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芒德爾

羅伯特·芒德爾

羅伯特·芒德爾1932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金斯頓市,1953年畢業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後到倫敦經濟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受到著名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和保爾·薩繆爾森的教誨,並於1965年獲博士學位(論文為“國際資本流動”)。1961-1963年,芒德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部門工作。在擁有了幾個教授頭銜後,從1974年起加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

基本信息

羅伯特·芒德爾 羅伯特·芒德爾

1999年 羅伯特·芒德爾(Robert A. Mundell)

在國際經濟學中,羅伯特·芒德爾一直是近四十年來最有影響的人物。他以凱恩斯和米德的研究為基礎,提出了一個優美的開放經濟模型,至今仍在運用;他闡述了各種匯率制度的限制和政策含義;以貨幣主義挑戰一種凱恩斯主義思路,以供給經濟學的理論給某種需求定向的學術界以巨大的影響。1999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他對在不同匯率制度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分析以及對最佳貨幣區域的分析”而榮獲1999年的諾貝爾經濟獎。

芒德爾在巨觀經濟理論的其他方面還做出了一些貢獻。例如,他指出,在高通貨膨脹情況下,投資者為了應付不斷提高的實質資本,就會降低他們的現金支付平衡。因此,甚至預期的通貨膨脹也會產生真正的經濟效應——這被稱為芒德爾-托賓效應(Mundell-Tobin effect)。

芒德爾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也做出了持續性的貢獻。他闡明了即使對外貿易受到貿易壁壘的限制,但勞動力和資本的國際性流動如何使國家間的商品價格趨於相等的情況。這可看作是著名的赫克歇爾—俄林貿易理論的補充論證,該理論認為,即使國際資本流動和人員遷移受到限制,自由商品貿易仍然會使國家間的勞動力和資本的報酬趨於相等。這些結論清晰地預言:貿易壁壘會刺激勞動力和資本的國際流動性,反過來,人員遷移和資本流動的障礙會刺激商品貿易。

芒德爾除了做專職教授外,還有許多社會兼職。他擔任過許多著名的高級研究中心的教授,也是許多機構的高級顧問,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歐洲共同體、拉丁美洲和歐洲一些政府、聯邦儲備委員會、美國財政部、加拿大政府等。

芒德爾一生著述頗豐,在科學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4部:《國際貨幣體系:衝突與改革》(1965)《人與經濟》(1968)《國際經濟學》(1968)《貨幣理論:世界經濟中的利息、通脹和增長》(1971),後面三部分別有德、日、法、西班牙、葡萄牙等譯本,1968年的兩本著作還有中譯本;編著11部;與人合編著作30多部;並做了大量的學術報告,以及為報刊撰寫專欄文章。芒德爾的經典代表著作包括著作《國際經濟學》(International Economics,紐約:麥克米蘭版,1968)和論文《最優貨幣區域理論》(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載於《美國經濟評論》51:657-665,1961)《固定和彈性匯率下的資本流動和穩定政策》(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載於《加拿大經濟學雜誌》29:475-485,1963)。芒德爾也很關注中國的改革,他近年的研究常涉及中國,比如《過渡經濟中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改革:中國個案》(1998),《體制轉軌國家的通脹和增長》(1996)等論文以及編著《中國的通脹和經濟成長》(1996)等。他近期的重要論文有《21世紀的國際貨幣體系:會恢復金本位嗎?》、《歐洲貨幣體系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後的50年;兩種體制的比較》、《歐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貨幣史中格鑼沙姆法則的套用與批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