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放生

詳細解釋

放生放生
代放生,既由法師代替緣主放生,幫助完成放生儀軌、和回向儀軌。

釋義:(1).把捕獲的小動物放掉。慈悲為懷者視放生為善舉。
【出處】:《列子·說符》:"邯鄲之民,以正月之旦獻鳩於簡子,簡子大悅,厚賞之。客問其故,簡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藥議》:"予嘗見丞相荊公喜放生,每日就市買活魚,縱之江中,莫不洋然。"
【示例】: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洪由義》:"性慈善,喜放生。暇時坐黃河畔,見漁人起網,凡所棄小魚細蝦,暨螺蚌之屬,悉拾之投於水中。"《花城》1981年第3期:"都是爸爸,媽媽從農貿市場買來的二元半一斤的田雞給放生了。"
釋義:(2).一些買小魚,泥鰍,小鳥放生的組織。
【出處】:唐白居易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示例】:全國放生聯盟小組定期舉行放生活動。
釋義:(3).猶言給予活命。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七二回:"越(薳越)飛馳出關,遙望之曰:'是矣!'喝令左右一齊下手,將訥(皇甫訥)擁入關上。訥詐為不知其故,但乞放生。"
【示例】:郭壽《迷路記》:"救她兩條命,拋兒舍女誰忍心,為的是放生。"
釋義:(4).北齊處理死囚方式之一。
【出處】:《隋書·刑法志》:"帝嘗幸金鳳台,受佛戒,多召死囚,編籧篨為翅,命之飛下,謂之放生。墜皆致死,帝視以為歡笑。"
釋義:(5).方言。謂中途把別人丟開。
【出處】:《海上花列傳》第三八回:"朴齋嗔責阿虎道:'耐膽倒大哚!放生仔哩,轉來哉!'"

放生的注意事項

放生放生
“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
註:應當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須阻止他人吃肉?為了實現放生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印光大師認為,買來貨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樣,必須妥善安排,尋找方便法門。不要確立定期放生之約,不要只在固定地點放生,不要規定必須放生某物,應該隨順機緣,機緣到時買來放生,所放生靈也能獲得實在利益。如果安排固定時間放生,只在固定地點放生,指定必須放生某物,只會促使有心人去多多捕捉這類活物,只能適得其反。

放生的歷史淵源

放生活動是佛教信眾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同生死的因果觀念,提倡救濟眾生的一種行為。中國放生的習慣並不始於佛家,儒家、道家學說中都講所謂“好生之德”,如《列予?說符篇》說:“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可見逢節日放生,古已有之。而且《說符篇》中還說:“客日:‘民知君之欲放之,竟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予日:‘善!”’是說禁殺放生有很大功德。但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大規模放生還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的事情,而且逐漸形成了放生的儀規。

佛經的放生

佛家提倡放生,其主要依據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說: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是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
若見世人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外《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子品》也有釋迦牟尼佛前生行菩薩道時的一段記載,當時佛陀為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條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義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國王請求派二十隻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魚群。其他一蝗經典也有不少與放生有關的內容。

佛家放生理論

佛家放生理論是從戒殺衍生出來的,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發展必然要放生。佛家認為,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
在中國,從南朝梁武帝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放生的風氣漸漸形成。梁武帝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
漢地真正大規模的放生活動始於天台智者大師,當時有天台山麓臨海之民,舍扈梁六十‘三所建立了放生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詔天下立放牛池八十一所,夫書法家顏真卿為此撰寫了天下放生池碑。宋真宗時.敕重修天下放生池,後來釋遵式上奏開闢杭州西湖為放生池。這些都是古代有名的放生事跡。明代蓮池太師是歷代高僧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的《竹窗隨筆》中,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因病食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篇,鼓勵戒殺放生。近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也親自為其弟子豐子‘愷所繪《護生畫集》中的每幅畫題詞.表現了佛家護生放生的慈悲情懷。
放生的儀式儀軌

在舉行放生儀式時

1、先要在放生處設立香案,準備淨水與楊枝,中間供奉觀世音菩薩像。
2、維那舉腔“楊枝淨水”香贊,主法者拈香禮佛;
3、其次,念三遍“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主法者舉杯說“菩薩柳頭甘露水,能令一滴遍}‘方,腥膻垢穢盡蠲除,令此壇場悉清淨”後,大眾同念《大悲咒》。給那些動物灑淨。
4、灑淨後,大眾念《心經》、《往生咒》,主法者再為動物開示佛法,並且傳授三皈依,大眾同念《懺悔偈》、《三皈依偈》、《發願偈》。
5、然後,主法者再次說法,大眾唱“胎卵濕化”贊,念佛繞生靈處三周,最後回向.儀式完畢後,將動物送歸大自然,還給它們一個自由的生命。

代放生機構

代放生賬號:
支付寶:[email protected]
福州釋玄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放生法師

羅李華法師羅李華法師
羅李華(1982-),字易通,號解憂,生於福建寧德易學世家,自幼深受祖輩易學文化薰陶,熱衷於研習傳統文化,繼承祖業,精心研究,不斷實踐與總結,對《易經》文化的實踐運用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經驗,可謂易登道岸。他在易學界獨樹一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反對迷信,崇尚科學,善於運用易經的哲學思維為世人解惑。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曾從過教,現為釋玄齋易道世家第七代傳承人、中國易學名人網主編、中國易經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易經名人協會成員、中華講師網國學講師、中國道教百科站主編、中國佛教百科站主編、中國風水百科站主編。2013年12月被騰訊網風水頻道收錄為風水專家,2014年6月被新浪網收錄為著名易學專家,201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水師之一。2015年相繼被搜狐新聞、鳳凰新聞等多家媒體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