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成語]

人琴俱亡[成語]

人琴俱亡,拼為rén qín jù wáng,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解 釋 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指懷念死者的心情
示 例 魯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訣》:“所謂'~'者,大約也就是這模樣的罷。”
近義詞 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兩亡

歷史

《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後鍾子期死,伯牙破琴折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復為鼓琴者。”
“人琴俱亡”這則成語常用來比喻對知己親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這個成語來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訊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逕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王獻之的哥哥王徽之對他的弟弟非常欽佩,王獻之對哥哥也很敬重,兩人感情非常深厚。
後來,兄弟兩人都患了重病,王獻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沒有把這壞訊息告訴他。王徽之老是聽不到弟弟的訊息,很是擔心。一天,他實在忍不住,便問家人道:“子敬(王獻之的字)的病怎樣了?為什麼長久沒有聽到他的訊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終於明白過來,悲哀地說:“看來子敬已經死了!是嗎?”
家人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便說了實話。王徽之聽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僕從準備車輛去奔喪。
到了王獻之家,王徽之在靈床上坐了下來。他知道獻之生前愛好彈琴,便對獻之的家人說:“把子敬的琴取來。”
琴拿來後,王徽之就在靈床上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兩人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彈了幾次,都不成曲調。於是舉起琴向地上擲去,然後嘆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嘆罷,他悲痛得昏過去了。一個多月以後,他也離世而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