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摩崖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城東約10公里處的仙都風景區初陽山、鼎湖峰、仙水洞、鐵城、小赤壁五最點,從唐代延續到近代。現存摩崖題記120餘處。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唐代乾元年間(758-760年)篆書名家縉雲令李陽凍的“倪翁洞”三字篆書和建中元年(780年)的一條遊記。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仙都摩崖題記仙都摩崖題記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浙江省
仙都摩崖題記V-448

簡介

仙都摩崖題記,在浙江省縉雲縣仙都景區。仙都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唐代以來,遊人不絕,留下100多處摩崖題記。主要分布在初碭山、鼎湖峰、小赤壁、鐵城等地。其中唐代摩崖2處,包括曾任縉雲縣令的著名唐代書法家李陽凍的“倪翁洞”題記。
.仙都摩崖題記

其中不乏名人之作,如宋代蘇舜元、楊傑等人的作品。仙都摩崖題記在浙江省縉雲縣仙都風景管理區初陽山、鼎湖峰、仙水洞、鐵城、小赤壁五景點,從唐代延續到近代。現存摩崖石刻和題記120餘處。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間篆書名家李陽凍的“倪翁洞”三字篆書和建中元年的一條遊記。宋代摩崖題記有55處。明清題記有32處。民國(公元1912-1949年)時期的題記有15處。當代題記有10處。仙都山是中國道教名山,所以題記內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關的。也有遊人的題詞,體裁包括詩賦和散文。書體有篆、隸、行、楷、草等體。題記作者較出名的有唐代的李陽冰、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李健、清代的袁枚、民國的樓村和現代的沙孟海等人。
仙都摩崖題記延續一千多年,書法品類眾多,風格各異,而且有很多精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而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不多見的。題記中多次記錄了仙都山的道教以及儒家的活動情況,是不可多得的文字資料
摩崖石刻是我國古人利用天然石壁刻文記事傳載文明的一種方式。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境內的仙都摩崖題記,保留著我國唐代以來名人石刻120多處,其中著名的有唐代的李陽冰、宋代的沈括、清代的袁枚、現代的沙孟海等人書法題記。
2001年,仙都摩崖題記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成為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6年8月初,有遊人向記者反映:去年一個電視劇組在仙都拍攝時,因劇情需要將仙都摩崖題記中的“鐵城”摩崖兩字用塗料塗抹了,至今沒有復原。
.仙都摩崖題記

“鐵城”摩崖每個字3米見方,兩字離地20多米高,氣勢雄渾,為明朝萬曆年間縉雲知縣郝敬所書,是仙都5大摩崖石刻之一。但記者在現場已看不到“鐵城”兩字,巨大的崖壁上被不知名的塗料覆蓋著,只有石刻下方的落款處,還能依稀辨認出“萬曆庚寅歲……”等兩行小字。
當地村民說,這是2005年六七月一個香港電視劇組塗的,事後曾用水噴洗過,但把“鐵城”原有的紅色底漆也洗掉了,後來就停下沒訊息了。隨後聞訊趕到的仙都風景區管委會主任胡正清對此解釋:去年香港《大旗英雄傳》電視劇組在拍攝前,曾做過試驗,塗料是可以清洗的。劇組走後,留下2000元保證金給我們,要我們自己搞回去(指清洗塗抹的石刻)。胡主任還特彆強調:當時劇組留下的這點錢太少,還不夠搭腳手架的工錢,因此一直沒有清洗,我們準備等兩年一次的全景區摩崖石刻填色時再恢復“鐵城”石刻的原貌。
浙江省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則明確表示,國家文物局在2001年下發的《文物拍攝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館藏一級文物的拍攝,由國家文物局審批,在審批同意後向拍攝申請單位頒發《文物拍攝許可證》”。由於是屬地管理,仙都不屬於我們文物部門管。但是塗抹對全國重點文物肯定會有損毀,我們會積極過問此事的。
近年來,一些影視劇組在風景名勝區攝製時造成的破壞和損毀,引起了全社會各方的關注,國家建設部為此專門下發了嚴格禁止和限制在風景名勝區拍攝影視活動的通知。仙都摩崖題記是仙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全國重點文物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雙重保護,但“鐵城”摩崖石刻被塗抹竟一年之久無人理睬、無人修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