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鄰為壑效應

以鄰為壑效應(英文 :beggar-thy-neighbor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一國採取的政策行動儘管對本國經濟有利,卻損害了別國的經濟。具體來說,即匯率代表貨幣的相對價值,因此,任何一個匯率水平,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制度選擇,任何一個開放經濟體為實現內外均衡而實施的巨觀經濟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外部性。其中,負的外部性即以鄰為壑效應。

釋義

以鄰為壑出自《孟子 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文章亦是對社會行為規範和行為方式的探討。孟子這是在舉例,不僅稅收要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治水也是一樣。大禹治水,就是人們治理水患行為的最好規範。有了這個規範,雖然與大禹不在同一個年代,不在同一個地點,治理的不是同一條河流,但應該學習大禹治水的行為方式,而不是只憑自己的想當然,把水患強加到別人頭上。其實,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才是最佳行為方式。

翻譯

白圭說:“我治理水比大禹還強。”

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著水的本性而疏導, 所以使水流汪於四海。如今你卻使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水逆流 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厭惡的。你錯 了。”

簡析

從方法上說,大禹治水順應水性,重在疏導;白圭治水卻高 築堤防,重在堵塞。

從效果上說,大禹最終將水導入四海,而白圭卻把水堵塞後 流向鄰國。導入四海造福人民而於人無害,流向鄰國則是損人利 己,仁者厭惡的行為。

所以孟子一再說:“你錯了。”並不承認白圭治水有什麼了不 起,更不用說超過大禹了。

從白圭治水“以鄰國為壑”聯想到我們生活中“以鄰為壑”的 現象,那可真是比比皆是,舉不勝舉的了。比如說,一個普遍現 象是,自己家裡裝修得非常豪華舒適,乾淨得一塵不染,但卻把 垃圾桶垃圾袋放在與鄰居共用的樓道里;自己家裡的花崗石地面 或木地板或純羊毛地毯要保持清潔,卻把一家人乃至客人的臭鞋 子都堆在門外樓道上擺展覽,讓上上下下的鄰居都在鞋陣中捂鼻 而行。這只是最為常見最為普遍的生活小事,至於那商家之間的 競爭,同事之間的勾心鬥角,政治鬥爭中的你死我活,“以鄰為 壑”的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總而言之就是一種損人利己,嫁 禍於人的行為。

當然,你知道“以鄰為壑”,人家也同樣知道“以鄰為壑”,結 果是人人都成了“鄰”,成了“壑”’,到時候,也就沒有一處乾淨, 沒有一處不受災害了。由此看來,“以鄰為壑”的最終結果是害人 害己。所以,還是收起這種“仁人所惡”的“以鄰為壑”手段, “以鄰為友”,大家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好。

出處

《以鄰為壑》選自《孟子·告子章句下》。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