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軍誕生地

人民海軍誕生地

江蘇省泰州市區東南白馬廟。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泰州白馬廟第三野戰軍東路渡江作戰指揮部駐地成立。1950年1月12日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簽發命令,任命肖勁光為中國人民海軍司令員。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批覆,以1949年4月23日為人民海軍誕生日。1998年動工興建人民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海軍誕生地海軍誕生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江蘇省
人民海軍誕生地VI-943

簡介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舊址在泰州市白馬廟。這裡原有一座地主莊園,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渡江時,
..
渡江戰役東線指揮部設於此。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海軍在這裡宣告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泰州白馬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舊址已闢為紀念館,原指揮部作戰室及粟裕、張愛萍、張震的臥室兼辦公室已恢復原貌,廂房及前廳陳列革命文物、史料,現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之一。1998年江澤民總書記第二次視察泰州時,題寫了館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來歷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首長粟裕張震等奉中央軍委命令,率部南下,抵泰州市白馬廟,在王氏小樓設立渡江戰役指揮部。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海軍誕生地 

 
粟、張首長在白馬廟指揮部指揮東、中兩路集團軍第七、八、九、十兵團的渡江作戰,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早在“三野”南下時,中央軍委就命令“三野”組建華東區海軍,並任命張愛萍同志為命令員兼政委。4月23日,在白馬廟指揮部組成華東區海軍機關,這是人民海軍建立的標誌。1989年3月,中央軍委確定“四·二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白馬廟為海軍誕生地。從此,泰州市白馬廟被正式載入我軍的光榮史冊。全國解放後,白馬廟先後建過榮軍學校、康復醫院、工農幹校、速成中學和畜收獸醫學校。
..

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泰州市白馬廟的渡江指揮部舊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愛萍同志為白馬廟紀念碑題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碑文。中共泰州市委員會、泰州市人民政府和白馬鎮幹部、民眾,非常重視白馬廟革命遺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在省文化廳、省文管會的大力支持下,白馬廟分期修復工程已經逐步竣工。

海軍將士的“母親城”

來到泰州白馬廟,遠遠望去,海紀館外形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軍艦。院子裡,停放著從全國各地徵集來的多種戰鬥機、雷達、水雷、艦炮等約20件實物展品。西側,一架淡藍色的超黃蜂直升機,分外引人注目。“這是我國第一代艦載機,今年3月剛從海軍裝備部門運到泰州。”講解員張喆告訴記者,旁邊的一批飛彈和魚雷是從海軍舟山基地徵集過來的,水雷是從青島拉來的。這么多實物匯集泰州海紀館,建館10年來還是第一次。
..

進入海紀館正廳,一座巨幅仿銅雕塑映入眼帘,一艘艘艦船穿行在滔滔巨浪中,反映的是渡江戰役的場景。雕塑左側是一條感應通道和4D動感影院,穿行其中,仿佛置身浩瀚的海洋,體驗到海上顛簸、破浪前進的感覺。
在感應通道的側對面,張貼著一張新征集到的中國海區圖。“這是海軍總部提供的一張最精確的中國海區圖,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疆域蔚為壯觀。”
為慶祝人民海軍誕生60周年,泰州市自去年底新增投資1200萬元,擴建海紀館。到目前,新徵集到實物、圖片資料數百件。在這些展品徵集的背後,是一個個難忘的故事。人民海軍報記者張漢亭老人傾其所有,把他珍藏的數百張有關海軍報導的圖片無償贈給泰州海紀館。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重慶”號艦長鄧兆祥,是我國海軍服役時間最長的人,他的秘書主動將鄧兆祥手繪的一幅航海圖贈給泰州,下一步還將把其他有價值的史料整理後交給泰州海紀館。

人民海軍在這裡誕生

在這次新徵集的展品中,中央軍委1989年2月17日作出的《關於海軍成立日期》的批覆最為珍貴,堪稱人民海軍的“出生證明”。

..

