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鍾根

仰天鍾根

仰天鍾根,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根。秋後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味苦,澀,性微寒。清熱解毒;調經止血。主熱痢;水瀉;淋痛;水腫;肝炎;膽囊炎;風濕痛;咳喘;勞嗽;咯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經閉;帶下;瘡瘍;痔瘡。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別名:朝天罐根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假朝天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dix Osbecdiae Crinitae
採收和儲藏:秋後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仰天鍾仰天鍾
灌木,高0.2-1.5m。莖四棱形,被疏或密且平展的刺毛。葉對生;葉柄長2-15mm,密被糙伏毛;葉片堅紙質,長圓狀披針形、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4-9cm,寬2-3.5cm,先端急尖至近漸尖,基部鈍或近心形,全緣,具緣毛,葉面被糙伏毛,背面僅脈上被毛,基出脈5。總狀花序頂生,或每節有花2朵,常僅1朵發育,或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花梗短或幾無;萼管長壇形,花萼長約2cm,紫紅色或紫黑色,具多輪刺毛狀有柄星狀毛,毛長達2.5mm,裂片4,線狀披針形或鑽形,長約8mm;花瓣4,紫紅色,倒卵形,長約1.5cm,具緣毛;雄蕊8,分離,常偏向一側,花絲與花葯等長,花葯先端具長喙,喙與藥室等長,藥隔基部微膨大,向前微伸,向後呈短距;子房半下位,4室,卵形,上部被疏硬毛,頂端有剛毛20-22條。蒴果卵形,4縱裂,宿存萼壇狀,先端平截,長1.1-1.8cm,直徑5-8mm,近中部縊縮成頸,被有柄刺毛狀星狀毛。花期8-11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2300m的山坡向陽草地,地梗或矮灌木叢中及山谷溪邊,林緣濕潤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溫度25-28℃和溫度大的環境最適宜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疏肥沃的壤土為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10-11月採摘成熟果實,曬乾後搓出種子,宜在低溫乾燥處保存,於翌年3月下旬播種。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溝深2cm,將種子與草木灰或細土拌勻,均勻地撒於溝內,覆蓋細地2cm,澆水保濕。苗高20cm左右定植,按行株距40cm×40cm開穴,每穴栽3株,壓緊,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幼苗具3-4對直葉時間苗,保持株距3-4cm.定植後,如遇天旱,應在早晚澆水。成活後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施1次人糞尿或複合肥,秋季施1次過磷酸鈣和麩肥,冬季追施1次堆肥或草木灰。並適當剪去過密弱枝和根櫱。

藥理主治

性狀

懷狀鑑別 根頭膨大,呈不規則的團埠狀,頂端有莖的殘基。根呈長圓錐形或圓柱形,略彎曲,直徑1-3cm,表面淺棕黃以至黃棕色。粗糙,粗皮多已脫落,或殘留部分呈薄片狀。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可見環紋,或不規則條紋。氣微,味酸澀。

性味

味苦;澀;性微寒

歸經

歸脾;腎;肺;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調經止血。主熱痢;水瀉;淋痛;水腫;肝炎;膽囊炎;風濕痛;咳喘;勞嗽;咯血;便血;崩漏;月經不調;經閉;帶下;瘡瘍;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泡酒。外用:適量,煎湯洗,研末或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