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山風景區

仰天山風景區

仰天山位於青州城西南46公里處。因羅漢洞(千佛洞)有天窗,“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古有“仰天高掛秋月圓”詩句,就是讚美仰天山風光的。2000年2月22日,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仰天山為國家森林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仰天山山勢雄奇,地貌怪異,寺院古老,文物豐富,森林環境優美,建築遺蹟遍布山間,名人題刻俯仰皆是。
仰天山奉獻一片純淨的綠蔭,一方返璞歸真的樂土。
仰天山森林繁茂,綿延無邊,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仰天山地貌特殊,有神秘莫測的溶洞、高俊奇險的山崖和千奇百怪的洞穴;仰天山的美麗和神奇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千百年來留下了大量人文古蹟。仰天山地區原為一片汪洋中的淺海陸棚,後經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產生地殼升降、斷裂,在地表和地下水複雜運動作用下,形成若干漏斗、落水洞、水平洞和懸掛泉,由於岩溶地貌發育和組合配套,構成錯綜複雜的洞穴系統。
據勘察,這些洞穴,縱橫交錯,彎彎曲曲,形態各異,有廊道、洞穴和水體,尤其在裂隙交會部位形成豎井、大窟,形態更加複雜。仰天山春夏秋冬風光各異,雨雪風霜景色不同。特殊的地形,穩定的森林環境,在各種氣候條件下為仰天山創造出美不勝收的特殊景觀。神奇的仰天山吸引了歷代文人政客和善男信女,千百年來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蹟。古老的寺院曾經是佛家弟子修練的淨土,瞻顧遺蹟,耳邊仿佛聽到悠悠的晨鐘,眼前仿佛浮現燎繞的香菸;漫步山間,隨處可見的碑碣石刻,記錄了人類歷史滄海桑田的風雨變遷。

景觀

圖
由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龍盤以及燦若錦緞的漫山紅葉所構成的“仰天風光”,構成一幅美妙無比的山水畫,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遊客。“仰天勝絕,甲於東方,聞名舊矣”。一年四季,這裡有賞不盡的風光,看不完的景致,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初春,草木吐綠,生機勃勃;酷夏,綠樹成蔭,泉水清洌;金秋,滿山紅葉,果實纍纍;嚴冬,層巒疊嶂,銀裝素裹。加上人文古蹟眾多,幽洞溶洞縱橫交錯,構成一所集遊覽、觀光、休憩、避暑、科研於一體的理想去處。

文殊寺

主峰東側有一平台,南、西、北三面皆為懸崖。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文殊寺,俗稱仰天寺,是我國現存的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始建於北宋,原有山門、鐘樓、鼓樓、佛殿、伽藍殿、文殊閣、三教堂等,現已重新修復。寺內另外幾塊石碑以及附近山岩上那些為數眾多的摩崖題刻,證明了該寺創建於北宋初年。據明朝嘉靖年間重修寺碑中記載: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遨遊天下,見仰天山好像他夢中見過的境界,以為菩薩顯靈,即命在此立寺。

黑龍潭

明禮部尚書馮琦《游仰天山記》記載:“佛殿凡六楹,泉出階下,甚清洌。僧以為池。”池即寺後雙井,俗名“黑龍潭”。寺內的大廳前、過廳後,兩個八角形的水池分列甬道兩旁,泉眼涌旺,涓流成溪。寺前,古槐兩株,石碑兩座:一為《重修仰天山碑記》,一為《重修文殊寺碑記》。

文昌閣

位於寺東北。閣台高拔,白壁紅柱,飛檐如翼,勢若凌空。憑窗而望,整個寺院及周圍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一覽無餘。相傳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地君的地方,舊時趕考的學子進京前都要到此進香,以求得文曲星的保佑。

望月亭

是一拱頂石質殿式結構,拱頂無梁,窗門四達,叢木環列,高明爽塏,雲濕風涼,坐落在文殊寺西南一道視野遼闊的山樑上。亭側有姊妹松1株;亭上有松3株,名曰桃園三結義松。南望,越過如黛的山巔,可以直視蒼穹;東望,漫過灌木叢生的深谷,目光所及,無遮無攔。在這裡度過月光如洗的仲秋之夜,腳下藤葛纏樹,耳邊蟲聲唧唧,確實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明時亭圮,工部尚書鍾羽正重建,並親手書“望月”二字作亭額,嵌於亭門之上。