60年前的歷史在這裡定格,歷史將人民海軍誕生地的光榮賦予了泰州。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解放南京。當天下午2時,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泰州市郊白馬廟誕生。從此,人民海軍從這裡啟程,駛向祖國的萬裏海疆。見證這一偉大時刻的有13個人,除了張愛萍將軍之外,還有炊事員、馬夫等普通戰士。他們組建了海軍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3個辦公廳。和這份“出生證明”相呼應的,是張愛萍等5人宣布組建人民海軍時的一組栩栩如生的蠟像,全部按1:1比例設計。說起“海紀館”的建設,館長盧家陵告訴記者,1996年地級泰州市組建之初,百業待舉,市里硬是從有限資金中擠出1200萬元,劃撥土地35畝,邀請名家規劃設計,興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1999年4月,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海軍誕生地紀念館落成開放。

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侵略中華民族的歷史。

記錄

第一艘護衛艦:1957年1月,自行製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艘海軍護衛艦。

..

第一支護衛艦部隊:1949年11月,中國人民海軍的第一支護衛艦部隊正式組建,當時叫第一艦艇大隊和第二艦艇大隊。
第一支驅逐艦部隊:1954年7月22日,中國人民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驅逐艦大隊在青島正式命名。
第一支潛艇部隊:1953年4月成立了潛艇學校。1954年6月10日,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成立。1971年,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常規潛艇下水。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1983年,我國第一艘彈道飛彈核潛艇服役。

由三野組建海軍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戰爭已進入決勝階段,中央政治局及時作出了“爭取在一二年內組成一支能夠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的決定。3月下旬,我參加了總前委在蚌埠市孫家圩鎮召開的渡江作戰會議,會後,陳毅同志和我促膝長談,向我傳達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為了解放全中國,防止帝國主義的侵略,並為迎接解放台灣任務作好準備,決定由三野組建海軍,委任我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聽了陳毅同志的傳達,我感到非常興奮,又感壓力很大。要我來組建海軍,我毫無思想準備,海軍是技術性很強、陸海空軍諸兵種特點俱備的現代化軍種,白手起家,難度將是很大的。當時我向陳老總說:“搞海軍,我自己連游泳都勉強,難以勝任。”陳毅同志強調,這是歷史逼著我們去乾的,而且非乾好不可,要你去乾,是黨中央對你的信任,你是合適的人選。

..

渡江戰役前夕,我來到了第三野戰軍司令部的駐地江蘇泰州白馬廟,會見了粟裕同志,研究組建海軍的準備工作。4月23日,渡江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國民黨的老巢南京解放。軍委急電:三野立即組建海軍,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三野前委當即決定:首先抽調教導師師部率一個團、野司偵察營及蘇北海防縱隊編入海軍。我帶領著28軍84師參謀長李進、軍工部採購科科長張渭清、野司作戰參謀黃勝天、管理員溫禮芝等13名同志,著手組建工作。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新的軍種——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了。

接管國民黨海軍機構

在我軍解放南京的同時,林遵將軍率領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共9艘軍艦、17條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在第二艦隊起義的前兩天,4月21日,國民黨陸軍江陰要塞起義成功。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帶領數十名同志於4月23日當晚從靖江八圩港渡江,到達江陰。在江陰等候我的有三野教導師師長馮文華,政委汪大漠及參謀長孫公飛同志,陸續到達的還有海防團團長張元培、野司偵察營副教導員范豫康等同志,他們向我介紹了各自部隊的實力和幹部情況。4月26日,召開組建工作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司、政、後三個辦公機構,由馮文華同志任司令部辦公廳主任,孫克驥、汪大漠同志任政治部辦公廳正副主任,張元培同志任後勤部辦公廳主任,形成了一個籌建性的領導機關。同時,還成立了中共華東海軍臨時委員會,由我擔任黨委書記。

..

