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改革

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指在國民經濟的不同發展時期中,人民幣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需要而不斷調整人民幣與其他貨幣比價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變更的過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係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基本概念

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指中國法定貨幣人民幣在不同的時代,為了適應中國自身發展與對外貿易的需要而不斷調整人民幣與其他貨幣的匯率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變更的過程。
匯率也稱匯價,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兌換另一國家或地區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重要的調節槓桿。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或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國或本地貨幣來計算成本的,匯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變革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政府立場

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立場如下
一,實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中國一貫的方針;
二,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三,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中國的主權。

歷史事件

2010年4月13日,第四次胡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態度強硬,超出國際市場的預期。他強調中國致力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但只會根據自身經濟發展需要而進行,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