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之稅

他鄉之稅是由田毅所著的一本書籍,於中信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他鄉之稅他鄉之稅
他鄉之稅

一個鄉鎮的三十年,一個國家的“隱秘”財政史

作 者:田毅,趙旭 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 數: 420000

版 次: 1

頁 數: 360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61257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財政稅收

定價:¥49.00

編輯推薦

其實,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的程度。

——溫家寶總理(於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

管不住政府的線,怎能管好政府手中的權?

千年來,財稅影響甚至左右著每個人乃至每個國家的命運。改革開入的三十年間,中國的財政留下了怎樣的軌跡?一個北方小鎮,這些年發生的波瀾詭譎的變革,又如何折射著一個國家的“隱秘”財政史?洞察歷史,以把握未來,踏上中國的財政民法治之路。

我特別贊賞田毅和趙旭的《他鄉之稅》。這本書立足現實問題,描述現實生活,通過改革演進過程的考察來透視基層政府的生計活動,研究資料豐富,刻畫手法細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意味深長的鄉鎮政府三十年生活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樹凱

書稿感覺好極了!現在學界和政界都需要《他鄉之稅》這樣的好東西,而不是無病呻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從一定意義上說,小鄉鎮即大中國,鄉鎮財政是理解中國農村政權運行狀況的核心。作者通過第一手的資料和紮實的實地調查,以客觀、生動的筆法展示了一個鄉鎮的起起伏伏,農民和幹部的命運、基層政權的定位探詢、政權間財政和行政的複雜關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方面讓我們有“接地氣”的痛快感,另一方面又引發我們對農村發展的憂思。這是一本幫助我們了解和把握當下中國基層真實運行的不可多得的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守英

在過去的幾年裡,田毅數十次跑到中國北方的一個小鎮,想要揭開一個秘密,那就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中國北方鄉村經濟運作的謎底到底是什麼?他的書稿一拖再拖,可能不是商業意義上的“好作者”,不過,我喜歡這樣的作者。

——“藍獅子”出版人、財經作家 吳曉波

這是一本對於我們理解中國基層政治生活非常有啟發性的書。作者通過長期的資料收集、實地探訪和私人日記,力圖給我們描繪出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基層政治生活變化的軌跡以及背後的邏輯。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也許會更理性地看待中國的基層政治,特別是基層官員的生存邏輯。

——中央編譯局研究員楊雪冬

內容簡介

政府財稅關乎國計民生,更與每一個公民的權益休戚相關。國家財政的“陽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體制改革和公民權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一個普通的北方小鎮,三十年間,圍繞著政府的錢和老百姓的錢,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國財政的“隱秘性”。

本書將帶你走進這座小鎮,近距離觀察他們的生活軌跡和命運,揭開鮮為外界所知的隱秘的稅收流動真相。作者歷時8年,訪問上百人,取得眾多第一手賬本、檔案、私人日記等未公開材料,通過鄉鎮這個小小的視窗,描繪出一幅國家三十年財政史的宏大畫卷。

鄉土之稅,將是我們重新踏上這三十年當代中國道路的一份獨特通行證……

作者簡介

田毅,現供職於《第一財經日報》,並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在財政機關、新華社、《21世紀經濟報導》等單位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轉型社會公共政策和鄉村變遷。曾獲美國東西方中心獎學金赴美、韓訪問。

目錄

導言:在流動的迷霧中穿行

引子:捲入

那一夜

腦子壞了

公堂上下

鎮長

第一篇 大開合(1976-1988)

第一章 擠出來的革命

“外流”者

平城鎮

“雙層”交易

作業組突圍:“娶過的媳婦說不得”

第二章 蜜月

李二柱的選擇

廟會重開張

口袋、小財政與“意外”的承包費

第三章 自籌號角

“突來”的旱情

關鍵之年

半邊天

第四章 動員新天地

初嘗市場

收購忙、糧倉內與國庫中

承轉起合鄉企路

消失的納稅人與強化的“掛鈎獎勵”

第二篇 入口(1989-1995)

第五章 “推手”

葵花、布料與假羊毛

自家“灶台”

從紹興到石家莊

別了,供銷社

第六章 起風波

誰的磚窯(上)

誰的磚窯(下)

“長肉的事兒”

第七章 猛進中

北村內外(上)

北村內外(下)

稅費及三個羊圈

“達小康”

第八章 源起

何楠被免

“優、良、平”

零散稅的誘惑

縣鄉“自給”接力賽

第九章 上下間

1993年

成就與變奏

鄉乾起伏

第三篇 迷宮(1996-1999)

第十章 追逐

“鳥窩窩”新市場

加速

黯然神傷

第十一章 玄機

暗戰

三次尷尬的買賣

“一個政府,兩個稅收任務”

部門間的“合作”

第十二章 微言、掮客與“開支”

“拿錢買稅”

三掮客

審計平城:何以墊支?

第十三章 重重複疊疊

三天三夜調地會

農情五斷章

范春的世界

鄉企命運

第十四章 娃娃與老師

三娃娃之死

意想不到的官司

28張請假條

第十五章 大轉折

一巴掌減免8萬元稅?

尾欠!尾欠!