4月28日,800多名新的人民海軍官兵在江陰要塞司令部禮堂集會,宣布華東海軍領導機關建立和任命名單,宣布了組建人民海軍的11項工作步驟,大會群情振奮。接著,海軍機關進駐蘇州,組織接收工作組到鎮江、南京各地接收國民黨第二艦隊及在鎮江起義的炮艇大隊和各地國民黨的海軍機構。
上海解放,我和海軍機關的同志進駐上海,並由我兼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海軍接管部部長,展開了全面的接管工作。到6月中旬,我們接管了以上海為中心,西到江陰、鎮江、南京、蕪湖、湖口、九江,北至連雲港、青島,南到福州、廣州等,包括江南造船廠、青島造船廠在內共30多個國民黨海軍陸上機構和設施,接收的艦艇包括一些已經廢舊的船隻在內,計有艦船25艘,小艇45艘。
在南京接管時,我將接管國民黨海軍情況,向劉伯承同志作了匯報,並請劉帥接見林遵及國民黨海軍辦公廳主任金聲少將等人。劉帥在接見談話中,要求林遵等人協同我們一起組織人民海軍,後遂任命林遵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
我們回到上海後不久,山東軍區副司令員袁也烈、第三十四軍政治委員趙啟民、第二十一軍政治委員康志強,也先後調來海軍工作,當時面臨解放舟山群島的任務,中共華東軍區前線委員會決定,將陸軍第三十軍、第三十五軍軍部及直屬部隊調歸海軍。三十軍軍長饒子健、政委謝立全、副軍長饒守坤、政治部主任劉中華,三十五軍軍長鬍大榮、政委張雄、政治部主任孔繁彬等領導同志率領11600餘幹部戰士,於1950年2月相繼到達。此時,我們正式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等領導機關,除任命林遵為副司令外,袁也烈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趙啟民任副政委,康志強任政治部主任,陳玉生任後勤部司令,至此,我華東軍區海軍已擁有近兩萬人,領導機關齊全,形成正規編制的作戰部隊了。海軍的司政機關設於上海水電路522號原日本侵華裝甲兵部隊的營房舊址內。

海軍誕生地的特色標語海軍誕生地的特色標語

海軍初建時期,人員主要是兩個部分。大部分是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選調來的指戰員。這些飽經革命戰爭鍛鍊的指戰員,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具有艱苦奮鬥、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是人民海軍建設的政治骨幹和組織基礎,但是他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不懂海軍的知識和技術。他們來到建設人民海軍的新崗位上,都面臨著刻苦學習,迅速掌握海軍知識和技術的嚴峻考驗,否則,就將是一個不能行走的跛子。再一部分,就是原國民黨的海軍人員,“第二艦隊”起義的2000餘名官兵中,除少將司令林遵外,對起義作出重要貢獻的如參謀歐陽晉、戴熙愉,輪機長闞曉鍾以及艦長吳建安,邵侖、張家寶、易元方、郭秉衡、李寶英、陳務篤、宋繼宏、韓廷楓,第一機動炮艇隊隊長張汝標等等,都來到人民海軍的行列中,起著重要的技術骨幹作用。但是,建設海軍,光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廣招技術人員。經華東局黨委和陳老總同意,1949年6月,用我的名義在《大公報》上發表通告:“為創建人民海軍,羅致海軍人才,業已成立登記國民黨海軍人員辦事處,凡一切曾在國民黨海軍中工作,而今後決心獻身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志願為人民海軍服務者,均可前往該處報到登記,以備量才錄用。”上海辦事處設在重慶南路182號,接著又派人到青島、福州、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登記辦事處,在報刊上公布了登記手續和辦法,並強調指出:“凡曾在國民黨海軍服務,不論脫離遲早,不論官佐士兵,或階級高低,不論航海、輪機、製造、槍炮、通訊、測量、軍需、醫務或其他行政人員,均可前來登記。”此舉效用甚大,短短几個月中,報名登記的已達1100餘人,其中包括國民黨海軍元老,像曾以鼎中將、周應聰少將、曾國晟、羅柳溪、馬瑞希、呂美華、楊滄活、江偉衡和金聲同志介紹的國民黨海軍司令部辦公廳副主任徐時輔等原海軍人員。為了原海軍人員的來到,我們曾多次召開歡迎會。我在歡迎會上說:“這樣的歡迎會今後我們還要繼續不斷地開下去,一直開到台灣去!”第二艦隊和其他陸續起義的國民黨海軍人員投身到人民海軍來的達4000餘人,形成了一支相當可觀的技術隊伍。但是,這支力量,對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還缺少了解,對我軍的宗旨、建軍原則、工作作風等等在認識和立場方面都有較大差距,如果不對這些人員進行認真的團結教育和改造的工作,他們也同樣是個跛子。

