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師鄉

仙師鄉

仙師鄉位於永定縣西南部,東與金砂、城郊鄉相接,南與廣東大埔縣長治鄉相連,西與峰市鎮、洪山鄉毗鄰,北與上杭縣稔田鎮接壤。面積14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仙師村,距縣城14公里。轄16個村民委員會,164個村民小組,有66個自然村,其中有15個革命基點村。2000年,全鄉有人口4543戶19024人。均屬漢族,講客家方言。

基本信息

地區概述

仙師鄉農民正在處理芋子
仙師鄉位於縣境西南部。東與金砂鄉城郊鄉相接,南與峰市鎮、廣東大埔縣長治鄉相連,西與洪山鄉毗鄰,北與上杭縣稔田鎮接壤,面積146平方公里。鄉政府設於仙師村,距縣城14公里。2000年,有16個村委會,164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15個),4543戶19024人。設國中、職業中學各1所,國小12所,衛生院1所。名勝古蹟有蘭崗上萬石的金峰庵

該鄉交通發達,從縣城到棉花灘水電站的四級混凝土公路和龍梅鐵路穿境而過,凹下設有火車站。村村實現公路、通信、供電“三通”。1999年,鄉政府抓住興建棉花灘水電站和龍梅鐵路仙師站兩項工程的機遇,加強仙師市場集鎮規劃與建設,增建橫街、沿河、殿前、深塘、吾前等5條街道,長達3公里。該鄉資源豐富,山地盛產松、杉、雜木及松脂,有錳礦、粘土、高嶺土、稀土等礦藏。有110千伏變電所1座,小型水電站5座。

歷史沿革

1950年屬金砂鄉,1957年析設仙師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仙師鄉。1997年,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仙師、務田、蘭崗、九坑、西洋、書華、秀富、大阜、金寨、三壩、華僑、石鼓、恩全、錦豐、大嶺15個村委會。1998年,將錦西居委會劃歸峰市鄉管轄。

農業發展

仙師鄉勞動中的農民
該鄉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水稻、烤菸、蔬菜、瓜果、“六月紅”芋子等。1999年,定為全市8個種植業結構調整示範鄉(鎮)之一。1988 年以來,該鄉始終把“穩定農業、發展多種經濟”作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戰略措施來抓。結合鄉情實際,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適應市場的高產、優質二系稻。1998年以後,在全鄉範圍內推廣特優品種——福二優2168 、2163 ,全鄉糧食生產穩步發展。2000年,水稻播種面積2654 畝,總產量 10726噸,比1988年增加1120噸;種植烤菸3500畝,總產量357噸,比1998 年增加15 噸。仙師的地理環境和土質適宜芋子生長,而且比其他地方提早兩個月上市。

1995 年,全鄉種植芋子1500畝,實現產值近200萬元。1998年,註冊“六月紅”芋商標。2000年,芋子銷往福州、廈門、浙江、汕頭、深圳等10多個城市市場,還與廈門蔬菜公司合作將“六月紅”芋子出口日本。該鄉被譽為“芋子之鄉”。 2000年,該鄉果園面積發展到11702 畝,水果總產量 1265 噸。其中,務田菅溪蜜柚因質優、味好而享譽縣內外。建立1000多畝晚熟龍眼、東魁楊梅等名、優、特、新果園基地。其中,2000年首次與香港鵬基有限公司合作引進馬來西亞大果香蕉,並在錦豐村建立 200畝試種基地。同時還引進試種洋香瓜10畝、金苹棗10 畝。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養殖業迅速發展。2000年末,耕牛存欄1925頭,比1988年增加 607 頭;生豬存欄18600 頭,比 1988 年增加 8565 頭,生豬出欄38150頭,比1988年增加21135頭。2000 年造林1255畝,完成木材採伐 1000立方米。全鄉有石板材廠4家,年產石板材3000立方米;磚廠5家。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2.11億元,比 1988年1954萬元增長9.8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9742萬元,比1988年661.9萬元增長13.7倍;工業總產值5728萬元,比1988年112萬元增長50倍;年財政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4元,比1988年327元增加2887元,比增8.8倍。

經濟發展

仙師鄉仙師鄉

國民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2005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4.27億元,比2000年增長1倍;工農業總產值2.37億元,比增53.2%;財政收入294萬元,比增13.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4127元,比增28.4%。

農業發展成效顯著 2001~2005年,仙師鄉黨委、政府立足山區、庫區和農業鄉的實際,按照調高、調大、調優的目標,實施“山、水、田、院”的農業發展思路,發展農業生產。山頭以發展蜜柚、東魁楊梅、速生豐產經濟林為主,改造庫區失管果園;水中以發展庫灣網箱養魚、養鴨為主;田裡做強、做大“六月紅”芋、烤菸;庭院以養殖瘦肉型豬為主,發展規模養殖。農業產業初具規模和特色,其中“六月紅”芋、務田蜜柚、東魁楊梅成為全鄉乃至縣內、市內的特色農業品牌。2005年,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產值分別為5596萬元、683萬元、6025萬元、781萬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25.1%、110.6%、40.8%、54.0%。5年共造林3700畝,2005年末共有林地面積14.9萬畝,森林綠化率73%。

