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種志

人種志

人種志(ethnography)也譯為民族志,俗民志,ethnography一詞的詞根ethno來源於希臘語中的ethnos,意思是人類,民族,或一個文化群體,而graphy意指描述某事物,ethnography一詞的是描述某個文化,以及從當地人的觀點來理解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人種志是一種此在的研究、不脫離事物本身的研究。

概述

人種志ethnography 對人類特定社會的描述性研究項目或研究過程。當代人種志的研究工作,幾乎完全根據實地調查,因此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類學家,徹底置身於他所研究的民族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做全面的調查研究。人種志本身是一門多科性學科,因此必然是比較的。一個人類學家從事調查工作時必然會保留著自己某些文化上的偏見,所以他的觀察和描述也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較的性質。這樣,關於文化的概括敘述和文化的比較描寫就必然成為人種志的組成部分。近代人類學家往往把人種志看成一門專業學科,並與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亞的超布連(Trobriand)群島上做的先驅工作(1915?)聯繫在一起。人種志的實地調查工作從那時以後,便成為進入文化人類學科這一專業的過渡禮儀

許多人種志學者都在調查地區居住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學習當地的語言或者方言,而且盡最大的可能投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同時還要保持一個觀察者的不偏不倚的立場。這種方法叫做「參與觀察法」,要想徹底了解某一種外國文化,這種方法是必須而有效的,但在實際套用中卻是很困難的。當代的人種志通常是以社會為中心,而不著眼於個人,著重於當前環境的描述(即所謂人種志的現實),而不強調歷史事件。

傳統人種志多強調描述居民中的普通人,而現代人種志則已注意諸文化系統內變化的重要性。人種志工作者使用的工具,自馬林諾夫斯基時代以來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詳細的筆記當然還是調查工作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種志工作者已經充分地利用了技術發展的有利條件,使用諸如電影錄音機等以增加自己筆記的內容

狄阿斯(D.Dias)認為該詞最初由坎普爾(Campl)於1807年提出,其基本含義是對民族的記錄或描述(description),即人類學家將自己作為研究工具,深入某一原始民族或異域文化,經過長期的資料收集過程,最後完成對該民族或文化的詳盡描述。

特徵

1、注重研究情境的自然性

人種志人種志

2、研究視角的整體性
3、研究過程的描述性
4、研究結果的解釋性
5、研究是非前設性的

理論基礎

1.人種志是一種此在的研究、不脫離事物本身的研究
2、人種志研究的理論基礎在本質上是現象學的
(1)“回到事情本身”的現象學態度與人種志的自然主義的態度
(2)現象的“顯現”與人種志研究的“意義”
(3)現象學的“懸置”與人種志的無前設性
(4)現象學的“描述”信念與人種志研究的描述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