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破琴

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⑴鍾子期聽之。方⑵鼓⑶琴而志在太山,⑷鍾子期曰⑸:“善哉⑹乎鼓琴!巍巍⑺乎若太山!”少選⑻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⑼乎若流水!”

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伯牙破琴伯牙破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
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譯文

伯牙在彈琴,鍾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鍾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說:“彈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鍾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說:“彈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弦,把琴摔破,發誓終身再不彈琴。他認為世上再也沒有誰能讓自己為他彈琴了。
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為什麼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於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箏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注釋

伯牙:俞伯牙,春秋時楚國人,善彈琴。鍾子期為其知音
絕:斷絕.
鼓:彈。
曰:說.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洋洋:廣大。
謂:認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就
志:志向。
少選:不一會兒。
湯湯(shāng):水流的樣子。
復:再次。
方: 正

詩句連結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乾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風明月酒一樽。

伯牙簡介

伯牙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最擅長彈琴。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