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

所謂參與觀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對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實際參與研究對象日常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觀察。

基本信息

優點

與其他研究技術相比,參與觀察導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強加於他試圖理解的那個社會世界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沒有先入之見”的情況下進行這種探討的。因此,它為獲得社會現實的真實圖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缺點

參與觀察方法的缺點就像其批評者所概括的:其所得到的資料往往缺乏信度(即缺乏可靠性);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它的程式是不明確的,它的觀察是無系統的,它的資料是難以用數量表示的,它的研究結果也是無法重複的。

特性

參與觀察法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包括原理、策略、方法和研究技術。在此可用七個基本特性對參與觀察法進行界定:
(1)從一個特定情境的局內人或成員的角度出發,對人類互動及意義懷有特殊的興趣。
(2)將此時此地的日常生活的情境和場景作為研究方法的基礎。
(3)強調闡釋和理解人類生活的理論形式和理論建構。
(4)一種獨特的研究邏輯和過程:開放、靈活、隨機應變,並且要求從具體的人類生活場景中獲取資料,不斷重新定義問題。
(5)一種深度的、質性的個案研究方法和設計。
(6)一個或多個參與者的角色扮演,並涉及建立和維持與當地人之間的關係。
(7)運用直接觀察法的同時還運用其他收集資料的方法。
最後,參與觀察法的目的在於創立某些以日常現實生活為基礎,關於人類生活的套用性的理論原理。

套用

(1)採用參與觀察方式進行的研究,通常不是要驗證某種理論或假設,其目的是對現象發生的過程提供直接的和詳細的資料,以便對其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2)參與觀察之初,研究者都需要為自己作為一個陌生人出現而進行某種方式的解釋。

(3)由於參與觀察特定方式的要求,參與觀察者往往要經歷一個“先融進去”,“再跳出來”的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