組建海軍的首次會議在此召開組建海軍的首次會議在此召開

如何把兩個跛子變成為團結一致、共同戰鬥的健康的人民海軍戰士,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首先遇到的是對這些起義、投誠、登記來的同志的稱謂問題,如果對這些同志仍舊用國民黨或舊海軍人員來表達,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距離,感情上產生隔閡。從我和這些同志接觸交談中可以看到,他們絕大多數都有愛國報國熱情,轉入人民海軍建設,使他們走上了一個酬壯志、施本領的廣闊舞台,因此我們決定,對他們一律稱之為原海軍同志。這樣有利於調動這批同志的積極性,有利於全體同志團結一致,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戰鬥。從而,我們確立了一條基本的建軍原則,這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團結原海軍人員共同建設人民海軍。這條原則,得到中共中央華東局的批准,也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贊同和肯定。

人民海軍不斷發展壯大

海軍沒有艦艇及武器裝備等於陸軍沒有雙腿和武器彈藥。抓艦艇和武器裝備建設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大事。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是巨大的。首先是國民黨軍隊潰逃時的破壞。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揚言,留給共軍的只能是“一堆廢鐵”。渡江戰役後,我們雖然從國民黨第二艦隊等起義及投誠者的手中,接收了25艘船,45艘小艇,並從上海等地接收了10艘艦船。但國民黨利用空中優勢,對起義投誠的艦艇及各造船廠狂轟亂炸進行了大肆破壞。
當時雖然國民黨空軍轟炸對我們威脅頗大,但我們在長江中下游千里江面,可以到處游弋,機動規避。加上有地面炮火的掩護,多數起義和接收軍艦還是被保存下來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先後從上海招商局、公用局、海運局等單位徵調了一批艦船和數十艘拖船漁船,還從香港、廣州等處購買了一批船隻。
然而,光有這些還是不能形成海上戰鬥力量。國民黨海軍的艦艇,本來就是陳舊的,有些是已經廢棄的,破爛不堪;徵調和購置的船隻,既無武器及其它裝備,船體本身也不能適應海戰要求。當時,為了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配合陸軍擔負起解放浙閩沿海島嶼的任務,並準備擔負起輸送、掩護陸軍渡海登入、解放台灣的任務,我們必須分秒必爭,突擊進行艦船的修理和改裝,組織一個艦艇調查修裝委員會,委派原海軍同志曾國晟為主任,負責搶修和改裝工作。 曾國晟,原國民黨海軍少將機械署長,早年留學日本,學習造船專業,後又去英國皇家海軍學習造船,是造船專家,經原海軍同志金聲介紹,來到人民海軍。他剛到上海,我即登門拜望,向他介紹了艦船破損毀壞的情況,他表示盡心盡責,赤誠以待,第二天便上任工作。
我和曾國晟交談中,向他請教軍艦與商船異同之處,從中學到不少軍艦與商船的構造、性能等基本知識,頗有啟示,我當即稱他為我的造船老師,遂決定由曾國晟入主修裝委員會。我們當時是兩大工作,一是修復,二是改裝,按曾國晟提出的方案,將商船的艙隔縮小,便於在作戰中負傷堵漏,再裝上火炮。我們當時沒有艦用火炮,便從陸軍調來榴彈炮、高炮、高射機槍等799門,對55艘商船進行改裝。但是修復也好,改裝也好,首先要有造船廠。黃浦江岸有江南造船所、浦東造船廠等8個修造船廠、點,均在國民黨軍隊撤逃時遭受嚴重破壞,上海解放後,又屢遭敵機轟炸。