項目帶動成效凸顯 挖掘區域、交通、資源等優勢,落實優惠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立項、征地、用地、用電等實際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不斷改善和最佳化投資環境。2004年,新增鑫龍、宏順2家石板材廠、25條生產線,石板材年產量增加35萬平方米;新增仙華、大嶺2家紙品加工廠,年產值300萬元;新增1家萬豐木業有限公司,年產值300萬元;新增1家喜欣藤編工藝廠,年產值300萬元。2005年,新增1家福廣機磚廠,機磚日產量增加20萬塊。同年,全鄉企業總產值達2.35億元,比2000年增長11.4%。

移民工作紮實推進5年間,全面完善完成二、三期移民安置點的供水、供電、道路、排污、通信等附屬配套設施,解決恩全、三壩、華坊等村生產資源配置中遺留的問題,基本完成移民生產資源配置。加強地名區劃管理,2002年增設新僑、華坊兩個移民行政村。重視移民後續發展工作,組織移民開發山地立體種養、庫灣養殖,實施移民就業培訓,引進藤編工藝,解決移民富餘勞動力出路,增加移民收入。重複上訪數量、來信來訪人次明顯下降,未出現集體或越級集體上訪及移民聚眾圍堵國家機關和滋事擾亂社會秩序的群體性事件,亦無發生故意阻撓水電站的正常運行、人為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案件。

特色產業

仙師鄉仙師鄉
2001年12月,由鄉農業發展中心申報的“六月紅”芋、芥菜、珍珠豆、茄子、苦瓜5個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專家的評審,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A級)證書。2004年,務田蜜柚申請並取得註冊商標。

“六月紅”芋是仙師鄉農業主導產品。2001年8月,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六月紅”芋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範,內容包括芋田選擇、產量指標、種芋要求、種植、芋田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留種等8個方面。仙師鄉芋農嚴格按照技術規範進行栽培。2004年,全鄉種植“六月紅”芋3000畝,商品芋平均價格在2.4元/公斤以上,主要銷往廈門、浙江,出口日本,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創歷史新高。

仙師鄉充分利用棉花灘水庫資源,大力發展水庫網箱、庫灣養魚業。2001年,全鄉開發庫灣養殖180畝。2004年,開發網箱270箱4320平方米。至2005年,全鄉開發庫灣養殖364畝,網箱440箱7040平方米,魚類年產量達122噸。

基礎建設

交通發達,從縣城到棉花灘水電站的四級混凝土公路和龍梅鐵路貫境而過,該鄉凹下設有火車站。村村實現公路、通訊、供電“三通”。1999 年,抓住棉花灘水電站和龍梅鐵路仙師站兩項工程興建的機遇,加強仙師市場集鎮規劃與建設,增建橫街、沿河、殿前、深塘5 條街道,長達3 公里。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鼓勵社會各界捐資辦學,辦學條件得到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0 年,全鄉有國中1 所,職業中學1 所,國小12 所(其中完小 7 所,初小5 所),有中學生1180 人,其中:職業高中學生51 人;小學生2350 人,在讀幼兒312 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是全縣“兩基”達標鄉之一。建有有線電視站 1 座,實現與縣城有線電視聯網。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有110 千伏變電所 1 座。全鄉有固定電話649 多部,建有移動通信基站1 個,行動電話1233 部。

有1 所醫院,醫務人員15人,病床19 張。醫療站(所)22 個,醫務人員26 人。農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在仙師設立了辦事處和保險站,有信用社,辦理存、貸款和保險極為方便。

名勝古蹟有蘭崗上萬石的金峰庵,仙師老街的“三聖公王”宮(於1952 個被拆建仙師供銷社),恩全村雕有“梵天大帝神像”的陰橋(於 2001 年被棉花灘水電站庫區淹沒),大院寺(已拆毀建大院中學)。

社會文明建設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計生工作穩步發展,堅持黨政領導親自抓、負總責,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計畫生育工作責任機制,不斷加大計生工作考核督查力度,切實加強計生幹部隊伍建設,做到責任、措施、投入三到位,計生工作整體水平明顯提高。教育工作有新局面,通過不斷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加大對學校的投入,使中國小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5年累計爭取上級投入教育資金達100多萬元,用於仙師中學、蘭崗國小校舍改善和中心國小多功能教室,中心國小、仙師中學學生宿舍樓建設。2005年12月,“雙高普九”順利通過省、市驗收。社會保障力度加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2001年全面完成敬老院的遷建。2005年,全鄉350戶、91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5”災後重建工作落到實處,遵循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科學安置的原則,加大對重建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重建安置工作順利進行。至2005年底,基本完成全鄉受災無房戶重建任務。2004年,完成書華大塘村30戶、117人的“造福工程”任務。科技、衛生、防疫、扶貧工作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 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精心組織,深入開展“愛我家鄉、建我仙師、美我家園”主題活動,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以及移風易俗活動。依法治鄉紮實推進,“四五”普法教育圓滿完成。不斷夯實治安基礎,以創建“平安仙師”活動為抓手,加大對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做好民眾來信來訪和矛盾排查調處工作,努力消除影響社會安定的不利因素,確保社會安定、和諧發展。全面落實責任制,不斷加強安全監管力度,企業安全生產、非煤礦山整治和龍湖水上安全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