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誕生地

海軍誕生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舊址在泰州市白馬廟。這裡原有一座地主莊園,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渡江時,渡江戰役東線指揮部設於此。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海軍在這裡宣告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泰州白馬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舊址已闢為紀念館,原指揮部作戰室及粟裕、張愛萍、張震的臥室兼辦公室已恢復原貌,廂房及前廳陳列革命文物、史料,現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之一。1998年江澤民總書記第二次視察泰州時,題寫了館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白馬廟

海軍誕生地 海軍誕生地

白馬廟是泰州市革命老區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抗日戰爭時期,白馬廟地區就建立了中共黨的組織。解放戰爭時期,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黨中央及時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各項方針,進一步武裝了全黨全軍的思想。

白馬廟來歷

1949年4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首長粟裕、張震等奉中央軍委命令,率部南下,抵泰州市白馬廟,在王氏小樓設立渡江戰役指揮部。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粟、張首長在白馬廟指揮部指揮東、中兩路集團軍第七、八、九、十兵團的渡江作戰,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4月23日,在白馬廟指揮部組成華東區海軍機關,這是人民海軍建立的標誌。

1989年3月,中央軍委確定“四·二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日,白馬廟為海軍誕生地。從此,泰州市白馬廟被正式載入我軍的光榮史冊。 全國解放後,白馬廟先後建過榮軍學校、康復醫院、工農幹校、速成中學和畜收獸醫學校。

1982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泰州市白馬廟的渡江指揮部舊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愛萍同志為白馬廟紀念碑題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碑文。中共泰州市委員會、泰州市人民政府和白馬鎮幹部、民眾,非常重視白馬廟革命遺址的修復和保護工作,在省文化廳、省文管會的大力支持下,白馬廟分期修復工程已經逐步竣工。

白馬廟陳列室

白馬廟陳列室,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全室闢為兩大部分。介紹和反映了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的磅礴氣勢。人民海軍在戰火中誕生、為新中國戰鬥、向現代化進軍的艱苦歷程。在中央辦公廳、中央檔案館、中央軍委檔案館等單位的熱情關心支持下,得到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照片,真實地再現了我軍高級指揮員在白馬廟小樓運籌、決勝行里的英姿。陳列的史料中,有毛澤東主席給粟裕、張震等同志的電報;有三野司令部在白馬廟本部向中央傳送的報告;有陳毅司令員、葉飛司令員親臨前線視察的珍貴照片;有張愛萍部長給中共泰縣委員會黨史工委的親筆信函;有劉瑞龍、管文蔚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回憶節錄;還有泰州市人民全力支前,修路架橋,迎接大軍南下的彩色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