我偕同後勤部司令員陳玉生及曾國晟同志首次來到江南造船所。從調查研究入手,廣泛發動民眾,提出了“修舊利廢,因陋就積小為大”的修造方針。經過深入動員,這所具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老廠,魔術似地發揮出巨大的創造力,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特別是曾國晟等原海軍專家的真知灼見,及時解決了如陸炮裝艦等許多技術難題,確保了裝修進度。到1949年10月底,經3個半月奮戰,如期完成16艘炮艦、護衛艦的改裝和搶修,並立即投入第二批艦船的打撈、改裝和搶修的戰鬥,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艦艇修理史上的奇蹟。
7月23日,我們在江南造船所開了發獎大會,各修造船廠點都派代表參加。華東局、上海市的領導陳毅、曾山、黃敬等到會,工人師傅沈昌煥、王榮殯、郝立清等一批先進職工受到大會獎勵。陳毅同志作了豪爽有力地講話,使全體職工精神大為振奮。
1949年11月8日,第一批中國人民海軍艦員培訓結業,2000多名學員被編配上7艘護衛艦、9艘炮艦,編成第一、第二兩個大隊。人民海軍第一支戰鬥艦艇部隊勝利誕生了。
在紀念人民海軍誕生一周年的大會上,我們將這批修復和改裝好的艦艇列入戰鬥序列,分編成三個艦隊,並舉行命名典禮。第六艦隊由7艘護衛艦組成,以南昌、廣州等大城市命名,任命饒子健為司令員兼政委,劉中華為副政委;第七艦隊由7艘炮艦組成,以延安、瑞金等老根據地城市命名,任命饒守坤為司令員、張雄為政委;第五艦隊包括登入艦、江防艦、坦克登入艇、江防炮艇等共16艘,分別以井岡山、黃河及古田、陳集等名山大川及根據地集鎮命名,另有一艘掃雷艦命名為“秋風”,任命謝立全為艦隊政委,張元培為副司令兼參謀長。從此,人民海軍建設走上了不斷發展壯大之路。

“海軍”系列在泰州

如今在泰州,還命名了海軍國小、海軍中學、海娃藝術團、海軍大道、海軍廣場等。泰州市先後為海軍建立海軍工程大學學員實習基地、海軍潛艇學員實習基地和海軍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德育教育基地。每年4月23日,海軍電子工程學院的官兵,都要步行來到“母親城”。他們說,我們回家了!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改造工程竣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改造工程竣工

泰州市海軍中學校門北側,一艘龐大的魚雷快艇昂首挺立,軍艦“開進”了校園。校長花澤中欣喜地告訴記者,作為全國唯一以“海軍”命名的中學,他們一直想尋找一個體現海軍特色的標誌性建築。這艘魚雷快艇原本是東海艦隊贈給泰州海紀館的,得知校方的意願,海紀館去年底決定將魚雷快艇轉贈給海軍中學。
泰州有座海紀館,海軍也有艘“泰州艦”。海軍東海艦隊“泰州艦”1986年8月首獲命名,泰州艦全體官兵成為泰州市“榮譽市民”。幾年後,又一艘中國現代化的艦艇被正式命名為“泰州艦”。
如果說,人民海軍60年前在泰州誕生,是一種歷史的機緣,那么,幾經擴建的海紀館作為泰州500萬人民獻給子弟兵的禮物,更是架設在海軍將士與“母親城”之間一座血肉相連的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