墊稅

“掰手腕”

第十六章 緊急通知與新網路

緊急通知

點化

邊緣與中心

半邊戶

第四篇 原委(20世紀90年代末-新世紀初)

第十七章 流動的利潤

“賣方”主力

“晉車外掛”拉稅戰

建安難題

發票大案背後的買家與嚴格治理

第十八章 公開資料中的“盆地”

買稅三例

一位副鎮長的年終總結

90個公開案例

“流動”與“盆地”

擴大的“斷裂”

第五篇 行行且行行(2000-2006年)

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

稅費之變

“航測”、“大畝”與難停的尾欠

“老手”與“新手”

“磨不推自轉”

第二十章 發力

牛夢

工業興縣、項目為王

“三板斧”

第二十一章 免稅前後

真假公章

直補新形象

無稅之村

門市萎縮?

不同的錢、不同的人

第二十二章 專業化

專職、兼職和“一肩挑”

“安南那兒有稅可買嗎?”

“冒出”債務700萬

“超買”

第二十三章 治理

團結起來!

招商“回歸”,引稅漸逝

遺失的責任

新書記與大力治理

第二十四章 交織

集體資產流失風雲

鄉鎮部門化?

縣城諸“衙門”

非稅收入“迷信”

尾聲 待續的歷史

保衛中學

希望

結語 以萬變應萬變?

致謝

附錄1 資料來源

附錄2 參考文獻

附錄3 公開資料中的部分引稅、買稅情況

注釋

媒體評論

我特別讚賞田毅和趙旭的《他鄉之稅》。這本書立足現實問題,描述現實生活,通過改革演進過程的考察來透視基層政府的生計活動,研究資料豐富,刻畫手法細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意味深長的鄉鎮政府三十年生活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趙樹凱

書稿感覺好極了!現在學界和政界都需要《他鄉之稅》這樣的好東西,而不是無病呻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從一定意義上說,小鄉鎮即大中國,鄉鎮財政是理解中國農村政權運行狀況的核心。作者通過第一手的資料和紮實的實地調查,以客觀、生動的筆法展示了一個鄉鎮的起起伏伏,農民和幹部的命運、基層政權的定位探詢、政權間財政和行政的複雜關係。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方面讓我們有“接地氣”的痛快感,另一方面又引發我們對農村發展的憂思。這是一本幫助我們了解和把握當下中國基層真實運行不可多得的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守英

在過去的幾年裡,田毅數十次跑到中國北方的一個小鎮,想要揭開一個秘密:那就是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中國北方鄉村經濟運作的謎底到底是什麼。他的書稿一拖再拖,可能不是商業意義上的“好作者”,不過,我喜歡這樣的作者。

——“藍獅子”出版人、財經作家 吳曉波

這是一本對於我們理解中國基層政治生活非常有啟發性的書。作者通過長期的資料收集、實地探訪以及通過私人日記,力圖給我們描繪出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基層政治生活變化的軌跡以及背後的邏輯。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也許會更理性地看待中國基層政治,特別是基層官員的生存邏輯。

——中央編譯局研究員 楊雪冬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擠出來的革命

“外流者”

1976年夏的一天,平城公社馬蹄營大隊宋潤寶下定決心趕赴延安。凌晨5點,健壯的他背上一長卷行李溜出村,第二天黃昏來到延安,遠望寶塔山,野花一片。不過這個地主子女不是來參觀革命聖地或訪親探友,他的唯一目的就是把肩頭那一大卷東西賣出去,換成錢回家買糧食。

馬蹄營距平城公社中心10里地,鹽鹼嚴重,細心人估算這個大隊此時“至少有70%的勞動力偷偷‘外流’,小隊、大隊、公社幹部不管,春耕垮了”。他們甚至把生意做到北京,人們說來往的火車上時常可見他們隊的農民互相打著招呼。遇到緊俏時,“外流”一趟甚至掙回過700元,那可是公社幾個領導一年的工資呢。

他們賣出的物件是炕布——北方人家的好東西。以往農家炕上多鋪葦席,扎人,相比之下這紅紅綠綠、布滿牡丹鳳凰的炕布當然惹人喜歡,娶媳婦更少不了。一塊炕布用一斤漆,10元錢成本,賣價至少20元。

70年代末那幾年,每當黑夜,馬蹄營家家戶戶幾乎都在辦“美術展”:男女老幼齊上陣,先裁自洋布,再掛上牆,之後塗底子,最後女人和孩子們拿著沾滿油漆的棉花團,幾扭幾轉,一朵朵鮮艷的牡丹花就出來了。

但畫、賣炕布絕對是“地下活動”,必須反鎖家門,油漆再嗆也不開窗,賣布歸來也非等到半夜才敢進村。

宋潤寶從延安回來不久就遭遇了幹部的突然襲擊。一天黑夜,四五個人突然翻過他家院牆,一舉繳獲7塊炕布。大隊書記就此給公社寫了份匯報。

公社(黨委):

在全國民眾“學大寨運動”猛烈向前發展,各地先進單位不斷湧現時,我們大隊階級鬥爭尖銳、複雜,資本主義泛濫。有多人畫炕布,搞投機倒把,多次教育不聽,反而更嚴重。有的不參加勞動,在家畫。對有些好貧下中農有很不好的影響。後來大隊沒收11塊炕布,經研究,(已)處理,款付本人。其他的沒收,請批示。

馬蹄營大隊

1976-7-2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