50人加入滄州市攝影家協會,有360餘幅攝影作品入選滄州、省和國家攝影比賽並獲獎。市攝影家協會已躋身全國基層攝影家協會的先進行列。

賽事活動

協會成立以來,自覺發揮領頭雁的作用,組織發動攝影人用手中的相機,用善於發現、捕捉精彩瞬間的眼睛以影像的形式扣動時代發展的脈搏,傾聽新時代奮進的足音,為地方兩個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展示任丘風采,展現攝影師鏡頭中絢爛的影像世界,任丘攝影家協會積極籌辦各種影展和賽事活動。先後舉辦了任丘市首屆“新世界盃美好生活杯”攝影比賽、“美好家園”攝影作品比賽、任丘建市十周年攝影大賽、十人風光攝影聯展、慶五四青年攝影展、祖國頌攝影展、西北風——黃河風情攝影展覽等20餘場次的賽展活動。其中2003年組織的“中國第九屆國際攝影展覽”,吸引周邊15個縣市300餘名攝影愛好者前來觀摩學習,觀眾達2萬餘人次;“美好家園”攝影作品展覽應邀赴承德與第二十屆國展同時展出;第二屆全國文化館站攝影展也曾在任丘巡迴展出;組織了兩屆“西四縣市” 美術攝影巡迴展並組織作品參加一年一度的由中共滄州市委宣傳部、滄州文化局主辦的“滄州市迎新春書法攝影展”……在這些次活動中,任丘攝影家協會榮獲優秀組織工作獎,多幅作品榮獲一、二、三等獎……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積極嘗試企業於文化聯姻。先後與市農機公司聯合舉辦了“農機杯”攝影比賽,與任丘亞飛汽貿聯合舉辦了“亞飛汽貿一日”抓拍比賽,並特邀北京車模參加表演。與企業聯手合作,不但帶動提高了民眾攝影創作的整體水平,幫助企業實現了良好的廣告效益,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形象化地推介了任丘的城市形象。

攝影精品

攝影協會成立以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攝影逐漸成為當地叫得響品牌。廣大攝影愛好者深入生活,挖掘題材、潛心創作,創作出了一大批反映時代風貌、謳歌時代精神的優秀攝影作品,許多作品在省、市和國家舉辦各攝影大賽中獲得獎項。帶動和打造了一支充滿朝氣、充滿創作熱情的團隊,一個繁榮、活躍的創作局面已經形成。
金潔是這個團隊中優秀一員。近年來有一百五十餘幅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家級和省級攝影展、比賽中獲獎或入選,一千五百餘幅新聞攝影作品在美國《僑報》、香港《大公報》、《天天日報》、《澳門日報》等以及國內《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大眾攝影》、《河北日報》等報刊發表。金潔的成績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廣泛讚譽,先後被評為首屆“滄州十大傑出青年”、滄州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被中國攝影家協會評為“德藝雙馨”優秀會員、並榮獲中國攝影最高獎——第六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組織工作提名獎。
百花齊放,春色滿園。辛勤工作結出豐碩成果。黃安全的《彩雲飛渡》獲全國桂林風光攝影比賽優秀獎,《逶迤》榮獲河北省人大攝影比賽二等獎;李中奇的《舞》、《喜洋洋》、李占平的《回家》等五幅作品入選“上海第六屆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金潔的《傾訴》、司金鳳的《暮色》獲九屆國際攝影展覽優秀獎,金鐵石的《淀邊情話》獲《大眾攝影》“照片背後的故事”徵文優秀獎,《心心相印》獲中國石油總公司香港回歸影賽優秀獎,並在《攝影之友》月賽榮獲一二等獎;李寶順的《回眸》入選“第十八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 ;盧永力的《磚窯廠的民工組照》入選“第二十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等等。任丘攝影協會的成就斐然,創作局面令人鼓舞,為當地改革開放、傾力打造中等發達城市的建設構想敞開了一扇靚麗的窗。

協會隊伍

由於攝影協會的性質,沒有編制、沒有經費,每一名協會成員都是業餘,都是兼職,都有自己的工作,這樣事必會出現日常工作和協會工作在時間上的衝突和矛盾。協會每一次活動,基本上都是自己解決困難,自己出資。但是憑著對於攝影藝術的摯愛,對於民眾文化事業的熱情,大家都無怨無悔。
也正是為著這樣一份熱情、這樣一份摯愛,任丘攝影人這些年一直以協會組織為交流和拓展平台,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積極培養攝影人才,不斷充實壯大攝影隊伍。在成功開辦各種形式培訓班基礎上,每年在不同季節都要組織幾次攝影會員和致力於攝影藝術的同仁,選擇不同的地方戶外採風。行前大家根據採風地風土人情框定一個主題,把藝術創作和協會的日常活動結合起來,把一個相對粗放型的民眾團體組織通過共同的志趣愛好、共同的事業理想緊密聯繫起來,出成果的同時又豐富了協會活動。每次採風活動後,大家都集中起來,選片、評片,人們十分珍惜這樣學習和交流機會,每次都自費製作展牌,在不同地點展示公眾,專人講評,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
同時,注重在活動中鍛鍊隊伍,不但自己組織了大量的攝影展覽和賽事活動,而且積極參加省市和國家級的各類攝影比賽,通過賽事活動發掘攝影精品、培養攝影新人。
在近年的樂凱攝影藝術獎賽、“亞洲風采”攝影比賽、各屆國展、尼康獎比賽等活動中,市攝協都是集體組織開展創作,集體組織送稿,老手帶新手,新人勝舊人,形成了一個傳、幫、帶;學、比、超的人才成長鏈,優秀“攝手”不斷湧現。攝影協會在社會的影響越發重要,很多愛好者和自由攝影人都積極加入進來,協會活動呈現蓬勃之勢,攝影創作採風活動區域已遍及全國各地,作品題材日益豐富,內容愈加廣泛深刻,藝術水準不斷提高。

發展思路

近年來,注重探索攝影藝術的市場化運作和推介,嘗試“以商養文”。2005年,印製了《大好河山——任丘獲獎攝影作品選》掛曆;2006年結集出版了白洋淀風光攝影文集——《古淀風情》(記事周曆),初步實現了文史和攝影、文化和市場的有機結合,得到了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傾力支持,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07年,面向社會徵集有關白洋淀題材的風光風情作品,今年擬結集出版白洋淀文化系列叢書,從文化和藝術角度,以攝影形式多視角、多方位展現任丘風土人情,詮釋新時代人們欣欣向榮的建設生活。目前《白洋淀邊攝影人》已經交由出版社審稿,將於下月付梓印刷。
開發攝影文化產品和創建攝影成果相結合,力推新人新作,探索出一條藝術市場化的路子。同時,堅守藝術良知,恪守藝術規律,不惟上,不媚俗,不惟效益。
這些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向把任丘攝影人團結起來,風雨走過,值得欣慰。以攝影為媒介宣傳城市形象,也暗合了市委政府關於“滄州率先隆起,全國百強晉位,建設新型化工城市”的建設理念。協會工作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這些年,任丘攝影事業蒸蒸日上,攝影隊伍日趨壯大,水平不斷提高。攝影人用手中的相機,為和諧任丘的建設、為豐富和活躍人們的文化生活也為自己摯愛的事業奉獻著聰明、智慧和才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