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指標

人類發展指標

(HDI= (HDI= (HDI=

統計數字根據平均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等作為指標。

目錄
1 計算方法 2 HDI的優點和缺點 2.1 優點 2.2 缺點或批評 3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 3.1 歷年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 4 參見 5 外部連結

計算方法

由於人均GDP並不是衡量人類發展的唯一指標,因此人類發展指數另外加入兩個與生活品質有關的指標——健康和教育。人類發展指數是在三個指標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預期壽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教育程度,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國小、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來衡量。
為構建該指數,每個指標都設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出生時預期壽命:25歲和85歲; 成人識字率:0%和100%;為15歲以上識字者占15歲以上人口比率。 綜合入學率:0%和100%;指學生人數占6至21歲人口比率(依各國教育系統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實際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100美元和40000美元; 對於HDI的任何組成部分,該指數都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計算:
指數值=(實際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
預期壽命指數 =
教育指數 =
成人識字率指數(ALI) =
綜合入學率指數(GEI) =
GDP指數 =
LE: 預期壽命ALR: 成人識字率CGER: 綜合入學率GDPpc: 人均GDP(購買力平價美元)

HDI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

計算所需數據容易獲得,而且受到公認

缺點或批評

下級指標的加權是任意的——總體解釋也是任意的 下級指數相互之間強烈相關(例如,收入和教育) 一些下級指標隨著收入上升而不能採用(例如,日本的期望壽命>1) 有時得出的順序為西方主流學術界所難以理解;例如:古巴的HDI排名高於土耳其。 沒有顧及基尼分配(基尼指數),只是國家平均 某些群體的分割 沒有顧及性別(解決方法:性別發展指數,簡稱GDI) 對指標的主觀評估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發展指數

參見: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歷年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

以下是報告發布年份,不是數據年份,如2006年的報告中所使用的是2004年的數據。
2009年 -- 挪威 (HDI= 0.971) 2008年 -- 挪威 (HDI= 0.970) 2007年 -- 冰島 (HDI= 0.968) 2006年 -- 挪威 (HDI= 0.965) 2005年 -- 挪威 (HDI= 0.963) 2004年 -- 挪威 (HDI= 0.956) 2003年 -- 挪威 (HDI= 0.944) 2002年 -- 挪威 (HDI= 0.942) 2001年 -- 挪威 (HDI= 0.939) 2000年 -- 加拿大 (HDI= 0.935) 1999年 -- 加拿大 (HDI= 0.932) 1998年 -- 加拿大 1997年 -- 加拿大 1996年 -- 加拿大 1995年 -- 加拿大 1994年 -- 加拿大 1993年 -- 日本 1992年 -- 加拿大 1991年 -- 日本 1990年 -- 加拿大 1985年 -- 加拿大 1980年 -- 瑞士

參見

人類發展指數列表 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 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 其他人類發展指標
社會指標:經濟多樣化指數(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Index, EDI)、環境脆弱度指數(EVI, EVI)、生活質量指數 其他指標:地球幸福度指數(HPI)、MEW(自由、社會成本) 基尼指數

外部連結

Human development indices.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 [2009-02-15] (英文). 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pdf) (簡體中文)[ 2007/2008年人類發展報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