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岫山

仙岫山

瓜溪刺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安市溪潭鎮瓜溪畲村。 仙岫山位於福安市坂中畲族鄉。 東山位於福安市康厝畲族鄉東山畲村。

景點介紹

仙岫山位於福安市城西,主峰仙嶺鼻,海拔647.9米。相傳山上有遺蹟南宋理學家朱熹曾登臨遊歷留下“小雲深處神仙府,禾稻半時富貴家”的詩句,每逢雨後天晴,仙嶺翠岫拂雲嵐,紅霞蔚玲瀾,古時岫邑人譽為韓陽十景之一“仙岫晴雲”,這裡還時常出現“佛光”。

相關景點

太姥山

位於福鼎市秦嶼鎮。國家級自然風景區。有54險峰、45奇石、24洞、10岩、9泉、3溪、2嶺、1谷。最高峰為摩霄峰,海拔917.3米。太姥山原名太母山,漢代東方朔奉武帝之命授天下名山,太母山被冊封為三十六名山之一,改為今名。相傳太姥為藍母,愛種菁,後羽化成仙。太姥山下有畲村、藍溪,每年八月,溪水變藍,畲民在溪中染帛。清乾隆知府李拔有詩云:
藍溪勝跡古流傳,染就輕盈疊翠煙;
試看年來秋水碧,混同莫辨蔚藍天。

白雲山

位於福安市曉陽鎮。省級自然風景區,山上常年白雲繚繞,

故名。最高處繆仙峰海拔1450.2米,為福安最高;史志上稱之為“閩東第一山”。有東海觀日、佛光勝境、仙人對奕、午時睡蓮、五彩鯉溪、九龍奇洞等景觀。每年農曆六月初一進香節(也叫游山節)前夜,福安及周邊閩浙各縣畲漢民眾數百成千人摸黑登山,爭進“第一爐香”;天亮以後,香客們游山觀日,畲族青年男女則盤詩對歌,盡情歡樂,此俗衍為畲族定期歌會。瓜溪刺桫欏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安市溪潭鎮瓜溪畲村。省級自然保護區。瓜溪畲村分里外兩個自然村,在里瓜溪海拔150-500米的峽谷及其周圍方圓10平方千米的山野中,分布有3600多株大大小小的桫欏樹,最大的一株高達6.5米,超過《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最高6米的記載。保護區內山勢崔嵬、雲霧氤氳,怪石崢嶸,疊瀑奇秀,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瓜溪刺桫欏自然保護區

位於福安市溪潭鎮瓜溪畲村。省級自然保護區。瓜溪畲村分里外兩個自然村,在里瓜溪海拔150-500米的峽谷及其周圍方圓10平方千米的山野中,分布有3600多株大大小小的桫欏樹,最大的一株高達6.5米,超過《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最高6米的記載。保護區內山勢崔嵬、雲霧氤氳,怪石崢嶸,疊瀑奇秀,自然景觀十分豐富。

仙岫山

位於福安市坂中畲族鄉。最高處海拔600米,為“韓陽十景”之一“仙岫晴雲”之所在。山上可觀韓城美景,可見佛光奇觀(已知佛光持續時間最長為35分鐘)。仙岫山有畲村多處,位於半山處的仙岩畲族村建有“仙岩畲族風情園”。
清泉洞 位於福安市穆雲畲族鄉鳳翔山側峰。鳳翔山有福安畲族人口最多的畲族自然村鳳洋(該村原名鳳翔)。清泉洞為一方名勝。巨石覆洞,以洞為寺,洞中有洞,曲折深幽;內有一泉,清澈甘甜,常年不竭。

大林鐘氏宗祠

位於福安市坂中畲族鄉大林畲族村。祠建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於光緒年間。祠內供奉從元代到清光緒八年(1882年)三十四世鍾姓先祖牌位470多面。祖牌雕刻精細,保護完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東山

位於福安市康厝畲族鄉東山畲村。山上有飛瀑奇石和“東山雪洞”勝跡。“雪洞”及其四周還有許多摩崖石刻,據史志記載,均是抗清英雄劉中藻的題刻。

觀音亭寨

位於霞浦縣水門畲族鄉半嶺村。有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寨堡,寨堡門上方有石刻“觀音亭寨”四字;亭外還有明清時代的碑刻15面。每年元宵、重陽,畲民在此聚會,盤詩對歌,成為習俗。
樟坑藍氏大厝 位於霞浦縣崇儒畲族鄉樟坑村。大厝分為母厝和子厝,母厝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子厝有兩座,附建於母厝左右。三大座形成一個整體,占地近5畝,坐南朝北,平面呈棋盤狀;有9個廳堂、6個天井、99根大柱;厝屋分兩層,每層各有94間。外觀建築也很有特色,是畲村罕見的群體建築。

中華畲族宮

位於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亭坪畲族村。建於1995年,“1995年中國閩東畲族風情旅遊節”在此舉行。現建築有仿漢宮闕門樓和忠勇王殿等,總占地面積50畝。忠勇王殿正中央供奉著忠勇王和三公主的坐姿雕像,門樓上方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學者費孝通手書的“中華畲族宮”題刻。中華畲族宮自1995年以來,多次接待了包括李鵬、田紀雲、布赫在內的中央領導和重要貴賓。該建築群正在不斷增建、充實、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