佛光崖

寺西盡處有一巨型光崖,一壁萬仞,如刀削斧劈,逼立聳峭,高寬各數十米,人稱“佛光崖”。崖色赤褐,上部微凹,頂端圓秀,下部寬宏,間雜如黛站在崖根仰頭望去。只見雲動崖移,群鴉驚飛,野蔓附枝,飛松倒掛,各具情態,其勢險絕。崖壁下方鐫有金代明昌年間之線雕如來佛寶座及二侍童像,線條流暢,端莊典雅,栩栩如生。大概是由於光線折射的原因,佛光崖頂不大的一塊地方,在漆黑的夜裡能顯現出微弱的亮光,初宿山間的人常常因此而連聲稱奇。更有甚者,當地傳說佛光崖有時會放射出燦爛的光芒。鍾羽正在他的《仰天文殊寺佛崖放光記》一文中寫道:“萬曆四十八年四月朔,佛光崖放光三日,夜則穿月兩垂,色明如銀;晝則映日圓下,色耀如金……”,這是目前我們尚不能做出科學解釋的一種自然現象。?

幽洞

寺周圍的懸崖峭壁上,點綴著幾個離奇古怪的洞穴。有仙人洞、臥牛洞、觀音洞、水簾洞、羅漢洞等,奇巧各異。幾乎每個洞穴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為奇妙無比的景致,或為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這就更增添了仰天風光的誘人魅力。

羅漢洞(千佛洞)

俗稱千佛洞,古名白雲洞、又名太祖洞。洞闊數米,深60多米,高30米。洞內南壁上有佛龕四排,過去供奉著北宋“應真造像四十八種”。洞頂南側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見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銀盤似的月亮透過石隙將光亮灑滿洞中,形成著名的臨朐八景(古代這裡屬臨朐縣)之一“仰天高掛秋月圓”。據志書記載,過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們齊集洞中,敲磬擊鈸,鳴簫鼓瑟,奏樂賞月,通宵不息。羅漢洞洞壁鐫像刻字甚多,有宋天禧(公元1017-1021年)、乾興(公元1022年)、天聖(公元1023-1032年)等年間的。天禧和乾興是宋真宗在朝時最後的兩次改元,天聖是宋仁宗的始建年號,這時都為北宋前期,距宋太祖建國也不過50年左右。因此,都為仰天寺的始建之年增添了不少重要證據。

觀音洞

俗稱“隔山照”。過去洞內石壁上有一面“古鏡子”,平明如鏡,光可照人。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圍的山巒樹木全部映在鏡中,煞是好看。《仰天山記事》載:“不知何年,詩人題刻其上,遂不能照全。”只可惜由於千百年來遊人手雜,早已鏡毀景滅,如今人們已無緣觀賞這一奇妙的景致了。據說鍾羽正曾在此設鐵索,供人攀援,今亦不存。

仙人洞

在觀音洞南,虬松倒掛,懸在峭壁中間,翠柏掩門,人莫能攀。相傳古代有懸空的木質棧道與觀音洞相通,寺內的一位有名望的長老圓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從此路絕。如今,峭壁上空留一行排列整齊的座窩兒,似乎為上述傳說的佐證。

水簾洞

在山陰,北向,口如大都門。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水流出,冬夏不涸。洞外有池,池北為壁,水簾高掛,泠然有聲,下有石渦,奔流轉注,水散落,翩翩起舞。每當盛夏時節,來到水簾洞邊,看著那清澈的泉水從洞中源源湧出,下跌成瀑,瞻望著洞壁上趙明誠等名人的題刻,環視著周圍那起伏的山巒,確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風光實不失為青州的旅遊勝地。

仰天槽

山上四圍繞嶺,中為平地,長四五里,狀如馬槽,中部的一道土梁將“槽”分為南北二槽,南槽有黑龍洞;北槽有二洞,名四門洞、白龍洞,為雨季仰天槽周山匯水泄洪之地,每逢大雨,山水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兩個洞口像個巨大的漏斗,轉眼之間把茫茫無際的洪水泄得乾乾淨淨!

黑龍洞

至今探臨者絡繹不絕,洞實為一構造山隙,洞口闊而深莫測。相傳有龍潛於洞中,能興雲雨,洞底之恆溫蒸氣上冒,一年四季,呈顯不同觀感。盛夏季節有冷氣上冒,人立洞口,頓覺寒氣砭骨,不敢久停;隆冬遠望,又可見靄靄白氣從洞口蒸騰而上,神秘莫測。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離100餘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沒。宋朝時候曾經在這裡立過廟,宋哲宗趙煦還御賜一塊匾額,上書“靈澤”二字,堂堂皇皇地懸掛在廟門之上。以後又封為“豐濟侯”。

四門洞

洞深數百米,洞中有發育良好的石鐘乳、石筍和石幔,最高的石鐘乳達20米高,有水平鄰道和大廳數處,有支洞多處,溶洞之大為中國北方之最。

景區特色

仰天山有一條蜿蜒的大峽谷,為我們當嚮導的本地山民說,真要把全部仰天山走完的話,一共要花三天時間!越到裡面,水道越崎嶇,就跟原始森林差不多!才進峽谷時水流很慢,河道也寬,潺潺的河水經山上蜿蜒流下,冰冷刺骨,清澈爽口。抬頭向天空望去,天空就像被峽谷切成了一條細長的玉帶,偶爾有一隻山鷹在峽谷之間徘徊,這種景象讓人心脈膨脹。
仰天山景區人間仙境,天然氧吧,風光旖旎,四季如春。夾岸林茂山高,時見溪水臨虛注落;一河穌沙淨石,常臨飛鳥展翅騰翔。岸壁多懸崖,神工鬼斧;河途皆綠翠,夏草春花。汩汩流泉,時聞清歌麗曲,涓涓野水,長彈雅韻清音。一汪山風拂面,俗態自然添雅;幾口清泉潤肺,凡心滌盪無塵。江水清清,盡縱魚嬉蝦戲;吊橋甩甩,不乏遊客盪悠。逆水溯源,如攀蜀道,如上青天;順流探遠,可窮天際,可達蓬萊。真乃黔北小九寨,天下仰天山。
在仰天山駕著無動力的小舟,利用船槳掌握好方向,在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的水流中順流而下,漂流,一項勇敢者的運動。一條蜿蜒流動的河,延伸在峽谷堅硬的腹地。乘著橡皮艇順流而下,天高水長,陽光普照,四面青山環繞,漂流其間。

石道人峰

在仰天山下北道村山頂上,有九個石人,拱者、傴者、四顧者、負坐者、坐憩者,人稱八仙,第九個是個半身像,人稱李半仙。他學習不刻苦,不努力,怕吃苦,沒成仙。

九龍盤

仰天山盤山公路氣勢雄偉,蜿蜒盤鏇,堪稱一大景觀。全長3300米,寬6米有餘,蜿蜒迴環十二折。似群龍起舞,直上山巔,故以九龍盤命名。游者循山盤轉,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上聞林間之鳥語,下探古剎之清幽。東望群山疊翠,澗溪潺潺;西瞻山屏似畫,林海森森。摩雲崮昂首柱其南,獅子崮雄踞鎮其北。奇峰與怪石相伴,清泉與幽谷合鳴。

花山

跟古剎、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遠近聞名的“花山”。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喬灌木混交林頓呈異彩,深秋紅葉,燦若錦霞,一望無邊。過去,當地人把“九月九逛花山”,看作是一年中最為開心的趣事兒。屆時,人們雞鳴即起,串廟會,逛花山,日落方歸。近來,據專家們考查,在大約2400公頃的山坡上,雜生著各類花草樹木上萬種,各種鳥類近千種。雀檀等人們常用來製作盆景的觀賞植物,在這裡隨處可見;幾種過去被認為只有在南方才存在的稀有樹種,居然也在這裡露面了。人們不由慨嘆,能在偌大的面積上保持著這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確實難能可貴,難怪國家林業局把這裡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呢!仰天山有詩文、有美景、有宗教,幾番修葺,適人心懷。來聽故事、學藝術、探歷史、尋文化、訪美景,都會使您如痴如醉,留連忘返!

摩崖題刻

仰天山上,洞穴內,崖壁間,隨處可見的摩崖題刻,既生動地反映了歷史上的治亂興衰,又為研究我國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白雲洞口附近,有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鐫刻的一則題刻,全文是:“少尹副都總管黃摑安遠捕盜至此”。黃摑,當時為山東省經歷、益都府少尹兼山東東路兵馬副總管。他留在仰天山上的三處題刻都提到“捕盜”一事。據《宋史·李全傳》和《金史·仆散安貞傳》可知,宋、金之際,益都的楊安兒率眾起義,金章宗遣完顏為山東行省,黃摑為經歷官,率三千裝備精良的“花帽軍”討伐楊安兒,仰天山上的題刻就是這段歷史的佐證。另外這裡還保留有宋朝著名將領范仲淹和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的題刻。趙明誠等人在這裡留下了多處題刻和金代完顏贊“仰天勝絕,甲於東方”的題字,都堪稱珍貴的歷史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